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勿断章取义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6年4月27日】有子、曾子、子游都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有子问曾子:“你向老师问过失去官职后就怎么办这方面的事?”曾子说:“听老师说过:‘失去官职后要赶快贫穷,死了后要赶快腐烂’。”

有子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的确是从老师那听来的。”有子又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是和子游一起听见这话的。”有子说:“可能真说过吧!但老师一定是针对什么事情而说这话的。”

曾子将这番话告诉了子游。子游说:“有子说话太象老师啊!那时老师住在宋国,看见桓司马为自己做石椁,三年还没完成。老师说:‘像这样奢靡,还不如死了赶快腐烂掉好啊。’人死了赶快腐烂,这是针对桓司马而说的。南宫敬叔先前失去官职,离开了鲁国,后来回国后,他必定带上宝物朝见国君。老师说:‘像这样用贿赂求取官位,失去官职后不如赶紧贫穷好啊。’希望失去官职后迅速贫穷,这是针对敬叔说的啊。”

曾子将子游的话告诉有子。有子说:“是啊。我本来就说了这不是老师的话吗。”曾子说:“您怎么知道的呢?”

有子说:“先生给中都制定礼法,棺厚四寸,椁厚五寸,依据这知道老师不希望人死后迅速腐烂啊。从前老师失去鲁国司寇的官职时,打算前往楚国,就先让子夏去表明自己的意思,又让冉有去联系接洽,依据这就知道老师不希望失去官职后迅速贫穷。”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言谈之中的话语很多都是有针对性的,与当时的时间、地点、环境、和对象密切相关。作为听众,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四处宣扬,以免造成误会。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