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伯夷求仁得仁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2006年4月23日】伯夷、叔齐,是殷商诸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三儿子叔齐为嗣,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让位于大哥伯夷。伯夷说:“让你继位,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他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位,跟着逃走,都城的人就立了次子。

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善于养老,于是商量着等老了就一起去依附。

等他们去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儿子武王用车载着木头牌位,上面称父亲为“文王”,向东前去讨伐纣王。

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劝谏道:“父亲死了,还没有为他安葬,就大动干戈,可以说是孝吗?你是殷商的臣子,却想弑杀君王,可以说是仁吗?”

武王左右的卫士举起兵器想要杀他们,姜太公阻止说:“这是义士啊!”搀扶他们离开了。

武王伐灭殷商后,天下诸侯都尊奉周王为天子,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认为自己身为商臣,理当不吃周朝的粮食,于是跑到首阳山隐居,采薇充饥,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孔子高度评价伯夷、叔齐,说:“伯夷、叔齐不念人旧恶,所以别人也不怨恨他们。”伯夷、叔齐非常耿介,这样的性格却能不招人怨恨,正是因为他们对所厌恶的人,只要能改过,就不再放在心上的缘故。

孔子又说:“齐景公拥有马匹四千,死的时候,百姓不认为他有德,所以不加以称颂。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饿死,百姓到今天还称颂他们。可见百姓是否称颂一个人,看中的不是他有多少财富,而是他有多少德行。”

后来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啊。”

子贡问:“他们后悔吗?”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又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呢?”

(出自《论语》)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