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师父的新讲法,我有几点体悟。就是我们大法弟子,在修炼当中,在救度众生当中,所遇到的一些魔难和迫害,都与自己的一思一念,做的正与不正、好与不好有直接的关系。
第一点:病业魔难
有一些学员平时不注重自己的学法和炼功,正念很少发,讲真相也很少,就是不太精進吧,导致病业魔难的发生。有些是平时不注重修心性,三件事都在做,表现得也很积极主动,就是一遇到矛盾就发脾气,或是心里过不去,想不明白,看不透,不向内找自己。法天天在学,就是不对照自己修心性。就是学法和实修脱节。
有些同修长期处于病业魔难当中,把旧势力强加的一些困啊、累啊、乏啊、难受啊、痛苦啊都当作是自己,不去否定它、排除它。困、累、乏一上来就顺着它去,认为睡会儿觉啊、休息一会儿就好一点。形成一种观念上的执着,就这样长期的不能突破,在旧势力强加的这些魔难当中,修的很苦、很累、不能自拔。
在早些年,我早起炼功、发正念之后,很困、很累、很乏(其实是被邪魔干扰的一种表现状态)。自己不去否定它、突破它,还顺势小睡一会儿,结果导致长期处于这个魔难之中。在以后修炼当中,认识到这种状态不对,早起炼功、发正念之后,该干啥干啥,根本不去想它困不困、累不累,很快突破了这个状态。
还有一些老年同修,在思想中或言行中有意无意的认同了自己“上年纪”了,如何如何,没有改变常人观念,导致自己在修炼中,出现身体老化或被病魔干扰的状态。没能达到师父法中要求的。
“常人从表面上看不出你的变化来,他的分子细胞还保持着原来那样一种结构和排列程序,他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可是他里边的能量发生改变了,所以这个人从此以后不会自然衰老,他的细胞不会消亡,那么他就青春长驻了。在修炼过程中,人会显的年轻,最后就定在那里了。”“在改变的过程当中,人的细胞逐渐的被高能量物质代替的时候,会减缓衰老。身体呈现出向年轻人方向退,逐渐的退,逐渐的转化,最后完全被高能量物质代替的时候,那么这个人的身体已经完全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身体了。”(《转法轮》)
还有一些同修执着于钱,执着于情,在家庭中和亲人中出现的一些事情,和身体的被迫害。还有一些同修执着于名利、执着于在常人中的名望、地位,导致自己的修炼停滞不前,或往下滑的状态,很危险。
我们每个同修都应该仔细查找自己的一思一念正与不正,和自己到底为了什么来在这世上?真正站在更高更大的基点上看问题,看自己的执着,你会觉的人的那点东西太渺小了,什么都不是,一步就跨过了。
第二点:色欲之心不去,招致迫害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由于在色欲的问题上犯了错误,招致被非法迫害。有的被劳教或判刑,有的甚至到今天还没能真正的走回到大法修炼中来,有的甚至邪悟或做了“帮教”,很令人痛心。
下面我说说我的一段修炼经历。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工作忙,放松了对自己的修炼,没时间学法。看到听到身边的常人离婚、找对象的一些事情,引起了自己的一些不正的常人想法,没有及时否定、清除,招致色魔干扰。导致后来即使我不动念,这些不好的思想念头都在自动往出返,即使我看大法书,它都往出返。我知道它不是我,但它就是干扰我。我看了一些明慧上关于修去色欲之心的交流体会,然后我就发正念解体它、清除它,很快就过去了。而且很彻底,觉的比以前更纯净了。
其实我的这段经历,是我的一念不正招来的。平时没能严格的要求自己,没严格的修自己的一思一念。师父在《大法弟子必须学法》中讲:“你的思想境界符合什么,什么就支配你。那么也就是说,不同层次上的生命发现你要什么、执着了什么的时候,正好符合了它,它就起作用,甚至主导你。人不理智、发泄脾气时,负面因素就起作用。什么都是生命,它就是恶,它就是欲望,它就是恨,它就是不同的东西,那它就自然起作用了。”
所以我们必须主意识强,分清它不是我,时时保持正念。
第三点:在一思一念上,不能随时归正自己,招致迫害的发生
我仅举一例,在看过师父发表的新经文《秋风凉》后,我有一个预感,感觉到“洗脑”之风要席卷全国。之后没多长时间,当地也办起了“洗脑班”。在听到有同修不断的被绑架到“洗脑班”,我有了一念:“还让它抓走,我就是从窗户出去,也不让它抓走。”这一念,用人念看,觉的很“英雄”,但是用大法的标准来衡量,是不符合法的。
我动了这不正的一念,不等于是求一样吗?而且这一念定在那里,自己不知道去否定,还认为它很正,那么在另外空间就存在,旧势力就能钻空子。那么在以后就真的演了这么一出:单位和派出所去我家,要把我绑架到洗脑班迫害。家人和他们周旋。我家在三楼,我跑進里屋,把门插上,把床单、褥单等接上,拴在窗户上,真的从窗户出去了。
所以在今天还有被非法迫害发生的,一定要仔细查找自己的一思一念正不正。不正的,一定要否定它,清除它,同时做的更正,更严格的要求自己。真的象个修炼人,无怨、无执,堂堂正正的修炼,才能彻底否定旧势力的迫害,做好三件事,救度更多的众生。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1/11/6/12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