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二日】死亡是生老病死人生规律之一,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几次亲友邻人的离世。这几年,发现很多修炼很多年的同修,对死亡还没看透,可能是眼见为实,没有亲眼见证也就没有切身感受,所以当亲身遇到家人因故去世、或者因为父母年老去世时,会情不自禁,感到极度悲伤,沉浸在缅怀、遗憾、后悔等思绪中难以自拔。实际上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对生者来说,珍惜过往的回忆,从中成长、成熟、过好今后的人生,才是不容自己选择的前提下最好的选择。

那种失去的痛感与东方文化的观念有很大关系,因为西方文化虽然没有明确的轮回概念,但是很看重逝者生前的美好、死后的安息,以及与逝者以后的重逢,而东方文化似乎更强调生者的损失。这里更想说的是,作为修炼人,如果亲人去世这件事太让自己动心,则还是要明确自己想跳出来的意愿。

曾遇到一位中老年同修,丈夫去世了、孙女去世了,她悲痛欲绝,拒绝理解和接受现实,虽然花了很多年、问遍周围人“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最后把自己折磨得形容枯槁、筋疲力尽。有学员家人去世了,把逝者供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不但供吃食,还供《普度》、《济世》音乐,却没想过:这让逝者如何承受。还有配偶或父母去世后感到心绪难平、失去生活意义的,等等,太多的事例。

如果看常人中的理,《周易·损》说:“象曰:山下有泽,君子以惩忿窒欲。”大意是,山高出于地,泽低洼于地,水泽的低映出山的高。君子看到山高水低之后,应知道戒止自己的愤怒、戒掉自己的欲望,不自损,成为高山而不是水泽。

如果看修炼的理,在个人修炼时期师父就给我们讲过:“人死亡了只是你最大一层分子,就是人的躯壳,表面这层分子在这个空间中死亡了,脱掉了,而你真正的由微观物质构成的身体怎么会死亡呢?”[1]

现代人说的死亡,并非生命真正的死亡。而且修炼人不难理解,生死相隔的两方,如果其中一边放不下,对双方可能产生复杂的后果。常人中有些影片,大意是死了的人对生前的人和事无法释怀,造成自己无法过渡到应去的下一个地方。尽管不一定准确,却也是宇宙中真相的反映。反之,当生者不放手时,逝者也难安宁和解脱,也可能受到影响。

我是一个修炼人,当年父亲被旧势力弄走时,也有过强烈的悲和痛,时好时坏持续了多年。回首过去那段时间,自己很清楚去世不是死亡,可为什么还有难耐的痛苦呢?是从小无法和父亲生活在一起、而未来和父亲美好相处的可能性也被永远剥夺了,而产生的不甘。只有放下了之后,才感到了释然,不再搅扰不清。如果把人情和欲望比为水或灰尘的话,真正放下了就再也不起涟漪、惹不起尘埃。

看不透死其实也就是看不透生。没有无数次的死,我们今天根本不会有生为人身、生与师父与大法同在世间的机缘。看透生死才是我们修炼人应有的豁达与境界,那些欲望不但带不进新宇宙,还会给逝者、生者都造成困扰。

“考验面前见真性”[2],让我们一起记住师父的话,拿出本性的一面正视人生和修炼中遇到的任何考验。其实看透了生死之后,生死也就不成其为对我们的考验了。

个人目前的点滴拙见,谨与也愿意思考这个问题的同修分享。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长春辅导员法会讲法》
[2] 李洪志师父经文:《精進要旨二》〈见真性〉

【编注:本文代表作者当前修炼状态中的个人认识,谨与同修切磋,“比学比修”。】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