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麻醉医师江敏娴阅读《转法轮》宝书,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
遇见法轮功 展读《转法轮》
江敏娴出身医生世家,因佛教家庭的耳濡目染,自幼就对佛教典籍、神佛故事、圣贤哲理很感兴趣。衷心向往修行的她,在父母“望女成凤”的期待下,只好放下执念埋首书堆,最终步上从医之路。然而,人生在世所为何来?在她心灵深处,探寻生命的真谛,才是此生终极的归途。
大二那年,敏娴偶然得知有同学在炼法轮功,她好奇地探询究竟。同学见她兴趣盎然,便借了她一本《转法轮》,并叮咛她阅读时得一气呵成,不可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她心想这可能是同学唯一的一本,必须尽快读完奉还。可她始料未及:此书一朝拿起,再也放不下了!《转法轮》已然改变了她的一生。
敏娴花了整整两晚,看完了《转法轮》,很受触动、很欢喜,似乎所有人生困惑,一夕之间得到了解答。她忆起国中课堂,国文老师经常讲述佛陀觉者、轮回转世的故事,还鼓励大家背诵佛经。她因此知道了很多佛学知识,却也留下不少疑问。那一夜,当她读到“法无定法”、“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法”时,她非常震惊,为之折服,感觉“这是此生至今,最高明的阐释了!”
“我明白了:为什么佛经背得滚瓜烂熟、反复念诵,依然没有收获!”敏娴专心致志阅读《转法轮》,一路恭读下来,她的思想胜似连环大爆炸,当下,她振奋雀跃不已,“我得法了!我终于知道修炼的方法了!感谢大法师父给我展示佛法,以及不二法门的真正涵义。”
看到《转法轮》第二讲:有关天目与功能的问题。敏娴感觉儿时记忆又回到跟前,内心豁然敞亮,“就读小学前,父母不让看电视,每天早早上床,闭上眼睛脑袋里便上演着精彩节目,卡通、歌仔戏都行。还记得小时候,总觉得天空有好多好多眼睛在注视着我、注视着人世间的一切。”
敏娴表示:“这真的是一本宝书、一本奇书!书里连接了我少时懵懂的人生经验,解开我得法前对佛法、修炼的疑惑。当我看完一讲,有了新问题或不好的想法,下一章节马上就解释了这一切。”初阅《转法轮》,她找到寻觅良久的珍宝,“书还没读完一遍,我便知道我得法了。从今以后,我要一门深入,修炼法轮大法!”
展书诵读转法轮,敏娴不由想起《镜花缘》中的七绝:“逐浪随波几度秋,此身幸未付东流。今朝才到源头处,岂肯操舟复出游。”她体悟到,“尘世辗转轮回,不管几年几世,冥冥中一切似已命定。我庆幸不曾犯下大错,今生欣逢大法洪传,幸得人身、幸得大法。我总算找到了宇宙的源头——真、善、忍。那么,我岂肯恣意操舟复出游!”
以法为师 修去妒嫉心
得法之前,敏娴常认为自己是一个老实善良、坚忍吃苦、容易被欺负吃闷亏的人。相较之下,身边的同侪则是欺善势利、取巧营私、争斗好胜的功利算计者。因此,她时常心生不平,闷闷不乐。
随着学法的深入,她惊觉《转法轮》〈妒嫉心〉这一章节中,“心里不平衡”被重提了七次。“这不就是我现在的状态!”在过去,敏娴时常觉得不公平,“没有得到应得的,必是别人太会钻;看待事情总觉得自己是吃亏的一方,心里忿忿不平。这应是埋藏心底、连自己都察觉不到的妒嫉心啊!”
意识到自我的妒嫉心后,她接着查找其它习焉不察的执著,“往日无论工作大小事,是凡上司待我不如预期、东西没准备好、时间没赶在点上、下属交差没达标……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发脾气、生闷气,甚至气到睡不着。”为了修去执著,她上班前都会提醒自己:“小心忍住!我是修炼人,保持慈悲心!别再为了工作生气了。”
人为何会有执著?一切从何而生?在向内找的过程,她猛然惊觉,“因为自觉比别人好,所以受不了上司的质疑,更容不下他人简单的错误。”她虚心审视内在,期许自己除恶务尽,“在归正自我的优越感后,我发现自己不再生气,也不用刻意提醒自己了。”
除此之外,修出“先他后我”的襟怀,也至关重要。记得有一次,因同学过世,敏娴襄助窗口协调事宜。那时人多事繁,她被人心带动,“总觉得有些人好出风头、有些人谨小慎微、有些人太过懒散…心里充满了不平衡。所幸自己是个修炼人,不平之气很快察觉并实时修去。”
敏娴体悟到,“原来修去了妒嫉心,放下所有不平之气,我便可平心静气倾听同学的需求、考虑他人的难处、把事情做得更圆满。做事的过程,不被自己的情感带动,不会心里不平衡,这就是一种‘先他后我’的仁者胸怀。”
同化真善忍 造就仁医人师
身为教学医院麻醉专科医师,敏娴谨遵《转法轮》的要求,实修心性,精進专业,希望能够体现大法的美好,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因此,我在医院带实习医学生,每当学生离开前,总会依依不舍地写卡片,给我的教学评价打上满分。”
![]() |
![]() 图2~3:江敏娴按照《转法轮》的要求实修心性,成为有口皆碑的仁医、人师。 |
深受学生爱戴的她,还多次荣获“优良教学主治医师”、“最佳教学主治医师”等殊荣(全院前三名)。曾有资深教授不解地问道,“你是怎么做到的?我也好想当你的学生,体验被你带(指导)的感觉。”敏娴回应道,“诀窍无他,只是‘先他后我’、‘因材施教’而已!”
置身医疗职场,患者在接受医疗后,向服务团队写信表谢,本是不足为奇;但对麻醉医师来说,却极其罕见,只因接触机会不多,时间又太短。可敏娴却一再收到病患的感谢函。同事好奇地问道,“那位患者,你是否对他特别好?”她不假思索地答道,“一视同仁!”医院院长也曾郑重探玄机,“为什么病患经常给你写感谢信?其实,我也很想体验被你麻醉的感觉!”
面对职场的肯定与赞誉,她粲然回应,“实在没啥诀窍!我只不过听从法轮大法师父的教导,按照真、善、忍做人做事,保持祥和的心态,多为病患着想,凡事‘先他后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