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参考资料:历史的抉择(一)──姑息与纵容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2年9月4日】1939年9月1日拂晓,希特勒出动1500多架飞机和总计56个师的陆军兵力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历时六年之久,世界各国的人口伤亡达9000万人以上,财产损失四万亿美元。虽然战争最终以轴心国的彻底覆灭而告终,但是它给人类带来的痛苦、磨难与沉重的心灵创伤却永远无法弥补。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这场战争真的无法避免吗?民主国家为什么会养虎遗患,坐视二站前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培植羽翼,直到他们发起对民主国家的致命打击?

1951年,作为二战期间同盟国的决策人之一,英国首相温斯顿.S.丘吉尔出版了他历时六年完成的历史巨著《二战回忆录》。在书的开头,他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谁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战争,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苏联都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署的《慕尼黑协定》,看一看在战争爆发前一星期苏联与德国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及随后的一系列经济合作协定;当我们认真地审视一下当希特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波兰和匈牙利的反应;以及在战争爆发初期,苏联对波兰的趁火打劫和对德国的大量军用物资支援,我们不能不得出结论:对邪恶进行默许和包庇,并指望它有朝一日良心发现、放下屠刀的想法实在太过天真;为了利益而与邪恶同流合污无异于与狼共舞,这样的国家随时都会遭受邪恶致命的一击。

1934年8月19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元首,一个多月以后他即下令建立空军并扩充陆军和海军,战争准备已经初露端倪。1935年3月德国公布《国防军法》,实行普遍兵役制,开始公开重整军备,同时德国宣布他们的空中力量已经与英国相当。一年以后,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进兵德法边境的莱茵兰非军事区。

这是一个大胆的冒险行动,希特勒当时的军事实力远远低于法国,即使没有英国的支持,法国单枪匹马也有足够的力量把德国逐出莱茵兰,同时会对希特勒的狂妄给予致命的打击,甚至会使他对德国的统治都无法维系。然而,英法两国却在这时选择了姑息养奸。出于对可能会引起战争的恐惧,他们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希特勒只不过是把军队开进了自家的后花园”。这种软弱的退却使得希特勒在德国最高权力阶层中的声望和权威大大提高。

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并开始积极为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做准备。

一、姑息与纵容

捷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境内有300万日耳曼人,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捷克西北部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地区。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要求,接着又提出与德合并。捷克总统贝奈斯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150万捷克人在欧洲最坚固的防线后武装待命,然而此时本应该站出来主持正义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却选择了“绥靖政策”,不惜任何代价去维持所谓的“和平”。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拒绝捷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签署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及其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同时协定规定捷克的其余地区则由英、法、德、意四国保证不再受侵犯。希特勒说苏台德地区的问题一旦解决之后,不管捷克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再感兴趣了。“这是我在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英国与法国的领导人轻信了他的话,幼稚地相信了狼从此会变成一个素食动物。

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几个小时后,张伯伦在希特勒的公寓与希特勒举行了会晤,张伯伦拿出了他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声明稿,宣布“昨晚所签订的慕尼黑协议和英德海军协定是两国人民希望彼此之间不再发生战争的象征”。希特勒读完这份声明之后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就签了字。张伯伦回到英国,在他下飞机时,他挥动着他让希特勒签过字的联合声明,并向前来欢迎的主要人物宣读。他在唐宁街官邸的窗口又挥动那张纸,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对邪恶的盲目信任造成了他的盲目乐观,正是这姑息妥协的一纸空文将整个世界卷入了战争的深渊。正如丘吉尔当时对张伯伦说的那样:“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

就在捷克开始走向解体的时候,波兰和匈牙利出来趁火打劫,波兰政府向捷克提出了以20小时为期限的最后通牒,要求捷克立即交出特申边区。匈牙利也向捷克提出了他们的要求。

《慕尼黑协定》实际上宣判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死刑。捷克斯洛伐克不但丧失了1/5的领土、大约1/4的人口,而且捷克境内坚固的防御工事不复存在,其全部铁道、公路、电话和电讯系统都遭瓦解。不到半年之内,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布拉格。与此同时。暗中得到波兰支持的匈牙利军队也开进了他们所要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东部省份卢西尼亚。

捷克的沦陷不仅使得协约国丧失了他们的山地防线和可以牵制德国30个师兵力的捷克军队,而且将中欧第二大兵工厂──捷克的斯科达兵工厂也让给了对方。这个兵工厂在1938年8月至1939年9月间的产量与同期英国各兵工厂的实际产量几乎相等。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终于发生了可怕的逆转。

(待续)

(英文版:https://www.clearwisdom.net/emh/articles/2002/9/26/26887.html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