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慧网2003年1月20日】([注]本网站所转载的参考资料皆为非修炼界人士所撰写,不一定和法轮功学员的认识相同。) 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上周在记者会上说,反对为二十三条立法的词句偏激,「例如十二月十五日游行,有些口号说二十三条立法『天地不容』,这不是极度夸张吗?如何天地不容呀?…支持的人说维护国家安全『天经地义』,你可以说太简化,但有什么不妥?提醒市民有责任维护国家安全,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妥。」 董建华两次在立法会提及为二十三条立法,也用了「天经地义」这个成语,叶太自然不会说不妥了。 反对的口号说「天地不容」,支持的口号说「天经地义」,两方面都诉诸「天地」。所谓「天地」者,即不是人类后天产生的「经」与「义」,而是「先天」的,是天道、天意,若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话,那就是不可违背的神明之意。 反对二十三条立法谘询文件的人,提出来的诉求是有关立法违反人权;支持立法的人说立法是维护国权,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究竟哪一种权是「天经地义」?损害哪一种权是「天地不容」的呢?究竟哪一种权才是「先天」的呢? 由人民、土地、主权而组织国家,肯定是「后天」的产物。国家的权力,与人民对国家的义务,都是组成国家之后才产生的。但人权,却是「天赋」的,是与生俱来的,人一生下来那一刻,尚未有任何可以履行的义务,他就应该享有文明社会中旁人必须尊重的「天赋人权」,包括尊重生命的神圣与人的尊严。当非洲部落士兵把六岁小孩的手臂活生生切断时,我们谴责这种暴虐损害了这个孩子的人权,我们毋须先问这孩子有没有尽到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 联合国人权宣言的最重要意义,就是意味容许一个更高的道德权力(即天赋人权)凌驾在国家对人民的主权之上。在没有这个宣言之前,国家权力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一个政府可以对它所统治的人民为所欲为,其他国家看不过眼也不可置喙,否则就是干涉内政。有了人权宣言之后,个别政府就不再有「关起门来打狗」的权力,它仍然可以这么做,但道德上会受到更高的审判。 人权中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也是天赋的。美国开国前期,一个名叫Patrick Henry的人,在一七七五年说了一句话:「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原意是「给我自由,否则给我死亡。」中国二十年代启蒙时期将这句话译成「不自由,毋宁死」,更简洁有力。它的意思是,人权中的自由,比生命更宝贵,它是先国家权力而产生的,是「天赋」的,因此正是「天经地义」的东西。立法损害人权、自由,确为「天地不容」。 至于国家权力,公民的权利义务,则绝非「天经地义」而肯定是后天的东西。世界人权宣言所标志的观念是:国家、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尽量避免不必要地损害公民的天赋人权──即公民的自由与权利。(原载苹果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