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网二零一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接上文) 苏轼为文强调“明道”、“致用” 、“有补于世” 苏轼学识渊博,熟谙儒家、佛家经典,其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艺术独树一帜,自成流派,皆具有极深的造诣,后人称其“诗、书、画”三绝。他强调为文需“明道”、“致用” 、“有补于世”,并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苏词风格多样,拓展了词境,创立了豪放恢宏的词风。 苏轼秉性正直,为人坦率,年少时即有济世之志,入仕后勇于进言,屡遭排挤、贬谪,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过地方官,晚年时又被贬到偏远的海南,但他“超然物外,不为物役”,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他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面对逆境,且看其态度“莫听”、“何妨”、“谁怕”,他的这种“不动心”,便是真正的“定风波”。 苏轼始终不忘“致君尧舜”,上书《策略》五篇、《策别》十七篇及《策断》三篇等,都是针对社会时弊。他在《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指出尧、舜等古圣王爱民之心多么深厚、忧民之心何等急切,而且以待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立即奖赏他、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的开端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随即又同情他,让他引以为戒,使他改过自新。 苏轼体恤民情,常把耳闻目睹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说“见事有便于民者,不敢默视也,以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如写北方遭受旱灾的农民:“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雪复作》)又写南方水灾侵袭下的百姓:“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送黄师是赴两浙宪》) 在杭州,他修浚了关乎百姓安危的湖堤,至今还被人们称为“苏堤”。当时逢洪涝灾害,苏轼到各地去赈灾,连连写奏章向朝廷反映灾情民生,呼吁朝廷减免赋税。他在《吴中田妇叹》中说:“风霜来时雨如泻,把头出菌镰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描写出真实的民生疾苦,暴雨台风,使即将丰收的黄穗,卧倒在田泥中,人们伤尽心、落尽泪,也不能止住暴雨如泻啊! 苏轼知任徐州时,将徐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曾经写了五首《浣溪沙》,把农村生活题材引入词作中。他笔下的老农、村姑、船夫、渔人、幼童等,都是非常富有农村乡土气息的。观其中一首:“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写他在村郊的见闻与经历,完全是陶渊明笔下的“归田园”风趣。枣花飘落,茧子丰收,他从村南走到村北到处都听到缫车声,与卖黄瓜的叫喊声融在一起,这是多么和谐的农家乐章啊!他虽任州官,却平易近人,想喝杯清茶,所以小心恭敬地“敲门试问野人家”。“敲门试问”也成为这首词的最为传神之笔。 西夏入侵边境时,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了渴望报效国家的壮怀,他在词中以“老夫”自居,但“少年”的豪气不减,“鬓微霜,又何妨”,渴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像汉代云中郡太守魏尚一样英勇戍边。而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英雄气概正是其自我心理形象的写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指击退犯边的西夏,报国的赤诚之心跃然纸上。 岳飞“还我河山”之浩气 靖康之难后,金兵长驱南下,中原沦陷、山河残破、人民流离。岳飞是南宋时杰出的抗金将领,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精忠报国,文武双全,胸怀“还我河山”的抱负,率领“岳家军”抗金破敌,屡建奇功。然而却遭到奸臣秦桧的陷害。宋孝宗时,岳飞得到平反昭雪,被追谥武穆,后被追封鄂王。 岳飞精韬略,善运筹,博采众谋,行师用兵善谋机变,作战指挥机智灵活,不拘常法,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严于治军,体恤士卒,爱民如子,缔造的“岳家军”军纪严明,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每战必胜,令金兵闻风丧胆,金兵叹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的诗词作品气势磅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无不体现出其思念中原、时刻不忘肩上重任的忧民心怀。其词上承苏轼,下启陆游、辛弃疾等,词风豪放,正气恢宏。提起岳飞的词,想必首先进入人们脑海的便是那首广为后人传诵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的一开头便有壮志凌云之势,读之令人动容;而视功名如尘土,只思收复疆土,又是英雄何等胸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似长者之教诲,令人深思。收尾数句,英雄气概、壮士心怀,令人神往。这首词饱含力量,那种铿锵有力、一往无前的精神,几百年来激荡于中华大地。清人陈廷焯读其词时说道:“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岳飞的另一首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也表达了同样的心志。当时,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朝廷却要求他班师回朝。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直捣中原,收复失地。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首词。词中先描写了东京开封当年花街柳陌、龙楼凤阙、处处笙歌的繁华气象,然后笔锋一转,写道“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描述虏骑满郊野、千村尽寥落、人民填沟壑的惨景,紧接着抒发了自己希望立即统兵北上、复我河山,词中末了归结到“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表达出其再造太平的宏大志愿。 岳飞始终坚持抗金主张,率军经过宜兴时,作了《五岳盟祠记》的题壁誓词。文中先言自己从军抗金经历,再表自己恢复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直抒胸臆,其人格、个性、抱负真切可感,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他领兵路过南阳时,来到了南阳武侯祠,道士请他题词留念,他书写了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并写有跋语:“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体现出他和诸葛亮一样的报国安民之心志。其书笔力雄逸,气韵生动,流传后世。 岳飞驻军在安徽池州时,写了《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记述了他在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中,根本没时间登高观景,这次难得有机会登临池州翠微亭,看不够的祖国大好河山,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岳飞率军经过洪州时,适逢当地久旱不雨,民不聊生,他路过龙居寺,在《题鄱阳龙居寺》中写道:“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我来瞩龙语,为雨济民忧。”大意是:月光下幽深的潭水闪耀着波光,夜里松林中的凉风带来了几分秋意,这里不是龙居寺吗?既然能呼风唤雨的龙在此居住,我来嘱咐龙几句话,赶快降雨以解除百姓的忧愁。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