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网二零一六年八月一日】在中国文化史上,邵雍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道德学问,堪称后世师表。他虽然逝去一千余年了,但他的形象仍在人们的心目中。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是北宋时期的易学大师、理学家。 邵雍的先祖是河北范阳人。他的父亲迁家到衡漳,后来又迁到卫州共城,即今天的河南省辉县市。共城西北五华里处有一个地方叫百泉,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小山叫苏门山,山上遍布着历代名人志士游览和隐居的遗迹。山的南面有一泓五十亩大、无数泉眼日夜喷涌的湖泊,叫百泉。邵雍的家就在苏门山脚下。大宋祥符四年,就是公元1011年,邵雍在这里诞生。 邵雍的父亲邵古,性情简朴淳厚,而且极爱读书。对书的内容和道理,刨根问底,不到弄懂的地步决不停止。受其父亲的影响,邵雍从小便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并且有建立功名的远大志向。虽然当时家境拮据,生活清贫,每日布衣蔬食,但邵雍从不叫苦,他一方面躬耕打柴,以养父母,一方面发奋读书,坚志苦学,立志成才。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感到仅靠读书还不能全面长进,于是便走出家门,游历了黄河、汾水、淮河、汉水等地,考察了齐、鲁、宋、郑之废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归来之后,读书更加用功。 传说,邵雍家里有两个陶枕,就是用泥土烧制的蓝色瓦枕,夏天枕着它很凉爽。一个夏日的午后,邵雍正坐在屋里读书,一只老鼠在他床上跑来跑去,情急之中,他抓起陶枕便向老鼠掷去,老鼠没掷住,陶枕却碎了。这时,邵雍发现陶枕里面有一张纸条,他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四个字:鼠过击破。邵雍感到非常神奇:难道一切事物的生灭都是事前定好的吗?于是,他就把另一个陶枕也打碎了,里面也有一张字条:你破我也破。由此,邵雍便对周易象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当时的共城县令李之才,是宋初华山道士、道教学者陈抟老祖的三传弟子(陈抟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著名的易学家。他非常担心自己所掌握的物理性命学问后继无人。当他听说了邵雍好学上进的情况后,便亲自到百泉去见邵雍。经过交谈,知道邵雍慷慨有大志,便问邵雍:“你想知道物理性命的学问吗?”邵雍说:“我希望得到您的传授。”于是,李之才便把《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等秘籍送给了邵雍。 物理性命之学,实际上就是《周易》象数之学。从此以后,邵雍便一心攻读物理性命之学了。他晨诵夜读,数九寒天顾不得生炉,三伏酷暑来不及举扇,通宵读书不就席枕,经过二十多年的精研极思,邵雍终于洞察了这些典籍所蕴藏的奥妙,领悟了他们的精髓,掌握了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人世之变化的规律,在易学象数派中自成一家,他先后写出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十余万字的物理性命学著作,成为中国一代易学大师。 《皇极经世》十二卷,是邵雍根据《易经》基本范畴和李之才的“物理性命之学”敷衍铺陈,而创制成的“象数学”。其书以“元”、“会”、“运”、“世”之数,推天地运化之始终,推治乱兴衰之时节,在探索宇宙演化规律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 邵雍在研究“先天象数学”的同时,还致力于现实人伦物理的研究。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描绘出宇宙万物生化图。他指出,人也处于万物之列。但人又不同于万物,而秀于万物。因为物有“声色气味”,而人有“耳目口鼻”,耳能收万物之声;目能收万物之色;口能收万物之味;鼻能收万物之气,所以人为万物之灵,又是天地之道的体现者。因此人的立身处世、言谈举止都必须遵循天地之道,亦即必须遵循天理。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天理存在其间。若能遵循天理,则不但能滋润身心性命,而且能得到体现天理的真正快乐。这些论述是非常正确和精辟的。 邵雍认为,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实现“内圣”的道路问题。“内圣”,就是说人的内心应该具备圣人之至德。而这种圣人,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的哲人。那么,如何实现“内圣”的道路呢?邵雍认为,关键是在于内心的修养:“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行之于身,不若尽之于心。”圣人之所以能够立于无过之地者,就是因为他善于进行内心修养。 邵雍还有一篇谈天地自然、人间义利的著名文章,名字叫《渔樵问对》。文章的开篇是这样写的:一个渔翁在河边钓鱼,一个樵夫走了过来,问道:“你在干啥呀?”渔翁回答:“钓鱼。”“樵夫又问:“鱼是不是用钓鱼钩就可以钓出来呢?”渔翁答:“是的。”樵夫又问:“钓鱼钩上如果没有鱼饵行不行呢?”渔翁答:“不行。”樵夫感叹起来:“看来鱼上钩不是在钩而主要是在鱼饵。鱼,就为了那一点点的鱼饵,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就搭上去了。而有些人,也和鱼一样,为了贪图一点点小利益,就把自己整个前途给毁了。”邵雍认为:大凡治世、盛世,则人必尚义;天下将乱将衰,则人必尚利。尚义则谦让之风行,尚利则攘夺之风行。当然,尚义不是说不可得利,而是看以何种手段去谋利。社会发展实践证明,邵雍的这些论断都非常正确。现在很多人为了获得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甚至无恶不作,因此,人类社会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许多人只看到遍地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品,眼花缭乱的现代科技,就错把乱世末世当盛世,而不知道自己面临的危险,救度世人的航船开到了他眼前,拉他上他也不上。 邵雍从物理性命学的研究中,体悟到人的立身处世、言谈举止都必须遵循天理,达到“内圣”。因此,邵雍先生一生都非常注重自己道德品质的修养。他的立身、行事、为人,成为后世人们的楷模。《宋史》说邵雍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品质越来越高尚。他与人相处,不论贵贱少长,均以诚心接待。与人共事,总是燕笑终日,随和平易。与人言谈,常常是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求学问者,有问必答,但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因此,贤明的人折服他的德行,一般的人受到他的教育也心悦诚服。因此知道邵雍的人们都互相劝诫说:“可不要做不善的事,恐怕邵先生知道。” 由于邵雍道德高尚,学识渊博,因此深受人们的爱戴。邵雍三十八岁时,移居洛阳,着书教学。邵雍虽然终身不仕,可是却结交了许多官场好友,象丞相富弻、司马光、吕公著等,这些好友都对他十分尊敬。很多士大夫过往洛阳,不到官府者有之,而必到邵雍家中拜访他。据《宋史》记载,邵雍出门时,常 “乘一小车,一人挽之,唯意所适。”所到之处,人们都是争相迎候。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见到他都高兴地称呼:“我家先生来也。”更有喜欢做事的人,模仿邵雍家房子的样式在各地造屋,以等候邵雍到来后居住,称之为“行窝”。邵雍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可见一斑。 《宋史·邵雍传》说:邵雍“知虑过人,遇事能前知。”很多事情发生后,有人说邵先生早就说过要发生这样的事情。邵雍一生写了很多预言和关于预测方法的书籍,如《梅花诗》、《梅花易数》、《铁板神数》、《河洛真数》等。《梅花诗》共十节,每节四句七言律诗,预言了从北宋到今天历史的演变过程以及将要发生的大事情,被过去的历史一一证实。 宋神宗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邵雍病逝于洛阳,终年67岁。宋哲宗元祐年间,皇帝赐谥邵雍为“康节”。宋高宗绍兴八年,诏称邵雍“道德学术为万世师”。宋度宗咸淳初年,让邵雍从祀于孔子庙庭。明嘉靖中祀称邵雍为先儒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