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明慧网

首页
按栏目浏览
按日浏览
文史漫谈:仁者乐山
文/静远
【明慧网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仁者乐山,这句话人们几乎都耳熟能详,溯本求源乃出自《论语·雍也》:“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学生子张向孔子请教:“仁者为什么会喜欢山呢?”孔子指着泰山说:“你看,它多么高啊!巍然耸立着。”子张说:“就因为山高,所以就喜欢吗?这与仁有什么关系?”孔子答道:“就在这高高的山上,草木生长着,鸟兽繁殖着,财富和人们所用的东西也由此生产着。”子张说:“每个人不都是也在做事吗?做事也是有益于他人的啊。”孔子说:“为了得到报酬而做事,与从本心出发去做事不一样。高山,生产了财物却并不认为是私有的,四面八方的人们都可以来采用。还有风云从山中飘出,通达于天地之间,使阴阳协调,成为雨露来滋润万物,万物赖之以生长,百姓赖之以享用。这就是仁者特别喜欢山的原因啊。”

诚如孔子所言,仁者所“乐”之山不仅形体高大,雄伟壮丽,内蕴更是厚德载物,高尚无私。显然,这山既是天造地设之山,更是仁者心思神构之山,是自然之山,更是审美之山。自然之山的高大,与仁者人格的高尚,彼此照耀辉映,“通乎天地之间”。仁者仰望大山而不断攀登,体会山的宽仁与威严,做人做事达到更高标。

孔子一次登上曲阜东面的蒙山,举目一望,顿觉开阔眼界,原来天地竟是这般阔大,过去一直觉得曲阜城外的鲁国已经很大了,如今看来竟是这般小之又小,鲁国之外还有更大的齐国,齐国之外呢?还有很多的国,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下”了。及至登上高耸九霄的泰山,呀!天外还有天啊。常识中的“天下”也并不大,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大无边。真是不登山外山,难见天外天啊。后来孟子将孔子这种体验概括为两句很有名的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历代仁人常拿这两句话自勉要像孔子那样不断攀登,以不断开阔眼界,升华境界,向上,再向上,以达精神之山的峰巅。登高方能望远,在这不断攀登中,人的襟怀也不断升华博大。因为孔子自己就是一位仁者,他一览天下时,油然想起仁者的心胸就象巍然屹立的泰山,把山的品格与做仁人志士联系起来,作为培养儒家理想君子人格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泰山为五岳之首,它那阔大雄伟的风姿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圣贤人格品德。

从孔子及其学生们关于“仁”的言论可知:“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等。孔子认为,品格高尚的人(仁者)一会儿也不能离开自己的本性,坚守本性如山一样坚定不移,是非分明。《论语》记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说孔子是一位温文尔雅,庄重安详,不怒而威的师长。孔子认为,仁者应该象大山一样岿然不动坚守自己的信仰、信念,淡泊明志,不被物欲所左右,要有“泛爱众而亲仁”的心。因此他奔波列国弘道以济世安民,如他在卫国匡地被围困七日七夜,依然弦歌自若,演习礼乐,匡人于是知道了他是一位推行仁道的圣人,就退兵了。孔子以仁德之举扭转了危局,真正做到了“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在传统文化中,“山”蕴含着高瞻远瞩的气魄,有其高、深、博、大之质,一直都是令人尊敬和景仰的。《诗经》中写道:“嵩高维岳,骏极于天”,形容山的高大、稳固、巍峨。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饱经严寒酷暑,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孕育着广袤的林海,参天大树,花卉芳草,鸟兽昆虫,因为它拥有一个博大而精深的内心世界。

山也是最有操守的,可以连绵而成势,可以独立而据峰。它执着挺拔,内含正直,久经沧桑的厚重感,凝聚成青松般的品格,有着仁者的刚毅和傲骨。而仁者也是如此,仁者安于义理,仁慈宽容。汉代刘向在《说苑》中,又将孔子这句话加以引申,再颂山的高峻伟岸,万民敬仰,“天赖之而高远,地赖之而辽敻,志士赖之激扬蹈励以养奇伟之气”。汉代董仲舒写了《山川颂》,描写出面对大山大河,感受到人的渺小,造化的宏伟,成为君子品德的寄托,提出“推恩者,远之而大”,意思是仁爱之心,推广得越远越是伟大。

山无求于人却是非常的慷慨与人,陶渊明得此精神,用之以修身,于是成就了特立独行的田园人品与诗品。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性本爱丘山”,岂只是一种景色描述和一种田园感受呢?他在取法自然,修养品格。古代的隐士、修道之士,还有不少文人雅士喜欢结庐于名山胜水之间,追求山水之“真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现出他们高洁的人品和坦诚的胸怀。

古语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不已的天地大德,无处不在。天地圣人都要顺天地之道而施仁,“明道救时”,“止于至善”,所到之处无不普施恩惠。孔子以来的历代思想家、教育家都强调“仁”,使“天下归仁”。而仁者能够参天地之造化,能够体山之仁,心怀天下,胸罗万有,民胞物与,承载万物,希望万物都能活泼生长。因此,宋代程颐在评点孔子这句话时,很有感慨的指出:“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的:“予常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对仁者品格的诠释。

仁者乐山,意在胸怀仁爱之心。仁者,就要象山一样的平静、沉稳,无所畏惧的傲然屹立,有对真理、信仰的坚不可摧的意志,不为各种世间外在环境所动摇。仁者志存高远,无论在任何时候,自强不息的尽自己的责任,关爱他人,爱护万物,向善向上,具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德行。

当日前一篇文章: 明慧期刊:商道
当日后一篇文章: 中共是真正的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