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明慧网

首页
按栏目浏览
按日浏览
积善余庆
文/云浩
【明慧网二零一五年八月二十日】古语云“积善余庆”是指积德行善之家,福报盛大,恩泽及于子孙。以下为古籍中记载的几个与科考和功名有关的故事。

一、民胞物与 福荫后人

宋朝有一书生萧蔼堂,因生计所迫,不能去考取功名,就在邻近的城市里设了一个学塾,召集些儿童教他们读书。他又懂医术,也常常给人看病,有时碰到贫困的人找他治病,他不但不收诊金,还出钱给人家买药。因此,附近的人除了称赞他是一位“好教师”以外,又称他“好医生”。

有一年,地方闹饥荒,学校关闭了,萧蔼堂收拾处理后,带着仅有的七两银子返家。路上看到一个妇人抱着一婴儿哭得很伤心,一问得知她们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正走投无路,就将七两银子全部给了她。

萧蔼堂回到家里,此时家里仅剩下三升黄豆维持生活。正要煮饭时,隔壁一位姓张的老人听说他回来了,便前来借粮,说家里已断炊三天了,萧蔼堂立即将三升黄豆分了一半送给他。萧蔼堂劝慰家人说:“如果我们命不该绝,自有天助,存好心,做好事,一定会有好结果的。”果然,第二天有个富人患重病来求医,萧蔼堂将其治愈,富人就送了些银子来,使萧家度过了难关。

萧蔼堂第二年得了一子,取名萧琯,他自己教子读书。萧琯天资敏慧,触类旁通,十六岁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二十二岁就中了状元。乡里人来到萧家道贺,都说:“萧蔼堂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报。”萧蔼堂无私帮助他人,七两束修(薪俸)可以尽数与人;三升黄豆,可以分半给人;良方好药,可以随缘济人,可见其念念民胞物与之一片诚心。

二、广积善行 金榜题名

清朝的彭定求,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喜读圣贤书,其为学“以不欺为本,以践行为要”,敬信神佛,注重品行修养。从小常读诵有关修行及因果方面的善书,平日乐善好施,不仅自己行善,还向周围人劝善,讲因果报应的事例。后来还将此类善书题为“元宰必读书”,非谓读此书可以作状元宰相,而状元宰相须不可不读此类书。

彭定求的父亲彭珑,出任长宁(今广东新丰)知县,彭定求在家侍养母亲。彭珑为官清正,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因他生性廉直,不肯阿谀奉迎,触怒知府,被冤枉入狱。彭定求那年23岁,跋山涉水40余天抵达长宁看望父亲,他四处奔走,为父伸冤,周围人莫不为其孝心至诚所感动,彭珑得以平冤昭雪。

彭定求考中会元,又在康熙十五年考中状元。不久,出任日讲起居注官,侍从康熙皇帝讲经论史,随同他参加各种重大活动,笔录于簿。他学识渊博,研习修道的道理意义,严格奉持传统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向世人讲述儒、佛、道三教圣贤的事迹,引导世人向善。常与人谈论因果报应的事理及感应之说,提倡广泛传播有益于人心向善、能利益人、利于社会的善书,希望人人改过向善,使很多人受益。彭定求考中状元、为官后,仍然天天读诵圣贤书,用来作为端正身心、报效国家、造福百姓的圣典。

后来彭定求的孙子彭启丰再度先后考中会元、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任职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他秉承祖志,提倡文教,直言敢谏,赈济灾民。其家善报不断,中举者多人,几代富贵显荣,当时之人称是彭家几代累积善行的报应,并以之作为劝人行善的范例。礼部尚书嵇璜称赞彭家祖孙状元:“人间文福无双品,昭代科名第一家。”

三、坚守良知 心存天理

清朝的姚文田,浙江湖州人。嘉庆己未年元旦,他的一位同乡在梦中来到一所官府,听到传喧:“状元榜出来了!”此时朱门开启,两个身穿红色衣服的官吏手持黄旗而出,旗尾各有四字云:“人心易昧,天理难欺。”这人醒后,不解其意。

不久,姚文田考中状元,有人把这个梦告诉了他,姚文田沉思许久,猛然惊醒地说道:“这是我已经去世的高祖说的话啊!他当年任职皖江提刑时,狱中有两人遭人诬告,被陷为死罪,高祖查明此事没有证据,准备释放二人,此时诬告者给他送去了二千两银子,请他务必判那两人死刑。高祖说:‘人心易昧,天理难欺。我如果拿了钱财而枉杀无辜,天理不容啊!’坚辞拒收金钱,最终将那受冤的两人无罪释放。旗尾上所书的,难道是这件事吗?”

姚文田考中状元后任职翰林院修撰、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等,他自题书房对联写道:“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里的“旧家”二字指世家,读书世家亦被世人称之为“书香门第”,“不贪奢,有清操”。姚文田常出任科举主考官,而每次他都要在试场大门的两边贴上这么一副醒目的对联:“科场舞弊皆有常弄,告小人毋撄法网;平生联节不通一字,诫诸生勿听浮言。”体现其为官清廉,一身正气。

姚文田的高祖不仅为后人积下福德,也为后人留下了廉明朴素的家风及行善的传统。他在利益面前不动心,不枉害无辜,果然举头三尺有神明,上天给以其子孙贤达的福报,让其后代昌盛,并贻福百年之后。而那些为名利所驱,甚至不惜干下伤天害理之事的人,看到此事当作何感想?上天将来又会给以他们什么回报呢?须知天理在衡量着一切,道德和良知才是做人最重要的!

(源自《北东园笔录》《太上感应篇例证》等)

当日前一篇文章: 三岁幼童打印真相资料成习惯
当日后一篇文章: 二零一五年八月二十日大陆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