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近半年来,在母亲同修家遇到了上不去网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我每个星期的周末都在母亲家里度过,而母亲家里的电脑是我专用的。刚开始时,因为周围同修都出现上网难的情况,自己也就没有去向内找,也没有去否定这种干扰,甚至觉的自己还好,母亲家上不了,我自己家里能上。自认为该做的事情耽误不了。其实还是影响很大,比如母亲那边的同修给了三退名单,我输入好了名字,但发送不了(有时求师父加持,偶尔发送过),我只得用U盘拷贝,拿到我家去发送;我和一些同修是用站内信箱相互联系的,有时遇到及时要处理的问题,我还得专程回我自己家去上网和同修联系等等。
几个月下来,我已养成这种习惯,成为这种观念。直到三月八日那天,我在自己家里刚刚整理好一篇文章,准备发送到明慧网时。我自己家的网上不去了(平时这种情况很少),换了别的通道也不行,这时我心里开始急了,因为我和家人们约好再过十分钟就要过去我母亲家,这样一来,我的文章只能过几天回来后才能发送了。就在这时,我突然意识到我这种思维观念是错的,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默默的接受了母亲家上网难这种干扰,并形成了观念。上不去网这件事是对我的提醒,如果我在自己家能很顺利的把文章发送过去,我可能什么都不再想,认为一切就这样。
认识到后,我马上否定它。顺手把文章拷贝在U盘上,同时把自己家的电脑关了,心想:我这种思想不正好符合了师父在《转法轮》中讲的:“人的思想可以造成一种错觉,还可以起那么一种幻觉。那么以后就真的形成一种观念,形成一种错觉,你觉的抽烟好象给你提了神似的,根本就不会的,它不起作用。”我想,今天纠正了这种错觉和观念,母亲家是可以顺利上网,并发送文章到明慧的。
到母亲家后,晚上九点多,我打开电脑,点了自由门,心里也没想什么,在电脑上做着其它事情。不知过了多久,明慧网的界面显现在眼前。我心里很平静,知道自己这次悟对了。把文章发送后,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发完正念,网速一直都很平稳,保持连接五个服务器。这时,我心里在默默的感谢师父,弟子想什么,师父都知道。这两个星期来,母亲家几乎都能顺利上明慧网,这可是这半年来,从来都没有过的情况。
我身边认识的一些同修,他们上网后,大部份时间主要去浏览动态网和新唐人等,明慧网看的比较少。有时和他们交流,我说:“修炼人不要去过多关注常人的东西,不要被常人的事带动。”他们反而说:“讲真相需要了解当前的形势,这样对讲真相有利。”这些同修之间见面后,谈的都是动态网那些常人的东西,有时谈的还很兴奋,反而很少去谈修炼中遇到的问题。当然,想了解一下形势是可以的,但作为一个修炼人,一定要平衡好,把握好,不能被它带动。
到目前为止,就以上谈到的同修,他们的网还是很难上去。有一个同修,只好一段一段时间来我家上网,并下载一些她需要的东西和明慧网文章,她家里几乎就不再去破网了,觉的浪费时间。这大半年来,我们当地同修交流上网难问题时,包括一些技术同修和协调同修,几乎都是用常人的思维想法和做法去对待它,比如先拔掉网线再插上,一次不行再多试几次,或者借用手机流量去上网等等。整体上都没有真正向内去找一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干扰?嘴上还经常挂着一句话:邪党又召开什么会了,把网都封住了。这不是向外去看吗?其实,师父说:“明慧网他们从来也没有封住过!”(《二零零三年元宵节讲法》)
在我自己个人的修炼進程中,深深的体会到上明慧网的重要性。就好比在早期的时候,我刚得法不久,邪党就开始迫害法轮功,自己认识的同修很少,也不太敢接触,对大法认识更深层次的内涵,更是少之又少。那时,我幸好每天都能上明慧看交流文章,经常被同修们的所悟受到启发,所以才能更好的走到今天。
记得有一次,身边的同修给我一篇“经文”,我回家后马上上明慧网查看是否属实(因为师父的新经文都会在明慧网刊登),发现她给的所谓“经文”在明慧网上没有,知道是假的。我很快联系上给我假经文的同修,告诉她情况,叫她赶快找回发出去的假经文烧毁,并叫她制止去传假经文的人。
请同修们想想,如果没有明慧网这个平台,那偏离法、不在法上的问题可能会更多。特别是在我们中国大陆,邪党疯狂迫害的环境下,二十五年的反迫害中,能坚持做好三件事,能跟上正法進程,能坚信师父,坚信大法的同修,也都是一直坚持上明慧网或看《明慧周刊》的同修。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最起码在我接触到的同修中是这个情况。其实,师父在很多讲法中都提到了明慧网的重要和作用。我想,作为我们弟子,只有无条件的配合,无条件的维护。
记得有一个同修,在交流文章中说道,明慧网就是我们修炼人的家,我也是这种感觉。里面应有尽有:明慧网的主页面有师父坐在那看着我们,里面有师父的所有著作,有炼功音乐、大法音乐,有交流文章,有传统文化,有明慧广播,有诗文乐画,更有全世界大法弟子的修炼情况等等。所以在此,我真心想对同修们说,多回家“上明慧网”看看。
特别感谢师父!感谢明慧同修!感谢所有参与的同修!
(责任编辑:文谦)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4/5/4/21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