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因果】行善积德 子孙富贵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5年8月6日】明末的时候,安徽省桐城地方有一个张老员外,心存慈善,喜欢施舍。

有一年,荒年歉收,米价上涨,一些狡猾奸诈的商人看到这个情形,反而把米粮囤积起来,不肯出售,在老百姓中引起了大恐慌。官员向朝廷报告灾情也不能立见施行,一直没有得到回复和拨粮。

张老员外看到这个情形,很是忧急。他家里有存米万石,这时便自动的举行平粜,照市减价出售,为的是让百姓们有米吃。每人每日,限购一升,以防奸人套买图利。大家听了这个消息,当然是欢喜若狂。

张老员外又想到一般贫苦的人,没有钱买米,仍然在挨饿,于是,他又办了一个施粥厂。受施的人隔天领餐券,统计了人数,煮着大量的粥,按照餐券发送。一日三餐,每餐白粥一大碗,咸菜一小碟。许多人空着肚子来,吃得饱饱的回去。大家都称颂张老员外是个活菩萨,而员外却很谦虚地说:“荒年米价贵,减半出售已和平时全价相等,所以我也没有什么损失,至于施粥,也所费有限,只要大家都有饭吃,我就觉得很安慰了。”

张老员外不断地平粜施粥,家里的钱也渐渐用完了,但是,歉收的现象不可能马上平复,做善事当然不能半途中止,因此老员外心里十分焦急,他想:我这时候如果把救济的事停了,一般贫民就会有饿死的可能,那我当初的救济不就等于白费了吗?救人须救到底,现在我还有一部份家产,何不变卖了家产,继续救济乡里才是!想定了主意,张老员外便去和夫人商量。

他的夫人也是十分贤德的,听了他的话,非常赞成,并且说:“积存产业给子孙,如果不是积德,万一子孙不成才、没出息,就算是金山银山也会用尽,如果积德给子孙,虽没有留家产给他们,但将来子孙好,还是会富裕起来的!田地房屋,就由相公作主变卖,我也有许多珠宝首饰也一起卖了吧!”员外称赞道:“夫人的话,说得真有理!”于是两人变卖产业,继续善事,直到饥荒的现象消除了才停止。

张老员外过世后,到了第五代子孙张英,做到了宰相之职,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也继续着父亲的职位,子孙也累代显荣,时享官禄。人们都说,这是老员外救济乡里的人所积的德啊!才能让世代的子孙,享受祖先福份。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