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网2005年6月19日】夏至从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时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至,是极的意思,是日形长到终极的意思。夏至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天气开始炎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就是万物生长茂盛,开始成熟。《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意思是:夏至之日阳气至极阴气始生。夏至这天太阳的高度最长,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过了夏至日,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 夏至日祭祀,周代已有之,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周礼春官神仕》中说:“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魅,以〔礻会〕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冬至日阳气升而祭鬼神,夏至日阴气升而祭地祗物魅 (魅:百物之神)。致人鬼于祖庙,致物魅于〔土单,音为shan〕坛。《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天神皆降。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地祗皆出。”祭天地人神,都为顺其为人与物也。 古代医家有“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说法。认为人体合于四时阴阳则不会生病,这是中国古代医学“天人合一”的阴阳消长规律的观点。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人们是将人体、生命和宇宙融合为一体去探索和认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