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明慧网

首页
按栏目浏览
按日浏览
色彩学与修炼文化(1)
丹青之见
文/A. H.
【明慧网二零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在美术界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艺术是一种修炼。艺术家们大多习惯于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心路历程投射到作品中,把艺术创作当成一种情感的宣泄,以此来表达他们的心境。

不过,很多搞艺术的人认为,他们所说的“修炼”只是一种比喻或者修辞上的描述,而与传统意义上的修炼并没有多大关系。但事实上,如果对传统艺术追根溯源,就能发现美术与一些修炼方法、宗教理论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这些联系并不仅限于艺术题材和作品用途,而是涵盖着众多层次,甚至连绘画所使用的颜料、技法都与之息息相关。

在上一篇文章《传统色彩的奥妙》 中,笔者简单介绍了一下几种传统色彩,比如佛家的金黄,道家的紫色等等。这些例子直接展示了传统色彩与修炼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修炼文化又是如何体现在美术理论及其具体实践之中的呢?今天,我们就从另外的角度来谈谈它们背后的奥秘。

丹青之见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神传文化,博大精深,而美术作为神传文化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同样拥有广博的内涵。绘画在中国古代也叫“丹青”,这一名称其实不像人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层次中也存在不同的感悟。在传统文化里,对事物认识的本身就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时空结构,所以也蕴涵着层层机理。

我们先简单谈一谈世间美术领域中一些常规的认识。一般认为,丹青原指古代的“丹”和“青”两种矿物质颜料。用通俗的说法来讲,丹是朱红色(一种略微偏黄、较为柔和的红色),青是指一种蓝色(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色相上会有些区别),非美术专业的读者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红、蓝两种颜料。中国古代绘画常用这两种颜色,因此丹青就成了绘画艺术的代称。

其实,懂一点传统美术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并非仅此两种颜色,而是习惯于采用“五方正色”,即与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对应的白、青、黑、赤、黄五色(具体内容请详见前面说的《传统色彩的奥妙》一文),并且多以黑白作为主色,也就是讲究墨色的运用。因此,有些人认为丹青的叫法可能更侧重于色彩本身:从色彩的冷暖对比角度来看,丹为暖色,青为冷色。

现代色彩学与光学研究设定了三原色光的概念。如果把红(Red)、绿(Green)、蓝(Blue)三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互叠加,对人眼而言可以形成大量与各种频率的可见光等效的色觉,相当于折合产生出了丰富的光色,也就是专业领域常说的“RGB色彩模型”。在此背景下,红、绿、蓝三色光就被人们定义为“三原色”。

在自然光的光谱中,绿色光处于红、蓝之间;相比之下,红和蓝的光谱距离更远。因此,从色彩学角度讲,偏红的颜色属于暖色体系,而偏蓝的颜色则是冷色体系。这样,红、蓝两种颜色就能很好地概括整体的色彩概念了。

图例:在光谱上,三原色光中的红色与蓝色分别位于绿色的两边。
图例:在光谱上,三原色光中的红色与蓝色分别位于绿色的两边。

现代医学目前了解到,人眼内有几种让人感知色彩的视锥细胞,分别对黄绿色、绿色和紫色的光响应最大。因此,需要注意的是,RGB模型只是现阶段人类用来表现色彩的一种便利的方式。实际上,它既不吻合人眼视锥细胞对色彩的敏感峰值,也不是自然界里真实色彩的光色法则,而是建立在人类现有技术基础上的一套人为制定的东西。

在美术上,色料三原色与上面说的色光三原色是两回事,但道理是相同的,它们的制定都带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和技术上的局限性。几十年前还被美术界奉为圭臬的“红、黄、蓝”色料三原色理论,在今天的美术教科书中已经被“青、品红、黄”系统换代了。【注:此处的青是现代概念里的青,与古代丹青的青不是同一种颜色。】因为从理论上讲,所谓原色,是不能通过其它颜色的相互混合而调配出来的。但人们发现品红与黄色混合后能得到旧版的红色,青色与品红能混合成蓝色;相反,红、黄、蓝却调不出品红和青。因此,以前的红、蓝两色就从原色降阶成了间色。

图例:现阶段色料混色理论图示。青、品红、黄成为新一代的三原色;黄色与品红色混合产生红色,青色与黄色混合产生绿色,品红色与青色混合产生蓝色;红、绿、蓝便成为了新一代的间色。理论上三原色混色后能产生黑色,但在现实中根据不同色料的特性,只能形成一些灰浊色。

图例:现阶段色料混色理论图示。青、品红、黄成为新一代的三原色;黄色与品红色混合产生红色,青色与黄色混合产生绿色,品红色与青色混合产生蓝色;红、绿、蓝便成为了新一代的间色。理论上三原色混色后能产生黑色,但在现实中根据不同色料的特性,只能形成一些灰浊色。

但是,新版色料三原色的出现令许多年来互为依托的色彩理论濒临崩溃,这三种颜色代入原有的间色、复色、补色理论体系后却又无法自圆其说。在色料领域,红色与青色这个新的补色关系明显不符合视觉机能,蓝色与黄色成了补色却能调出绿色来……可见,新旧两套“三原色”体系虽各有千秋,但又都存在不少问题。双方的支持者们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因此,专业人士们在运用这些规则时,需要明白学校里教的“三原色”之类的概念只是一种人为定义的规则,而绝非真理。

如果细说起来,现在这些情况可谓纷乱如麻。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也像如今的科技一样,领域分枝越来越多,各类错综复杂而又不一定正确的知识越分越细;理论之路看似在向细致处延伸,其实也意味着路越走越窄,甚至已经走到细枝末节上去了。在笔者看来,对于文化、艺术的研究,与其钻进书山卷海里沐雨梳风,舍本逐末,不如遵循通慧本性的自然明悟,从大处着眼,追溯艺术的初衷,返本归真,将艺术之路走回传统。

(待续)

当日前一篇文章: 不重视发正念的教训
当日后一篇文章: 二零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大陆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