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源
“乐”是中华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部分。据上古文献记载,中华文明诞生之初,便伴随着礼乐教化,它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贯穿着中华文明的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乐”是指什么呢?在古时候,“乐”并不是指我们今天这种狭义的音乐,而是包含了诗词、音乐、舞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内涵博大精深。
比如我们现在知道,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所流传下来的都是古体诗,共三百多首。其实在上古时,《诗经》中的诗全部是用来歌唱、演奏的,这与宋词与元曲等一样。其实这些不只是用来歌唱的,它们往往还配有舞蹈,可以载歌载舞。比如演奏《周颂·维清》时,一般都要跳“象舞”这种舞蹈。只是曲调与舞蹈都在历史中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剩下这些文字诗词了。
不只是中国,在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明中,也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诗歌诞生的同时,其曲调便产生了,游吟诗人们边弹奏边吟唱着,同时舞蹈也相伴而生。
《毛诗序》是古人为《诗经》作的序,里面有一句话这样说道:情感在心中生成、激荡,情不自禁,便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还不足以表达情感时,便会发出嗟叹;当嗟叹也不足以表达情感时,就会拖长腔调歌唱起来;当歌唱还不足以表达出情感时,就会手舞足蹈地翩翩起舞。[1]
这句话说出了诗歌、音乐、舞蹈的相互关系。古时候诗词、音乐、舞蹈,这三者一体,诗中有乐,乐中有舞,舞中有诗,三者合而为一,统称为“乐”,或称为“乐舞”,这是古乐所包含的范围,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要想真正了解一件事物,必先探寻它的源头。那么最早的“乐”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这个问题目前已无法考证,只知道在遥远的史前文明时期就有了乐。
我们中华民族,是本次人类文明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五帝时期,以黄帝为始祖。但根据上古文献记载,在黄帝之前,还存在着三皇时期,历经过数量众多的远古帝王所统治的时代,这些都归属于史前文明时期。
古人曾将所能知道的史前文明,根据时间顺序划分为“十纪”。《春秋纬》记载:从远古的泰皇氏时期开始,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经历了十纪,跨越了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
可能每一纪都是一次人类文明的轮回。现在地球上陆续发现一些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年前的文明遗迹与化石,难倒了考古学家们,还有在一万多年前毁灭的高度发达的姆大陆、亚特兰提斯文明之谜……这些远古的史前文明都曾经存在于地球上,但最终都在各种大劫难中毁灭了,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每次劫难中都有极少数人幸存下来,繁衍出下一次人类,像诺亚大洪水中幸存的诺亚一家人。他们慢慢又发展出新的文明,同时又继承了极少量的史前文明带入下一次文明中。像周易八卦、河图洛书、阴阳五行等等,都是不同时期的史前文明遗产,经过历次劫难留到现在的,所以远超出现代科学的认识,现代人类怎么也研究不明白。乐舞也是如此,也是从遥远的史前文明时期流传下来的,是史前文明的“活化石”。
1984年-2001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先后出土了30多支以仙鹤尺骨制成的骨笛。据考察,这些骨笛是在距今7800年-9000年间入土埋葬的。经过测试发现,这些骨笛拥有两个八度的音域,而且在音域内半音阶齐全,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音或七声调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其音阶构成非常科学、完备。这说明在8000多年前以前,中华民族就已具备了先进与完备的音乐理论知识,这远超出我们这次人类文明的历史。这也印证了中华乐舞在遥远的史前文明时期就已经诞生了。
据上古文献记载,在史前三皇时期,伏羲氏发明了瑟这种乐器,并创作了《立基》、《驾辨》等乐舞;女娲氏发明了笙簧,并统一了天下声律,创作了《充乐》这首乐舞;神农氏发明了五弦琴,创作了《扶犁》这首乐舞;另外还有朱襄氏的五弦瑟、葛天氏的《八阕》乐舞……这些尚有记载的远古乐舞,可能跨越了几度人类文明,虽然早已失传,但却是沉淀于人类记忆深处的远古印记。
二、内涵
“乐”拥有如此远古的历史,那乐是如何诞生的,其内涵与作用又是什么?下面就从能找到的上古文献中,由史前时期一步步探讨:
《世本·帝系篇》记载:“女娲氏命令手下的娥陵氏与圣氏二人发明了“都良管”与“斑管”这两种乐器,统一了天下的音律,并效法宇宙间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与之对应相合,创作了《充乐》这种乐舞。乐舞谱成后,化物无声,天下万物无不从最细微处同化大道,一切都和谐有序。”[2]
以上是《充乐》创作的背景与过程。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出,女娲氏的乐舞是效法自然宇宙、对应天道运行规律创作而成的。它所产生的作用是从万物的深层与微观化育万物,使一切和谐于自然,顺应于天道,使天下大治。
《吕氏春秋》中记载:在史前朱襄氏治理天下的时候,经常刮风,阳气聚集蕴结,以致阴阳失调,因而万物凋落,果实不能成熟。于是朱襄氏的大臣士达创造出五根弦的瑟,用来演奏,以引来阴气,安定天下众生。[3]
又记载:远古阴康氏治理天下的时候,阴气过盛,聚集凝滞,阳气阻塞,不按照正常的规律运行,以致人民精气抑郁而不舒畅,筋骨蜷缩而不健康,于是阴康氏创作舞蹈来加以疏通引导。[4]
根据以上两则记载可以看出,远古时期,在阴阳不调,万物偏离大道,自然法则被破坏的情况下,便创作了乐舞,以平衡阴阳,疏通引导万物,使自然回归和谐状态,使天下重归于大道。
可见在远古时期,乐舞具备着超自然能量,到了这次中华文明的五帝时期,乐舞中的这种神奇能量仍然非常明显。
黄帝时期创作了大型乐舞《云门大卷》,用来祭天。黄帝的《云门大卷》与尧帝的《大咸》、舜帝的《大韶》、大禹的《大夏》、商汤的《大濩》、周武的《大武》是上古有名的六首乐舞,《周礼》中称其为“六代乐舞”。周代的贵族子弟到了一定年纪都必须要学习这六首乐舞,是必修课,不然他们无法踏入社会。周朝时还专门设置了“大司乐”这个国家级的大型教育机构来教授这些乐舞。六代乐舞都是用来祭祀的,《云门大卷》祭天、《大咸》祭地、《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享先妣、《大武》享先祖。[5]
黄帝还创作了上古神曲《华胥引》与《清角》。据说黄帝梦中神游了伏羲氏出生的故乡――华胥神国后,悟得治国养身的大道,经过28年的努力,将天下治理成了半人半神的国度,便创作了《华胥引》以纪念,这是《华胥引》的来历。
《韩非子》记载:黄帝在西泰山召开了一次神鬼大会,他乘坐着六条龙拉的象车,车子左右各站立着一只毕方神鸟,风伯作法为他清扫道路,雨师降下甘露来洗尘,虎狼在前面开路,鬼神在后面保驾,腾蛇伏在地上以示恭敬,凤凰在上空盘旋为他遮挡骄阳。黄帝召集这次鬼神大会后,便创作了《清角》以示纪念,这是《清角》的来历。据说《清角》能够沟通天地,号令鬼神,演奏时能引来仙鹤与凤凰,遮天蔽日,翱翔飞舞。[6]
史书中记载,春秋时,晋平公强令师旷弹奏《清角》,以致招来狂风大作,刮飞了廊上的瓦片,使得晋国大旱三年,赤地千里。所以《清角》是不能随便演奏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够享用的,其背后蕴含的力量太过于强大,若非大德之士,一般人驾驭不了,会带来灾祸。
以上是黄帝之乐,接着我们再看看五帝时的其它乐舞。
《吕氏春秋》中记载:帝喾在位时,命令咸黑创作了《九招》、《六列》、《六英》这几首乐舞。又有一个名叫倕的人,发明了各种乐器。帝喾便令人以这些乐器演奏,表演这些乐舞,竟引得凤凰、天鸡等神鸟飞来,跟随着翩跹起舞。帝喾大喜,便用这些乐舞来祭天,赞颂天帝之德。[7]
《吕氏春秋》中还记载:尧帝时,任命质为乐官,质效仿大自然山林溪谷的声音,创作了《大章》乐舞。《大章》又名《大咸》,是上面提到的六代乐舞之一,用来祭地。在演奏这首乐舞的时候,百兽都会随之起舞,自然万物都会和谐相处。[8]
另外《尚书·皋陶谟》与《帝王世纪》等古籍中都记载着这件事:舜令人创作了《大韶》这首乐舞。《大韶》也是六代乐舞之一,据说《大韶》共有九章,也称《九韶》、《箫韶》。舜令人演奏《大韶》乐舞,九章演完后,有凤凰前来朝拜、起舞,百兽也都跟着起舞。[9]
过了近两千年后,孔子在齐国时有幸欣赏了《大韶》乐舞。欣赏完毕后竟然心旷神痴,口不知味,整整三个月尝不出肉的滋味来,便感叹道:“没想到乐竟然能达到如此高妙的境界啊!”这就是《论语》中记载的“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所以孔子评价说:“《大韶》之乐,尽善尽美啊!”[10]这也是尽善尽美成语的来源。
可见五帝时期,乐舞所蕴含的力量仍然非常强大,能够直接展现神迹,可以号令鬼神,能够引起大自然的共鸣,召来仙禽异兽,使百兽闻声起舞,使天下和谐安宁。
其实乐舞所展现出的神迹,在历史的发展中一直都存在着,直到现在。只是越到后面,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随着人类不断被欲望与执著所束缚,精神能量越来越退化,这种神迹的展现便越来越隐蔽了,不再象远古时表现得那么直接与强烈。但只要用心去发掘,还是能感应到那掩埋在乐背后深处的远古神力……
三、奇效
在这一章中,让我们去发掘掩埋在乐背后深处的远古神力。
当植物邂逅音乐
1950年,英国生物学家朱瑞安·赫胥黎到印度坦米尔省拜访安拿马来(Annamalai)大学的植物系主任辛格(T.C. Singh)博士,得知辛格博士在用显微镜观察秋水草(Hydrilla Verticillata)的活细胞质流动。赫胥黎因此谈到或许可以借此观察植物是否会受声音的影响。
辛格的助手波尼亚(Stella Ponniah)是一位精通于小提琴的女子,后来辛格指示她在靠近秋水草的地方拉琴。结果发现秋水草的细胞质流速度加快了。辛格又想到在印度的南方有一种名为“拉加”的祈祷歌曲,其曲调会使听者产生虔诚的情绪,因而他请波尼亚演奏“拉加”的旋律给含羞草听。两星期后,发现含羞草的单元面积内气孔数目增加了66%,表皮壁变厚,栅栏层的细胞甚至扩大了一半。
之后辛格又请安拿马来音乐学院的讲师库玛莉(Gouri Kumari)演奏拉加曲给凤仙花属植物听,每天演奏25分钟,到了第五周,受试的凤仙开始明显超越未听音乐的那一组,统计结果显示,叶片平均多生72%,高度多出20%。
接着辛格又用各个种类的植物做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在比哈省的农业学院杂志上发表,辛格肯定的表示:和谐的音乐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开发、结果、结子。
实验有了成果,辛格就试着提高农作物产量。1960至1963年间,他在邦蒂治理区(Pondicherry)和坦米尔省七个村子里实验,藉由扩音器播放的音乐,使得收成比平时多出25%~60%。
到了50年代末的时候,美国伊利诺州有个叫乔·史密斯的植物学家用玉米与大豆做实验,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都相同的温室里分别播上相同的种子。给其中一部份播放美国作曲家格甚文的《蓝色狂想曲》,而另一部份什么音乐也不播放。最后发现,“听”过乐曲的籽苗比其它未“听”乐曲的籽苗提前两个星期萌发,而且前者的茎干要粗壮得多。史密斯很出乎意料,后来他继续对一片杂交玉米试验地播放古典乐曲,一直从播种到收获都未间断。结果又惊奇的发现,这块试验地比同样大小的未“听”过音乐的试验地,多收了 700多公斤玉米。他还惊喜地发现,“听”音乐长大的玉米长得更快,颗粒大小匀称,并且成熟得更早。
美国史丹佛大学也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植物聆听不同的音乐,听古典乐的那一组,植物生长得相当茂盛,而且神奇的是,植物会朝着音乐来源的方向生长,植物以60度角的姿态倾向于音乐来源的方向。
十多年前,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的塔斯卡尼(Tuscany)有一座名为法拉奇娜天堂(Paradisa di Fracina)的葡萄园。葡萄园主人名叫奇纽齐(Carlo Cignozzi),他原本是律师,刚刚转行种葡萄,没有什么经验。热爱音乐的奇纽齐发现他演奏的手风琴曲能够让葡萄树长得更快,于是便长期在园内播放古典音乐,结果发现这些“听”音乐长大的葡萄树果实丰硕、颗粒大、虫害少。
给葡萄听音乐,刚开始时,一些当地人认为奇纽齐的脑筋有问题。但奇纽齐坚持了三年,天天给葡萄树听古典音乐。三年后他种的葡萄树都结果了,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好,所酿出的酒,比当地最有经验的酿酒老手酿出的味道都要好,于是才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古典音乐让奇纽齐种出大又好的葡萄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听到这消息,弗罗伦斯大学(University of Florence)的研究人员便从2006年开始在这个二十四英亩的庄园进行调查,以了解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该大学的曼库索教授表示,目前尚没有定论,但听音乐的葡萄树或盆栽确实都长得比较高,而不听音乐的长得慢;并且听音乐的葡萄树叶子的覆盖面确实比不听音乐的要大。
随着音乐对植物的这些神奇影响的传播,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的《流言终结者》节目,在2004年也做了为期两个月的实验,以证明与植物交流或播放音乐利于植物生长是否是谣言。
他们制造了7个条件相同的温室种植豌豆,有的播放音乐,有的与植物交流,有的什么声音也没有。两个月后,他们发现所有播放音乐温室的豌豆确实比其它温室的豌豆都长得好,最后得出结论:对植物交流或播放音乐有利于植物生长,是有可能的。
随着这些神奇事例的传播,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给植物听古典音乐”的热潮,很多绿色生态农场纷纷建立,大量种植栽培户纷纷效仿给植物听古典音乐,也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如日本兵库县的丰岗中央蔬菜市场给香蕉听莫扎特的音乐,结果开发出一种更香甜的“莫扎特香蕉”,并得到大家的认可。试吃者都表示“莫扎特香蕉”又甜又好吃,而且颜色很漂亮……
音乐与动物相逢
在中国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成语,叫做“对牛弹琴”,源自东汉牟融为说服别人而讲的一个故事。牛真的对高雅的音乐没有任何反应吗?早在战国时期的荀子,就在他的《劝学篇》中记载道:“从前瓠巴在水边弹瑟,潜伏在水中的鱼都游出来聆听;伯牙在野外弹琴,正在吃草的马群都抬起头来静静聆听。”[11]这与牟融讲的完全不同。
事实证明,不光音乐对植物成长有着神奇的效果,对动物也有同样的效果。
现在世界各地都纷纷兴起在养殖场、农场给鸡、牛、猪等家禽家畜听古典音乐的风潮,这已不是什么新闻了。经过试验发现,在养殖场播放轻快和谐的古典音乐,可刺激乳牛多产奶,而且产出的奶更健康、口感更好;还可以刺激母鸡多生蛋;可以让猪与牛等更健康,肉质更鲜嫩……而且还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使目前许多饭店、农场都在纷纷推出听古典音乐长大的猪肉、牛肉、蛋类、粮食、蔬菜、水果等生态食品,价格相对昂贵,但口感与健康质量等确实比其它同类食品要好得多,这些都得到了消费者的检验与认可。
偶然的一次实验,掀起了“莫扎特效应”热潮
1993年,英国著名的《自然》期刊刊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弗朗西斯·h·劳舍尔和她的同事们的一项重大研究发现:听莫扎特等古典作曲大师所创作的音乐可以增强大学生三维空间分析能力。从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莫扎特效应”热潮,导致莫扎特等古典音乐大师的CD唱片销售量直线上升,经久不衰。
比如现在世界范围内正在流行的“音乐养身”与“胎教”。现在很多母亲都会在怀孕期间静心聆听古典音乐,相信这样出生的婴儿更健康、聪明、漂亮,性格更阳光。
直面高雅的音乐,法律显得无力
中华文化中极其重视礼乐教化,礼乐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共匪乱华之前,几千年来,不管朝代如何轮换,风云如何突变,礼乐治世的地位从没人撼动过。可见礼乐对人心的教化力量,以及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聆听高雅的音乐,可以使人内心平和,安抚人的心灵;可以提升人的气质,使人变得优雅;可以归正人的道德,端正人的品行。
据多家报纸报导,新西兰的第三大城市基督城(Christchurch)的城市购物中心(City Mall)和附近区域原本是犯罪事件高发区,颇让当地商家、居民和警方头痛。自从2009年6月,购物中心开始全天播放莫扎特等18世纪音乐家的作品以来,发现对减少暴力等犯罪事件有着惊人的效果。
据统计,2008年10月该区犯罪事件多达一周77起,到2010年10月剧减为一周2起。2008年的吸毒、酗酒相关闹事案有16件,2010年一件都没有发生。
基督城市中心商业协会经理朗斯戴尔表示,“民众现在会停坐在这一区域,因为他们更有安全感了”。警方也同意古典乐改变了购物中心和附近区域的环境。由于效果显著,除了这家购物中心,现在附近许多商家都播放古典音乐。而且除了基督城,新西兰的奥克兰也在采用这一措施了。[12]
曲终病不见,来去五音中
中医的诊断手段有望、闻、问、切四种。其中闻排在第二位,是指不用见人,只听人的说话声音,辨别其发出的五音变化,来对应推断其身体经络、五脏六腑等的运行状态,从而断定病因,达到诊病如神的效果。与此相比,什么悬丝诊脉等都是小儿科了。
几千年前,在中国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论述了音乐治病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体五脏对应五音,六腑对应六律。六律又分为六阴律与六阳律,合称为十二律吕,分别对应十二月、十二时辰、十二节(二十四节气)、大地的十二条水经与人体十二经脉。”[13]
《黄帝内经》中还将五音分别对应于五脏、五行以及人的五种情绪[14]。可根据五音诊断病情,并且可以将五音调配成和谐的音乐,来对应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平衡,畅通人体的经络循环,从而使身体回归到和谐自然的状态,达到治病与养身的目的。
因此元代名医朱震亨也说道:“乐者,亦为药也。”
不光中医,近代兴起于西方的“音乐疗法”也已经流行于世界。
近代西方最先较系统介绍音乐治疗疾病的著作是英国R·布朗的《音乐医学》。另外奥地利医生P·利希滕塔尔所著的《音乐医学》更详细地介绍了19世纪初在这方面的探索成果。19世纪中叶,音乐疗法曾在欧洲一度风行,大规模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用于治疗伤病员的精神疾病,由于发现其效果明显而被迅速推广。
1944年和194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业音乐治疗师。1950年,美国率先成立了音乐疗法协会(NAMT)标志着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由此诞生了。至今为止,音乐疗法已风靡全球,大量医院、康复中心都在采用此疗法,收到了显著效果。
这些神奇的事例,虽然目前科学还解释不通,但使人类重新在乐中发现了来自远古的神的踪迹。说明了“乐”中确实蕴含着不为人知的神奇力量,也印证前面所记载的那些远古时期“乐”的神迹是值得相信的。
注:
[1]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 《世本·帝系篇》:“女娲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斑管,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既成,天下幽微,无不得理。”
[3] 《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4] 《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阳道壅塞,不行其序,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5] 《周礼·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
[6] 《韩非子》: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太山之上,驾象车而广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扫进,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7] 《吕氏春秋》: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箎鼗椎钟。帝喾乃令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箎。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
[8] 《吕氏春秋》: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
[9] 《尚书·皋陶谟》: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帝王世纪》: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庶绩咸熙,乃作《大韶》之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故孔子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太平御览》引)
[10] 《论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11] 《荀子·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12] 台湾《联合报》2010年11月9日曾报道,还有其它报纸报导,不列举。
[13] 《灵枢·经别》:“内有五藏,以应五音……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
[14] 《黄帝内经》: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征,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