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传统美德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三日】德、义、礼、仁、信是为人处世的传统美德。以下是关于这五种传统美德(简称五德,或者五种美德)的典范故事。

德:班昭著《女诫》

德有德行、恩德之意。《说文解字》曰,德,德行,又惠也,升也,福也。《正韵》曰: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

东汉才女班昭,生于儒学世家,和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著名史学家。在家里,她是关爱兄长的妹妹。班超出使西域,久居塞外,七十岁时请求还朝。班昭上书皇帝,为兄请命,言辞恳切动人,帮助班超顺利归国。班固著《汉书》,未竟而辞世,班昭继承兄志,完成表和天文志的部分。

班昭才高德韶,常常被皇帝召入宫中,教导后宫妃嫔才学、德行等功课,被尊称为“大家”。晚年时,班昭为提升女子德行,撰写《女诫》七章。她认为,女子以谦卑柔顺为美德,在夫家应处理好各方关系,并对德、言、容、工等女子四行提出具体要求。该书成为古代女子妇德教育的教科书,对中华传统女子品德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

义:貂蝉智计除国贼

义原为古代典仪中的礼器,后引申为合乎道德、伦理、正义的原则。《容斋随笔》曰:仗正道曰义,至行过人曰义。

东汉末年,名列四大美女的貂蝉,上演了一幕可歌可泣的连环计。

那时,军阀董卓进京作乱,倒行逆施。他行废立、弑帝后、烧洛阳、迁长安,更有篡位野心。朝堂上,忠良仗义执言,惨遭迫害;朝堂外,义军各自为政,踌躇不前。汉室生死存亡之际,司徒王允希望用计谋除掉董卓,把救国大业托付给义女貂蝉。

貂蝉国色天香,能歌善舞,同时深明大义,心志坚毅。为了挽救汉室,她忍辱负重挺身而出。在王允的巧妙安排下,貂蝉凭借美貌、勇敢和智慧,成功离间董卓及其义子吕布,借吕布之手诛杀董卓,结束了董卓专权的黑暗时期。令满朝文武、天下豪杰束手无策的国贼,在一个女子的倾城歌舞中灰飞烟灭。从此,貂蝉成为正义与智慧的化身,流芳百世。

礼:孟光举案齐眉

礼本为祭神、敬神之意。后来,祭祀活动中的规范演变为古代等级制度、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释名》曰:礼,体也。得其事体也。

古人常用“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互尊敬、以礼相待的关系。

东汉名士梁鸿,和妻子孟光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夫妻,他们道德高尚,日常相处非常注重礼节。《后汉书》载,他们曾寄居在一个富庶之家,过着男耕女织的朴素生活。两人每次吃饭的时候,孟光为丈夫端上饭菜,总是托着餐盘,高高举至和眉毛平齐,表示对丈夫的尊重。梁鸿谦虚地双手接过餐盘后,两人才开始用餐。

梁鸿以博学多闻、忠厚老实闻名乡里,孟光貌丑而心善,一生荆钗布裙,安贫乐道,两人是真正的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他们礼让和睦的夫妻关系,很快传为佳话。《礼记》曰:“敬让之道也。”敬生礼,礼生和。古代先贤知礼守礼,以和为贵,礼是生活中人与人相处的重要方式。

仁:长孙皇后仁爱无疆

仁有仁爱、相亲之义。《说文》曰:“仁,亲也。从人,从二。”《礼记•礼运》曰:“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大唐圣主唐太宗身边的长孙皇后,是一位仁德无私的贤后。她生于显贵之家,为人知书达理,正直善良,年幼时就有“坤载万物,德合无疆,履中居顺,贵不可言”的预言。她十三岁时,嫁给还是秦王的李世民为妻,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成为丈夫的贤内助。

秦王南征北战期间,长孙氏随军奔波,照料秦王起居,使他安心作战。秦王登基称帝,长孙皇后依然像普通儿媳一样孝敬太上皇,并过着简朴节俭的生活。对于妃嫔,她宽柔大度,维护后宫和睦,让唐太宗专心处理国家大事。如果唐太宗向她咨询政事,她总是恪守后宫不干政的传统礼法,提出“居安思危”、“任贤纳谏”等原则委婉劝谏。长孙皇后用自己的言行和品德,赢得了唐太宗的敬重,也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

信:王宝钏守寒窑

信的本义为语言真实,引申为诚实、不欺骗、信用。《说文解字》:“诚也。从人从言。”《左传》曰:“守命共时之谓信。”

唐朝宰相千金王宝钏,通过抛绣球和穷小子薛平贵结下姻缘。然而她的父亲嫌贫爱富,看不起武艺高强但是家境贫寒的薛平贵,想要毁弃婚约。王宝钏相信天意,看重薛平贵的人品,遵守婚约,却被父亲逐出家门。

两人在冰冷的窑洞中,过着清苦却恩爱的生活。为了让丈夫实现理想抱负,王宝钏鼓励薛平贵进京赶考,一人留守寒窑,等待丈夫归来。薛平贵在外,随军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却因战乱而十八年未归。十八年来,王宝钏的生活极度困窘,丈夫杳无音讯,自己孤苦无依,饥寒交迫。但是她坚守婚姻的誓言,坚信夫妻一定会团聚。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王宝钏终于等到了薛平贵归来。她也苦尽甘来,和丈夫相伴余生。

(转自新唐人电视台)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