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网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每一个朝代的艺术都带有自己的特点。中国明代的造像艺术颇具特色,而明代的青花瓷艺术、景泰蓝艺术,在艺术史上极具盛名。 (一)明朝永乐年间造像艺术之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弘扬佛家文化,不但迎西藏喇嘛入京;还下令制造了一批佛像、僧衣,赠与西藏、吐鲁番等地的修炼人。这批由永乐皇帝下令铸造的佛像造像,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共同特点——都是面带微笑。与其它年代(例如:宣德年间佛像没有笑容)的佛像有很大不同。  图1:永乐年间的造像略带笑意,与宣德年间的造像有很大不同 |
 图2:永乐年间的造像,动作、神态生动,面含微笑,服饰华丽,造型精美。宝冠、缨珞、项饰、耳珰的精细雕刻令人惊叹。 |
 图3:永乐年间的造像似笑非笑,面带祥和、慈悲之意,若有若无的微笑,使观者有如沐春风之感。双目微垂,两腿双盘,端坐于莲台上,庄严、神圣。左边的男佛像呈现蓝色卷发,造像简洁生动,质感极强,和善而不失威严,神情表达之准确,为有明一代佛像造像的上乘之作。右边的女佛像手持法器、呈现变化出多个头、多双手臂的变化身,显现佛法修炼的玄妙、殊圣。 |
 图4:这些造像或坐或立。或动作柔美,或高大挺拔 |
这些造像为什么都面带微笑?主要是为了表现佛家的善。以准确、生动的神态刻画,诠释佛家的善。即使在今天来看,也是美不胜收。 (二)明朝宣德年间青花瓷艺术之美  图5: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色彩干净,除采用佛家文化常用的莲花纹,还采用海水纹,很独特 |
明朝宣德年间,与永乐年间,同为青花瓷鼎盛时期。青花瓷上,有莲花纹、还有海水纹图案,很独特。这与明代航海发达有关。所以,海水纹被加入艺术创作中。 宣德皇帝能书会画,与其父,开创了“仁宣之治”。然而,有意思的是,后人记得宣德年号,却是跟宣德皇帝洪扬佛家文化做的一件事有关。宣德皇帝朱瞻基亲自参与设计了一批供佛的香炉——造型古朴的“宣德香炉”。 (三)明朝景泰年间景泰蓝艺术之美  图6:景泰年间的“景泰蓝”,有佛家文化常用的莲花图案,以非常漂亮的宝蓝色底色,搭配上红、黄、深蓝,色彩对比鲜艳、明亮 |
明朝景泰年间,重用清官于谦,无论大臣还是景泰皇帝,都铮铮有骨,拒绝勒索,拒交赎金,面对大兵压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击退了瓦剌的进犯,迫使瓦剌无条件释放人质。也许是历史要让这个临危受命的景泰皇帝朱祁钰留下名,有一种艺术品,被以景泰的名字命名,就是“景泰蓝”。 结语: 我们今天的很多艺术形式,都是从古代的中华传统文化,留传下来的。正是因为对神的信仰,才使这些古老艺术焕发活力。要恢复中国工艺美术之生机,惟有敬天重道,才能发现古老文明中善的、美的东西,迎来中华传统艺术的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