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家语》的真伪浅谈人的观念变化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七月三日】《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在中国最早的图书目录《汉书•艺文志》,《孔子家语》摘录于《六艺略》的《论语》类,这反映了汉代人对这部古籍的重视。

不过,当《孔子家语》经历短暂失传、继而由王肃重新发现后,古人逐渐对它的真伪起疑。宋王柏《家语考》、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范家相《家语证伪》、孙志祖《家语疏证》均认为是伪书。《四库全书总目》曾精辟论述说:“其书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也。” 晚近以来,学界疑古之风盛行,《家语》乃王肃伪作的观点几成定论。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更是肯定说《孔子家语》是伪书。顾颉刚撰写《孔子研究讲义》一书明确指出《孔子家语》为王肃伪作,“无任何取信之价值”。

那么《孔子家语》到底是不是伪书呢?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竹简《儒家者言》,内容与今本《家语》相近。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也出土了篇题与《儒家者言》相应的简牍,内容同样和《家语》有关。笔者认为,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今本《孔子家语》是有来历的,早在西汉即已有原型存在和流传。

从《孔子家语》真伪争论的历史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现代人的观念确实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甚至拿这些观念来衡量古代的君子,自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认为古人也是一样的,事实上古代的君子是因为身体力行道德规范才称为君子的,特别是古代的正史都是君子们付出很大代价才写成的,为真实记录才付出那么大代价的;而现代人篡改历史成习惯,因而常常怀疑古代历史的真实性。再如现代人严重受了党文化的影响,被灌输说古代的官场也很肮脏、古代的贪污腐化也很多,所以只有肮脏腐败才是唯一选择,事实上这些都是道德败坏者的教唆之术、造势之术。

再有,唐太宗是古代的明君,而被道德败坏者说成为了争夺皇位杀害亲兄弟。实际上古代的正史书上对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

《旧唐书•太宗本纪•赞》曰:“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史臣曰:“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赞》曰:“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忧启圣。运属文皇,功成守正。善恶既分,社稷乃定。”但是,二十世纪后,有学者开始怀疑正史,为李建成造势,这就是现代人的变异观念所为:恶人可以无恶不作,厚颜无耻,而君子的除恶行为往往被扣帽子。这就是《九评》上所说,恶人站在道德的最低点,而用其流氓逻辑来抹黑别人,与中共在今天的迫害中造谣抹黑极其相似。我们看一看正史中的评价,再看一看流氓逻辑,理性对比之下,会发现那些颠倒黑白的思想是多么的卑微。

最后,我们对于变异文化其它方面的影响也要警惕。孔子对于子路救了一个农夫而得到一头牛而大加赞赏,因为以后会有更多的人乐于做好事,而对于子贡赎回一个鲁国人而不要国家的赎金却给予批评,因为阻碍了以后鲁国人的得救。就是说我们要长远看问题,不能看一时的得失,也不能走极端。孔子的看法显然是长远的。又如《牛郎织女》本来是一个关于孝的故事,后来竟然演变为爱情故事,《红楼梦》本来是受道学家的排斥的,现在却成了有品味的标志了。这样的变异思想是很值得警惕的,这些事例都值得我们借鉴。

以上的论述和观点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仅供交流;如有幸能对大家有所启示,则吾心足矣。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