仓颉造字与“无字天书”(2)

更新: 2023年05月18日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三年五月十六日】(接前文

(三)仓颉造字

如果说伏羲八卦是以阴阳符号表达万象、演绎天机,推理人事吉凶福祸,形成一套古代“术数”学系统的话,那么仓颉造字就是直接取象于万事万物的特征,将其以“字、书”的形式表达,亦承载了宇宙的内涵。

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河南新郑一带人。黄帝是本次人类中华五千文明史的始祖,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550年(或更早一些),在位一百年!

人文初祖黄帝
人文初祖黄帝

传仓颉“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虫,指所有动物),人称“仓颉圣人、制字先师”。王充《论衡·骨相》也提到“仓颉四目”。有传“四目重瞳”的,应属误传,看仓颉画像也不是重瞳。

造字圣人仓颉
造字圣人仓颉

北宋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精诚所至)

仓颉造字就是直接观察物之“形”,以平时积累的印象体悟其特征,描画出来,所以是“象形字”。如“爪”字就很象飞禽和动物的爪子,如“鳥”字、“齒”字都象形。象形是最基本的,还有“音、意”兼之。如“飛”字就很象飞禽,有翅膀,內有“升”字,含升高之意,是形、意相合,就连现代的飞机都象。人靠树休息为“休”字,家具也多为木制品;“采”字:木上有爪,是树上采摘之象;小大为“尖”;不正为“歪”,这些都是基于“象、意”造出来的。火入林为“焚”;神仙多在山中,故为“仙”字,都是会意字,又有情景。真是妙极了!“姥”是音、意相合的字。

仓颉书
仓颉书

《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仓颉“之书”是唯一流传至今的正统汉字。《荀子·解蔽》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正因为仓颉是以这种直接取象、取特征、取情景、取意境,结合读音和借代等方法创造了汉字,才使汉字得以通神!关于汉字通神的论述可以查找大法弟子的相关文章。

仓颉造字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万事万物,而且是世界上最能(或唯一)承载其内涵的文字。汉字是中华传统神传文化最重要、璀璨的一颗明珠!

苍天无语似有文,大地无字可通神?仰观俯察参万象,来把特征造字文!

李时珍是直接研究草药的特性。华佗、扁鹊看气色,号脉,闻气味,观举止等诊断方法是取“象”,从而分析病症,因为内在的问题必然达于表面,“表、里”相通。而且,还有特异功能,能够感应或看到内部的病因,那就是天目!其实,仓颉也是直接观察研究万物的特征,是以文字表达而已。

仓颉者,圣人也!

(四)关于汉字

似乎现已有出土的仓颉所造文字:《仓颉书》。现今的“正体方块汉字”是长期演变而来的,也是一个必然的成熟过程。即:仓颉书——甲骨文——钟鼎文(金文)——小篆(秦朝“书同文”)——正体汉字。本人推测,正体方块汉字已在汉朝定型。

目前常用汉字大约有5000字左右,康熙字典收录四万七千多字,一说还有搜集更多九万多的。本人比较认可康熙字典的收录。

汉字通常以一字代表一事物,也有以两个字或以上表示的。如果以一个字代表,5000字就是5000种事物。如果以两个字组合来代表,那就是12497500种事物。有的两字还能颠倒排列,表示两种不一样的事物,那就更多了,比如“大地”和“地大”就不同。如果再加三个字组合,就又多了。

每个汉字是一个元素,可以将其随意组合或排列形成语句,满足各种需要。古文是很简略的,一篇文章比现代同样内容的白话文要节省很多。而且古文的合辙押韵、对仗、比拟、象征等手法都很美,特别是律诗、词赋将这些运用到了极致,是集这些美妙手法之大成,非常感人,非常有味道和嚼头。可见非常的精华。

一个汉字,除读音外,一见其形,思想中立刻反映出对应的实物或情景或概念,也就通达于内涵,这似乎决定了人的思维形式。所以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很可能不同于西方。大概外星人也就难于控制有传统理念的中国人吧!

正体汉字(繁体)虽然大多笔画较多,但是他是有内涵的。一般使用频率高的可能也就不超过三、四千字,只要学会这几千字,又能够经常书写(文章、书信等)就会越用越熟。

正体汉字的外形也是美的。比如一个人看到某人写出的字,会惊讶地说:“呀!你的字真漂亮!”“你字写的真好看!”所以中国人大多都会评价字写的好不好。象标准的隶书、楷书:隶书的一笔讲究“蚕头燕尾”,楷书更是美极了,那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弯一勾都有美学的讲究;可能还讲究间架结构,笔画的粗细匀称,“合抱”“舒展”“中正”等等。有时我看那古版的书“古唐诗合解”(吴郡王尧衢翼云注)(楷体),或者某人的书法,真是越看越好看!越看越爱看!

俗语说“文如其人”,说的是通过一个人写的字和文章也能看出其人的品性、修养和性格。

汉字,你是华夏永远的明灯!你将永生!

(五)有关传说

传说仓颉造字时出现过“凤凰衔书”的神迹。仓颉在家乡一处“高台”潜心研究造字的时候,飞过来一只凤凰,将嘴叼的一个东西丢在仓颉面前。捡起来一看,上面有一个蹄印,认不出是什么兽类的蹄印,正好来了一位猎人,告诉他这是貔貅的蹄印。仓颉受到启发,由是依类象形,提取特征造字。后人将此处做“凤凰衔书台”,又在附近建庙,取名“凤台寺”。

凤凰衔书台
凤凰衔书台

还有一件事发生,仓颉造出文字后,“天雨粟、鬼夜哭”。这如何解读?怎么看呢?

汉刘安《淮南子·本经》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刘安以此举例,是说人由蒙昧而开智开化,器物发达,因此机巧诈伪而生,“能愈多而德愈薄”。他的意思这不是好兆头。的确李淳风《乙巳占》中也把“天雨粟”视为不祥之兆。

本人认知有限,不敢在这里高谈,也没有彻底思透这个问题,只作一探讨:

首先应判断该事件是否真有发生,而且与仓颉做字有无关联?相信大概率为真。其次,此象是否为“不喜反忧”?而这《乙巳占》也定论了。刘安认为这是社会的下滑。张果老倒骑驴也是此意。历史上,人类科技发达到一定成度,人类往往就被毁灭掉,所以有不同的史前文明。

我的看法是:不是“科技越发达道德越下滑”的概念,而是因为很多人有了技能和工具后便舍本逐末,不再重德!

创世主造就三界与人类,难道就是让人保持那样的原始状态吗?难道不喜欢人类做出美好的事情来吗?不会吧?神掌握的是最高的科技,绝不会不让人健康的发展,这五千的辉煌神是赞叹的!就像师父给弟子开天目,假如不让你看,那还给开开干什么呢?是因为你想修炼、你不求,你重德才帮你的!人以道德为先为准绳健康的发展科技,就像这五千文明、以神铺的路前行,这样的发展路线,科技不是越高越好吗?就像古代中医,就像天目,那是多好的社会呢!说“现代科技越发达道德越下滑”还差不多,因为现代科技没有神性,说白了是外星人的目的。不是“能愈多而德愈薄”,而是“不重德而德愈损”。不是科技导致的,而是不重德、排神导致的,概念被“偷换”了,本末倒置了。所以刘安看到的开化后的败相乱象虽然为真,但推理却错了。

那为什么出现“天雨粟、鬼夜哭”的“天象”呢?

我只能试解如下,不一定对: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天象,不同的天机,不同的理,要辩证的看。在那一层次,他认为你会发展,会败坏,他要的是“抱朴守拙”,所以给你一个警示。(当然“返本归真”是修炼的理,是对的。)

但是假如那样,不发明文字,那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是繁荣吗?有什么意义呢?会有这种五千文明的半人半神的带有神性的辉煌文化与杰作吗?我是不明白。

其二,宇宙的规律是成、住、坏、灭,他有什么高招改变这个呢?那灭的最后就是最败坏,当然也必然是失去神的因素的现代科技及败坏的文化。他想要“抱朴守拙”却阻挡不了下滑,所以最后就销毁掉。然而正是有这最后的败坏、最后的危险,才有最后的救度!那就是最伟大智慧的创世主的法,法轮大法,唯有他才能改变这一切!改变成、住、坏、灭!从而圆容!!

由此说来,没有仓颉先师的文字发明,没有文化的铺垫,今天师父如何传法?怎样度人?再者说了,仓颉造字没有损德吧?那这个发明科技或说文化没有排神吧?相反我看是积了大德了!数一数二的功劳!

说句笑话,你说“天雨粟”,我说“凤衔书”,怎么样?

那么看来,那一层“神”制造的“天雨粟、鬼夜哭”天象,是错看了仓颉。而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认为,“天雨粟”是好事,“鬼夜哭”,好事。

(六)“简化汉字”是对神传文化的破坏

邪党中共自篡夺中华民国大陆政权之初,便急不可耐的刮起了“简化汉字”的妖风,首先从汉字上下手破坏传统神传文化。

建政后,毛泽东附和斯大林的蛊惑,要“文字改革”。最早在一九五二年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一九五四年十二月更名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一九五五年一月抛出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说明”,一九五五年二月,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开始全面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

那么,“简化”后的汉字就失去了原有的内涵!有媒体登载过有心人的顺口溜,非常形象、深刻、具体的剖析了其简化字的危害。比如:“产无生”(正体字:產),“爱无心”(正体字:愛),“亲不见”(正体字:親)等等,都是中共治下的现实写照!中共喊“高举血旗向前进”,正体字“進”本来是“越走越佳”,可简体“进”字竟是往井里走!茫茫天意,竟也在其中?

中共是无神论,不相信神的存在,只相信魔鬼的进化论瞎话,所以它敢胡作非为,它敢战天斗地,“天不怕、它老大”,强盗治国,流氓统治。它敢随意杀人,它敢疯狂迫害法轮功,它敢诽谤神佛,敢活摘器官杀人赚黑钱。但是,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这个我,我到底是谁呢?是中共烂死中的一个将被淘汰的细胞呢?还是来自上界天国的一个高贵灵魂?

创世主造的人间可不是魔鬼中共永远逞凶的乐园,因为新宇宙是具足真善忍特性的,新宇宙中是没有共产党这种败坏物质的。

本文抛砖引玉,如有不当,请原谅。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