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文化】面斥佞臣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八年三月十四日】《大唐世说新语》:太宗尝至树下,爱之。宇文士及从而誉之不已,太宗正色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知佞人是谁,意疑是汝,今果不谬。”士及叩头谢。

【解】据《大唐世说新语》记载,太宗一日退朝之后,曾闲行到一棵树下。见此书枝叶繁茂,心中颇生喜爱。当时宇文士及在旁,要阿奉太宗的意思,就将那棵树赞誉不止。太宗听了正色面斥他,说道:“魏征曾劝我斥远小人,我不知今朝中哪一个是小人,但心里也疑是你。今天一看,果然不错。”士及惶恐叩头谢罪。

孔子曾曰:“恶利口之覆邦家”,又曰:“远佞人”。所谓的佞人,专门窥伺人主的意思,巧于奉承。一旦哄得人主心里喜悦,就颠倒是非,变乱黑白,贼害忠良,报复仇怨,把人家忠臣父子都离间开了,终至于骨肉相残。因此圣人深以佞人为戒,如饮鸠毒,如避蛇蝎,不敢近之。如唐太宗之面斥宇文士及,可谓正矣。

不过有时也不容易辨别哪个是奸佞小人。平日肯直言忠谏的,就是正人。好阿谀奉承的,就是佞人。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