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网二零一五年七月二日】宋朝许叔微,真州(今江苏仪征)人,幼时家境清贫,但他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年纪很轻就考中了乡试。可是后来,他参加省试时却屡屡落第。有一次,他在落第回乡的途中,泛舟经过平望小镇,梦见有位神人指点他说:“你想要登科,须要凭借阴德。”许叔微问:“我家贫穷,没有钱财可以施与别人,怎么办?”神人说:“何不学医?我能助你智慧。”许叔微回家后,遵照神人的话做,专心研读医书,后来果然悟得了扁鹊、张仲景的医道与医术。 南宋建炎元年,真州瘟疫流行,许叔微上门为百姓诊治,史载其“家至户到,察脉观色,给药付之。其间有无归者,某(指许叔微)舆置于家,亲为疗治。”至于方圆数百里的患者赶来求治,许叔微“无问贵贱,虽曛夜风雨,有以疾告,所治辄应手愈……始终不索酬,志在济人而已,人咸德之”,“所活不可胜计”,经他诊治者,十活八九。由于其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百姓们称他为神医。 数年后,许叔微赶考途经平望时,又梦见先前见到的那位神人前来,赠诗一首给他:“药有阴功,陈楼间处;堂上呼卢,喝六作五。”他醒来后,百思不得其解,就把这首诗写在尺牍上面。那一年,许叔微以进士第六名及第。“呼卢”,是指在大殿上传告皇帝诏旨的意思。因为许叔微的上一名因故不合格,所以他升为了第五;结果他的上一名是陈祖言,下一名是楼村,正是处于陈、楼二人之间。许叔微这时才恍然大悟,梦中神人所述诗句讲的正是此事,原来在梦中早就定好了。 许叔微后来任集贤院学士,因不满秦桧陷害忠良,弃官归隐,行医济人。每遇到贫困的人,就免费赠药,不取丝毫报酬。他在行医过程中,常常遇到他医误治的案例,认为当时亟需普及《伤寒论》知识,于是将《伤寒论》中一百个症候及治法编撰成《伤寒百证歌》,以七言歌诀体裁叙述,便于人们记忆和传诵。他一生著述颇丰,着有《普济本事方》、《伤寒百证歌》等。人们称赞他“济世活人,矢志如一,救苦存悯,不为利回”,始终享有“名医进士”之誉,其子许必胜、其孙许琮皆进士及第,家道昌盛,许氏一门成为望族。 古人说:“人在患难颠沛中,善用一言解救,上资祖考,下荫儿孙。”是说,在别人处于危急的关头,一个善良的人应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即便用一言相救,也是功德无量之事,凭借这样的善德,向上可以使祖宗以及父母受益,向下可以为子孙贻福。许叔微的事迹正是“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得善报的佐证。 (源自《太上感应篇例证》《宋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