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星期一”想到的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零年四月一日】我在学校工作,现已退休。我们学校在零九年春季,连续在两个星期一出了两起恶性事件。其中一次还死了人,虽然不是学校的责任,但在学校还是掀起了一定风波。在第二个星期一出事的当天下午,一些老师在谈到事故时说,上个星期一才死了人,这个星期一又出事,看来星期一这个日子不顺。

听了老师们的闲聊,我在想:这些事是不是跟星期一这个日子有关呢?这星期一与每周的其它六天有什么不同呢?我回忆起了零八年“5.12”四川大地震是星期一,五月十九日第二次余震又是星期一。十九号这天,学校刚刚恢复上课,这天中午又地震了,学校又继续放假。

我把星期一与每周其它六天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每星期一中国大陆的所有学校(大学也应该在内)都要举行升血旗仪式。要让师生在指定场所正规的举行升血旗仪式(我几十年在小学工作),要规定学生穿着整洁,用那血色的红布条牢牢的扎住学生的脖子,让学生举起那小小的、嫩嫩的、无辜的小手,向着慢慢拖上旗杆的血旗顶礼膜拜,叫学生眼睛直视血旗,看着升旗手慢慢把血旗拖上顶,手要举过头,脚要站得直直的,嘴里要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就是要不断的用无辜的生命的血肉,保卫邪党的江山,保卫邪党的利益。

被欺骗的师生还把它当成一件神圣正规的事情来做,值周老师要在血旗下讲话,大队辅导员(或领导)要讲话,一般讲话都是灌输党文化的毒素。当然,现在正的好的环境,就是有大法弟子真相讲的好、正念坚持发的学校,升旗仪式上都讲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或读一些传统故事等。

每周其它几天就不做升血旗的大恶事,就是正常的進行教学。要不“512”地震怎么压死那么多无辜的学生(在电视里有个镜头:学校教学楼垮了,有个别学校的血旗还立在那里)?要不星期一怎么爱出事故?这事让我感受到:可能就是提醒我重视铲除升血旗这类事情方面的邪恶烂鬼、共产邪灵。

这件事情去年在小范围内切磋交流后,我与家人同修就决定每天早晚七点正念铲除本校和当地的邪恶因素。特别是星期一早上的七点和升旗前、升旗时这段时间,向着升旗的场所持续不断的发出强大的正念:铲除升血旗地方的邪恶生命、烂鬼、共产邪灵,不允许邪恶生命毒害这些无辜师生。在做的时候也没有想过什么结果、起不起作用,就是坚持发正念。

本星期一(二零一零年三月二十二日)早上,天阴沉沉的,降温比较明显,吹风,象要下雨。我和家人同修站在窗前向着升旗的地方发正念,听到升旗前的音乐响,听到学生集合整队完,听到邪歌开始奏完,还没听到各种讲话开始,就听到学生大声喧哗:解散了。我们正在纳闷:今天升血旗怎么这么快就解散了?

发完正念,我们出门去讲真相救众生。出门时,挨到一滴雨点子,我说:要下雨了。但我一直到市场,一上午也没下雨,下午也没下雨。傍晚散步时,才听到几个老师说:今天早上升旗前,天阴森森的象要下雨了。学生集合时,开始撒雨点,到奏国歌时雨撒密了,好象一场很大的雨的前奏。辅导员老师赶快宣布解散,还说把刚拖上去的血旗拖下来。这时校长看看天说:不用降旗了,雨都没有下了。真是就在升旗前几分钟和奏邪歌那么三分钟左右撒了一把雨,当学生一解散就停了。我悟到:这是神看见大法弟子有正念、除恶救众生的心,安排雨神撒了一把雨,解散了这次升血旗仪式。

写到此我想起去年邪党搞六十周年大庆搞的大闹剧,从年初,各电视台在一些栏目中就开始组织唱邪歌(所谓的唱红歌)竞赛。有时听到隔壁的电视里鬼哭狼嚎、声嘶力竭的乱吼,使人感到难受。到夏秋季节,唱邪歌已到了高潮。各机关单位,特别是学校,象是在搞唱邪歌运动。人人必须参加,有钱的单位还花钱制服装。我们一直发着正念,铲除这些邪歌里的共产邪灵烂鬼,不让它毒害众生。并向学校老师发正念:老师的天职就是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传授有益的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才是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教师职业的高尚之所在,唱邪歌没有意义,尽搞些党八股的没用的东西,耽误你们宝贵的时间。正念加持教师冷处理此事。

结果到“十一”放长假,学校真的没有组织老师唱邪歌,也没组织学生唱,连一般庆祝国殇的过场都没走。表面情况是:一方面,现在安全是头等大事,放学后不敢留学生。谁留学生补课或排练节目,出了安全事故,谁负责?老师们都说:没有时间安排学生排练节目。其二,是新上的辅导员老师不爱好文娱,没有兴趣组织。她本身又有教学任务,更没有时间、没条件安排全校的庆祝活动。这样闹的沸沸扬扬的唱邪歌运动,在我们学校息鼓了。我悟到:实际原因还是师父的加持,正神和护法神的帮助及正念的到位。

作为正法时期的真修弟子,我们只有按照师父教导去做。努力学好法,重视发正念(当然讲真相更不能放松),使自己覆盖的空间更纯净、更纯正。在法正人间到来前的最后时刻多救人,圆容师父慈悲救度的心愿。

个人层次的体悟,有不符合大法的地方,请同修不吝交流指正。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