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明慧网

首页
按栏目浏览
按日浏览
“中国奇迹”与“德国复兴”
漫话共产党和纳粹(八)
文/韩梅
【明慧网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国奇迹”和“德国复兴”都是一种畸形的繁荣,一种扭曲的发展,用专家的话讲,都是建立在“低人权优势”基础之上的,因而最终都不可能真正地造福于民。
——题记

(接上文:《“不思考”与“听党的话”》

2011年2月15日,中国各大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发了一条消息:中国GDP总量超日本居世界第二。

消息称,日本内阁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美元为5.4742万亿美元,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为5.8786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而日本则自1968年以来首次让出“第二经济大国”之位。

在报道这一消息的同时,众多中国官方媒体还争相引用了某些国外媒体热捧中国的评论:“受老龄化及通货紧缩等因素的影响,日本GDP增速缓慢,而中国则保持着高速增长,两国间的差距今后势必还将不断拉大。”“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并且正在主导世界经济”。“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是最大能源消耗国。如果中国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率,那么到2020年至2030年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与毛时代相比,经济上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GDP持续增长,财富蛋糕急剧增大,经济位次逐步前移,这回GDP总量超日本居世界第二就是一个突出的标志。与此同时,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通向四面八方,一辆辆轿车川流不息──今天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中国一线城市,其繁华程度与纽约、巴黎、伦敦等西方大都市似乎已相差无几,这就是中共津津乐道,同时被一些西方媒体和权威人士热炒的所谓“中国奇迹”。

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熟知中国内情的专家都一致认为,所谓“中国奇迹”其实不过是一种橱窗式的畸形繁荣。畸形就畸形在,这种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完全是建立在透支资源、污染环境、道德沦丧、财富分配严重不公、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和公民权利横遭践踏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是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牺牲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代价的。

就拿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来说,各国政府都非常眼红中国银行里的巨额居民存款,殊不知,这些存款中有80%以上的款项为不到20%的中国公民所有,而80%的中国人居然在银行里的人均存款额还不到5000元。还有一组数据,中共建政60周年经济总量增加了77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2.4倍,国家财政收入却增长了985倍。200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而财政收入却高达61317亿元,居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这还只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包括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机构的地方财政收入总和就更无法计量了。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但所赚的钱主要揣在政府、企业和富人手里,老百姓的兜里所剩寥寥。再加上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和高得离谱的房价,多数中国人都在朝“负翁”的深渊里滑落。于是,国家富了,少数人富了,人民却穷了,就成了当前最大的中国特色!

再说对资源的透支。中国经济增长是典型的粗放式增长,所消秏的能源比例远远高于中国GDP在全球GDP总量中的份额,2009 年中国GDP占世界的8.6%,却消秏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而同年美国GDP占世界的24.3%,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占 15.2%和21.7%。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透露,每生产价值为一万美元的商品,中国现在所消耗的原材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比印度还要高2倍。中央电视台2频道曾报导中国每年产出的GDP当中,有18%的GDP是通过透支生态环境和资源取得的。

环境污染的程度更是骇人。据资料显示,中国1/5耕地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城市河段70%受到严重污染,中国人的饮水安全早已成为严重问题。世界银行说,在世界上10个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6个。国土荒漠化以每年26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的38%,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处于沙漠化威胁之中。专家估计,中国未来将有1.5亿人口沦为生态难民。2006年8月26日中国人大常委会在一份环境检查报告中,以“有水皆污”、“逢雨必酸”、“污染之重,触目惊心”、“不能再拖下去了”等字句来形容污染的严重性。有一幅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许多国家是绿色覆盖,而中国是一片黄土。面对中国土地被蹂躏如此,看到中共还在高喊“崛起”,许多中国同胞不觉“万念俱灰”。显然,如果环境问题不能得到改善,中国的经济奇迹很快就要成为过去。

无独有偶,类似的奇迹在纳粹德国也曾发生过!

提到纳粹,人们想到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二次大战、集中营、焚尸炉、盖世太保和党卫军,很少有人知道希特勒上台后短短几年内,就使一度跌入经济低谷的德国迅速复兴,这不仅在当时被纳粹党自己,而且被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都称之为“奇迹”。

1929年至1939年之间,一场经济大衰退席卷了全球。这次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资本的短缺在所有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其中世界国际贸易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1年的397亿美元、1932年的269亿美元和1933年的242亿美元,下降幅度超过以往国际贸易的最大下降数7%的很多倍。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都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人失业。据估计,大萧条时期,全世界的钱财损失达2500亿美元。

为了走出低谷,恢复和发展经济,西方各国纷纷寻思良策,而纳粹德国则是大萧条时期最早复苏的国家之一。希特勒上台后短短4年里,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德国的失业率从原来高于30%下降到几乎为0,到1936年秋天,失业问题已基本解决,差不多人人都有了工作。同时,德国还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

以高速公路为例,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就诞生在当时的德国。到1939年,纳粹德国已建成高速公路三千多公里,这些高速公路连接全国所有的州和重要城镇,还通向周边国家。到希特勒倒台时,纳粹德国已修建了最初规划总长7000公里中的4000公里。今天,德国的高速公路累计约长1.24万公里,其中四分之一是希特勒时代修筑的,人们至今仍把它叫做“希特勒路”。

当年,希特勒还对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一般四车道宽34米,中间有约5米的间隔带,铺草植树;不设路灯,每隔约200米竖一金属片镶面的水泥柱,夜晚在车灯照射下反光,全路亮起一条“光带”;路面经特殊处理,整齐排列着指头大小的凹坑,雨天不打滑;坡度尽量小,要有足够的视野,转弯处的半径要尽量大等等。连紧急停靠地带、高架桥、立交桥,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加油站、连锁餐厅等设施都想到了。希特勒甚至要求高速公路不仅可以让军车一天内横贯德国的东西和南北,而且一些路段还要能起降飞机。高速公路修好后,沿途风光明媚,技术先进,希特勒广邀各国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连美国人看了都称羡不已。

光有路还不行,还要有车开,希特勒的另一项重要计划是为德国老百姓提供人人都能买得起的车。这就是世界汽车史上的一代名车——“甲壳虫”的由来。为了能够生产这种人人都买得起的轿车,著名的大众汽车厂组建成立。

纳粹德国的这些经济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同时它们又是十分畸形的,因为这些经济成就都是建立在全体德国人民的自由权利被野蛮剥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厉管制,他们祖祖辈辈创造的德国优秀文化横遭摧残的基础之上的。

或许更重要的还在于,迅速恢复的德国经济并非是实现民众福利的工具,而是直接为启动疯狂的战争机器作准备的。换句话说,纳粹德国的经济乃是名符其实的以军事工业为基础和支撑的战争经济。德国军事经济参谋部长官格奥尔格·托马斯少将当时就直言不讳地承认:“一个国家,象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被迫那么做的那样,即使在和平时期也已有意识地和有步骤地把它的全部经济力量都用来准备适应战争的需要,在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情况。”他说的没错,只不过把经济驶向战争的轨道并非是“被迫”,而是希特勒有意识做出的决定。除非发动战争,否则这种“要大炮不要黄油”的经济是绝不可能支撑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的,更不可能真正造福于民。

举个例子说,因为“要大炮不要黄油”,纳粹当局极力压缩粮食和副食品进口。1929年,德国进口粮食182.9万吨,动物油脂12.5万吨,乳酪6.4万吨,蛋16.8万吨。到1939年,德国进口粮食126.8万吨,动物油脂4.2万吨,乳酪3.2万吨,蛋10.2万吨。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1939年纳粹当局对除蔬菜、土豆之外的一切食品都采用定量配给,并进一步压缩原有的粮食和副食品的消费定量。结果,德国居民每人每天的粮食定量仅有343克,连矮小的日本人在半饥饿时的粮食定量(350-390克)都不如。

可见,“中国奇迹”和“德国复兴”都是一种畸形的繁荣,一种扭曲的发展,用专家的话讲,都是建立在“低人权优势”基础之上的,因而最终都不可能真正地造福于民。

当日前一篇文章: 衡水的历史见证(6)
当日后一篇文章: 大法赋予我智慧来讲真相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