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之大用(下)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三月三十日】古代圣王制定礼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享乐,而是为了引导人们节制自己的好恶之情,从而返回到为人的正道上来。

为人的正道,就是圣王以天地之道为依据,给人类制定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的准则、规范等。这就是礼。

礼与乐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乐正则礼正。舞乐感化人心、移风易俗之大用,是潜移默化的。舞乐正则人心正,人心正则行为正。人人各安其分,社会自然就安定。反之,舞乐乱则预示着人心的浮动与不安分,长此下去必然导致礼崩乐坏,社会大乱不治。所以,在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疾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鲁国的季氏八佾舞于庭,孔子气愤的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是古代乐舞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与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礼制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乐舞,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

八佾舞于庭,看似小事一桩,而其实质却是在破坏维系社会安定的礼制,关系到鲁国以至于天下的安危,所以孔子气愤不已。

与高雅的乐曲能感通天地神灵降示吉祥一样,邪僻的音乐也会惹怒神灵而招致灾祸。当初商纣王身为天子却不尊天道,不听与天地合其德的雅乐正声,却命乐师师延作长夜靡靡之乐,以致亡国。武王伐纣时,就连为纣王作曲的师延也抱琴投濮水而亡。

春秋时,卫灵公要去晋国,途中在濮水边住宿。半夜时分,卫灵公听到一阵琴声,问左右,都说不曾听到。卫灵公叫来乐师师涓,说:“我分明听到有琴声,问左右,却都说不曾听到。那情形好象是鬼神在弹奏。你替我听听,把它记录下来”。师涓便端坐抚琴,边听边记录,忙了一夜。第二天晚上又练习了一宿。然后便随卫灵公到了晋国。

晋平公设宴招待卫灵公一行。酒兴正浓的时候,卫灵公说:“我来贵国的途中,听到一种新乐,请演奏给您听听。”晋平公便让师涓坐在晋国乐师师旷的旁边演奏。师涓还没弹完,师旷就手按琴弦制止说:“这是亡国之音,不能再弹下去了!”晋平公不解,师旷说:“这乐曲是师延作的。师延曾为纣王演奏这靡靡之音,后来武王伐纣时,师延东逃,抱琴投濮水而死。所以听到这乐曲的地方一定是在濮水边上。而最先听到这乐曲的人,他的国家也一定会衰亡!”晋平公说:“我就爱好音乐,就让我听完吧。”师涓便一直弹到曲终。

晋平公问师旷:“乐曲中还有比这更感人的吗?”师旷回答“有。”晋平公要听,师旷说:“您的德义修为不够,不可以听它。”平公执意要听,师旷只得弹奏。弹第一段时,就有十六只黑仙鹤聚集在廊门口;弹第二段时,仙鹤们竟伸长脖子鸣叫,展开翅膀飞舞。

晋平公大喜,站起来给师旷敬酒。落座后又问:“还有没有比这更感人的?”师旷说“有。从前黄帝曾用它来大会鬼神,如今您的德义修养不够深厚,不可听它。如果听了,将招致灾祸。”平公说:“我已经老了,所爱好的就是音乐,就让我听听吧。”师旷无奈,只好操琴弹奏起来。弹第一段时,有白云从西北天边涌起;弹第二段时,大风刮起,大雨紧随,廊瓦吹飞。左右大臣们一个个吓的东奔西跑,四处逃命。晋平公吓得匍匐着躲在走廊旁边的房间里。

此后,晋国大旱三年,赤野千里,晋平公也从此一病不起。

同是一首乐曲,黄帝听之吉祥,平公听之招祸。为什么呢?道德高低以及动乐的目的不同的缘故。高雅的音乐是君子用来修养道义的。黄帝以天子之尊、合天之德,演奏与天地同和的大乐来酬谢天地神灵,此乃天人合一的得道之举,自然吉祥。而晋平公仅诸侯之位、道德尚不及诸侯,却执意要听与天地同和的大乐,用以满足自己的耳目之欲。这种用合天之乐来快意一己耳目之欲的行为,非但无益于养义,反而助长了人的私欲妄念。这是对天地神灵的亵渎,对大礼大乐的破坏啊!岂能不遭天惩!

荀子曰:“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吉祥、天佑与灾难、天谴,都是自己的人心招来的。《黄帝内经》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假如晋平公能听从师旷的劝告,节制人欲,修养德义,不作非分之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处处谨遵诸侯之礼行事,那只会得到上天的赐福保佑,又怎么会带累的晋国百姓也为之遭殃呢?

《史记·乐书》曰:远古圣王之所以制定并推行雅乐,并不是为了娱乐人心,快意纵欲,而是为了治理好天下。端正教化都是从端正音乐做起的。音乐端正,人们的行为也就端正了。雅乐就是来动荡人的血脉,通流人的精神而调和端正人的身心的。雅乐的功能,就在于它对内端正人的心意,对外区分人的贵贱;在于用它对上侍奉宗庙祖先,对下转化平民百姓。礼仪是由外表进入的,音乐是从内心产生的。因此,君子不可以片刻离开礼仪,片刻离了开礼仪,那么凶狠傲慢的行为就会侵蚀人的外表;不可以片刻离开雅乐,片刻离开了雅乐,那么奸诈邪恶的念头就会侵蚀人的内心。雅乐是君子用来修养德行而防止淫逸的。因为淫逸的行为就是由于没有礼仪的约束而产生的。所以圣王让人们耳听《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如此,君子即使整日与人交谈,邪恶的东西也无由侵入他的身心了。

君臣上下、举国百姓的言行视听,都符合大乐大礼而天下不平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注:主要参考书目:
【1】《十三经注疏》〈礼记·乐记〉
【2】《史记》〈乐书〉
【3】《论语》
【4】《庄子》〈秋水〉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