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新冠肺炎再变异 带来怎样的启示?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三日】新冠肺炎(COVID-19)的变异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已经扩散到七十余国家。包括中国浙江、广州、天津、河南也陆续出现了病例。一项新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感染率是德尔塔变种的五倍以上。接踵而来的,是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的结合变种,已经在扩散中。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英国卫生安全局表示,奥密克戎毒株“可能是大流行暴发以来最严重的威胁”;法国政府警告说,奥密克戎变种正在欧洲“以闪电般速度蔓延”。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多地也正面临病例激增。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主任、白宫首席医学顾问福西说:“我们将能够确定,是否所有疫苗诱导的抗体都会失去对抗奥密克戎的有效性。”

仅仅在不到半年之前,当英国政府的“紧急情况科学顾问小组”(Sage)七月二十六日发布报告说,变异病毒可能没法根除,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令所有疫苗都失效的“超级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使得世界刚刚从停滞中启动恢复的步伐,就又一次重重地按下了“暂停键”。

从二零一九年十二月最早发现武汉肺炎的迹象,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整整两年过去了,从武汉肺炎(新冠肺炎),到英国变异病毒,再到德尔塔,又出现奥密克戎,每一次经过种种方式的防御之后,都有一段平稳期,但是不久之后,又出现更为剧烈的变异,这样的现象给人们什么启示?

两年过去 我们究竟对瘟疫认识多少?

根据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自二零二零年十月份以后每月新增病例统计表如下:

图1: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全球疫情单月新增病例统计
图1: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全球疫情单月新增病例统计

全球疫情单月新增病例统计表

时间 月确疹总数 月死亡人数 平均每日感染人数 平均每日死亡人数
至6月30日累计  10,185,374  503,862     
2020年10月 12,230,677  181,921  394,537  5,868 
2020年11月 17,175,566  273,219  572,518  9,107 
2020年12月 20,200,571  351,024  651,631  11,323 
10至12月合计 49,606,814  806,164  539,204  8,762 
至12月31日累计 83,720,315  1,823,584     
2021年1月 19,771,614  413,773  637,794  13,347 
2021年2月 11,165,763  304,241  398,777  10,865 
2021年3月 14,724,088  279,440  474970  9,014 
2021年4月 22,112,861  362,915  737,095  12,097 
2021年5月 19,694,292  374,120  635,299  12,068 
2021年6月 11,453,312  395,226  381,777  13,174 
1至6月合计 98,921,930  2,129,715  546,530  11,766 
2021年7月 15,544,024  271,454  501,420  8,756 
2021年8月 19,924,267  302,528  642,718  9,758 
2021年9月 16,132,041  263,937  537,734  8,797 
2021年10月 12,937,871  219,745  417,350  7,088 
2021年11月 15,546,118  217,398  518,203  7,246 
7至11月合计 80,084,321  1,275,062  523,426  8,333 
至11月30日累计  262,968,613  5,231,818     

(至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累计数字来自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

以上统计数字看,自从二零二一年一月至十一月,平均每日新增确诊数量基本上在50万例,差异并不是很大。也就是说,所有的防疫措施,并没有带来对于疫情的实质性的改变。

据路透社报导,在过去的两年里,新冠病毒死亡人数用了一年多时间达到了250万,但接下来的250万死亡人数仅用了不到八个月的时间。数据显示,不管人们采取什么措施,疫情的加速趋势,却并没有得到改善。

世界各国疫情相继爆发下,新冠病例的激增常被认为与未接种疫苗的人有关。但是,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和宾州州立大学的学者,针对68个国家的新冠疫情研究发现,接种疫苗人口百分比的高低,与新增病例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发表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成果发现,疫情的升降与疫苗接种率没有直接相关,研究者呼吁应重新审视打疫苗防疫措施。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由美国制药Vir Biotechnology旗下的瑞士Humabs Biomed SA和华盛顿大学等机构联合进行,研究人员选用了新冠病毒(COVID-19)的Omicron变种和中国发现的原始病毒株做比较,分别实验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六种疫苗(辉瑞、莫德纳、阿斯利康、强生、国药和Sputnik)和不同的治疗药物。对Omicron(奥密克戎)变体产生很少、或根本不产生中和抗体。

在现实中,对于疫苗的作用从不确定,到获得普遍的认可,再到最新出现的抗体衰减,甚至于白宫首席医学顾问福西说:“是否所有疫苗诱导的抗体都会失去对抗奥密克戎的有效性。”难道对于瘟疫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现有的原点吗?

东西文化中 都记载了疫灾中的奇迹

当回望历史,人类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大瘟疫。例如公元前四三零年的雅典大瘟疫、十四世纪的黑死病、一战期间的西班牙大流感等。

大瘟疫流行的一个共性特点,就是突然来临,最后往往又神秘消失,人们不知它什么时候会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它到底在何时停下脚步。

瘟疫难以捉摸,但其神秘的一面,却并非没有向世人展现另一种可能:

东西方文化中,都曾有着在瘟疫中,凭借坚定信念驱除恐惧的记录。从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被“黑死病”笼罩,人们无处可逃。在危难中,僧侣马丁·路德选择留在了疫区,继续为病患及垂死者服务。路德看到这样的事实,“经验表明,那些用德行、奉献和真诚来护理病人的人,通常会受到保护。虽然他们染毒,却没有遇害。”马丁·路德认为,瘟疫是上帝之鞭,是惩罚,也是一种试炼。

公元一六三三年,鼠疫肆虐欧洲,德国巴伐利亚的欧伯阿梅高小村也遭受疫情,当地居民万分恐惧。在惊恐中,人们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并发誓:如果上帝能使他们在黑死病中免于灭顶之灾,他们就会每十年上演一次《耶稣受难剧》。从那一刻起,鼠疫就再也没有夺走当地人一条性命。到现在,欧伯阿梅高人履行诺言,坚持上演《耶稣受难剧》已经376年了。

敬畏神明,提升道德,这是人类数千年来历经魔难而积累沉淀的文明结晶。顺应天道,符合宇宙的根本特性,才是人类找到最终归宿的秘钥。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符”。老子、孔子也都有关于人和天德之间关系的论述。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国古人在生活的时间和观察中认识到,人顺应天德行事和生活,才能保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人体才能健康,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太平;反之,无论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很容易病患灾祸此起彼伏。

在东方文化中,认为瘟疫的产生是邪气入侵造成的。东汉著名经学家何休曾说:“民疾疫也,邪乱之气所生。”

在史书中记载了与瘟疫擦肩而过的奇迹。《四库全书》记载,明代中期约嘉靖时人,曾任广东高州府的一位徐姓知府,其姥姥和继母曾经“疫痢大作”,已经奄奄一息,家人不少都被传染。邻居亲戚以为无救,纷纷躲避。唯有徐知府独自周旋其间,细心照料,姥姥和继母才得以转危为安,徐知府身体也一直健康,瘟疫好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明朝永乐年间进士张宗琏的父亲张彦忱,其同宗族的人家举家染疫,亲朋好友都躲避起来。张彦忱亲自准备汤粥,每天去看望数次。大家怕他染上瘟疫,都阻止他。张彦忱解释道:“我做我的好事,鬼神怎能侵害呢?连道路旁边的树木都能施人以庇护的阴凉,而人与人之间怎能不扶危助困呢?”尽管在疫者间穿梭,张彦忱始终不染疫。

“天无绝人之路”

古今中外许多预言都提到过,人类在末劫将要经历一场大劫。16世纪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在其《诸世纪》预言二零二一年世界将有大的灾难,人口骤减。而在明朝开国功勋刘伯温留下的《陕西太白山刘伯温碑记》,准确地预言发生在二零一九年至二零二零年出现的大瘟疫。

几乎所有的预言或者寓示,都有同样的诉求,无论贫富贵贱,“除非善乃能保全”。中国有一句古话:“天无绝人之路”,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灾异,上天都会给还值得留下的人留下走出劫难的活路。

在二零二零年的武汉肺炎疫情中,在中国大陆已经有若干身染瘟疫的人,因诚心念颂九字真言,而摆脱瘟疫。有医学专家发现:“当人们诚心念诵‘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这九字真言时,人体能量场会产生显著的变化,增强免疫力,保护自身免受病毒感染。”

两年过去,新冠肺炎在又一次变异中席卷全球,在一次又一次的抗疫“措施”变成“错施”(错误的实施),身在灾情的每一个人是否应当有一次真正的反思呢?当这份传单摆在您的面前,千万不要拒绝。善恶在一念之间,这是一份来之不易、转瞬即逝的机缘,祝愿您在大难中得到救度,走出瘟疫,迎来光明的新纪元!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