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若”的狂悖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6年6月18日】有若是孔子的学生,因为他平日里说的一些话很象孔子说的,听起来富有意思,所以在群弟子中有较高的声望。孔子死后,群弟子一时没有了老师可以授道解惑,因为平日觉得有若所说颇类孔子,就商量着让他做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若公然狂悖的做起老师来,然而,不久就露馅了,因为群弟子的许多问题他都张口结舌,未知要义。这时,群弟子才醒悟,一把把他从师座上拉下来,说:“老师在的时候,无论弟子问什么,都能得到发人深省、至善微妙的解答。你空修饰自己的语言,于道之微妙实无所得,怎么配当我们的老师呢!”

翻开《论语》,在记言中有三处有若的话,其所论涉及“礼、孝、信”这三个孔门重要的核心概念,他已经在用自己的理解下定义了,现在看来他那种解释都是局限了人们的理解,甚至是错误的。其次是子夏,他的弟子也把他的话混入《论语》,而解释看来浅近,其实已开谬种流传之先河了。

当年释迦牟尼临涅槃时,告诫弟子述其讲法时一定加上“如是我闻”,就是“以下的话是我从佛陀那时听来的原话”,而孔子弟子引其师之言亦曰“子曰”,不是一个套话,那是有深刻内涵的。

有了这个观念,可以更好的理解师父今天要我们洪法时引用师尊的话都要加上:“李洪志师父说”,或“书里是这样讲的”,只能谈自己的理解,不能将自己的话当作法来讲。可见有若的狂悖比较子贡的敬师,其境界相差十万八千里。相较于今日,有人在法中得到一点体悟,或感觉自己有了一点能力,就自心生魔,或被捧得昏昏然,甚至以佛道自居,岂不可笑!遇到这样的悖逆之人,我们应该遵从师父的教诲,不要被其似是而非的、故弄玄虚的奇谈怪论迷惑了。作为得法的弟子,要以严格维护大法为根本的责任,不允许内在的有意无意的破坏法的行为得以通行,这也是自我做起维护大法。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