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润物:遥寻芳草行 登高赏秋韵

Twitter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四年十月七日】“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唐诗《斋心》[1]的这诗句道出了秋意渐浓中,迎来了寒露节气。露已寒,将为霜,意味着中国大部份地区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度。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95度,在每年公历十月八日至十日之间,二零二四年寒露节气从十月八日开始。

《历书》记载:“斗指南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月令七十二侯解集》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令,但并不表示象冬天一样冷。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凉,露水更多,夜晚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即将凝结成霜,且带寒意,可是还没有進入寒冷的冬天。

'“寒露”气温较“白露”时更凉,露水更多,“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2]。(瑞士法轮功学员摄影作品)'
“寒露”气温较“白露”时更凉,露水更多,“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2]。(瑞士法轮功学员摄影作品)

北方已呈深秋景象,偶见早霜;南方也秋韵渐浓,凉爽干燥。二零二四年的重阳节是十月十一日,正是“遥寻芳草行”[3],携长辈们登高赏秋韵的好时节。

寒露特色:秋意浓九降起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零,凝结)[4],寒露是气温由凉变寒的转折点,寒露之前的秋天带着凉意,寒露之后就真有寒意了,接连着下一个节气“霜降”,这段时间持续降温,晚秋将如溜滑梯般滑入冬天了。

寒露三候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唐代诗人元稹的这首诗,将“寒露三候”解读得非常生动,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候鸿雁来宾(滨):自仲秋白露起,陆续就有鸿雁启程南飞。到季秋寒露时,最后一批鸿雁会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寒露的第五天前后,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其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始黄华(花):寒露的第十天前后,黄菊盛开了。《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

'寒露的第十天前后,黄菊盛开。(清 庄瑗《人物画卌・册・高士移菊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露的第十天前后,黄菊盛开。(清 庄瑗《人物画卌・册・高士移菊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九降风

有句俗谚:“九月起九降,臭头仔无地藏”,康熙年间陈文达编修的《台湾县志》也记载:“九月,北风凛冽,积日累月,名曰九降风。”九降是九降风的意思,寒露时节台湾北部正值东北季风增强,强劲的北风把戴在癞痢头上遮丑的帽子掀起刮走了。

九降风刺身入骨,然而,寒露时节,在台湾北部新竹县的北埔、新埔和关西一带正逢柿子盛产,民间此时作柿干、柿饼,九降风正是得力帮手。

在秋天吃柿子,有保护心脏健康的功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柿子性寒,味甘,有助于润肺止咳。

而俗谚有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寒露脚不露”,老一辈也常说“寒从足生”,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腿部。

寒露习俗

登高赏秋

寒露是登高赏秋的好时节,登高而望,极目远眺,金秋满山,所以俗语说:“登高解秋郁”。因与九九重阳相近,这习俗渐渐移至重阳节,重阳登高的习俗源于汉代,原为辟邪。

从阴阳的变化来看,中国古人认为“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高处是阳气极盛的地方,秋天登高可以聚合阳气。以西医角度来看,登高可以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总之,登高赏景成了此时节的排秋愁、舒身心的好活动。

赏菊

寒露到来的黄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盛开却不恣肆。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人们赏菊花,饮菊花茶、菊花酒,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

宋代文人宋姚宽的《西溪丛语》中称菊为“寿客”,象征长寿。九九重阳正是菊花盛开时期,重阳登高人添寿,重阳节因而也被称为“菊花节”。

'寒露到来的黄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清 恽寿平 《瓯香馆写生册・菊花》,公有领域)'
寒露到来的黄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清 恽寿平 《瓯香馆写生册・菊花》,公有领域)

吃花糕、芝麻

寒露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随着气候逐渐干冷,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性味甘平,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着里享有很高的评价,益肝肾、润五脏、降血压、平喘止咳、润肤抗衰老,还能润肠通便,中医常用芝麻来改善头晕、虚弱、白发、便秘等症状。

寒露养生

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都影响人体的生理节律,所以饮食作息要顺应季节交替的自然规律。

从中医角度来说,寒露时节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饮食以“酸、甘、润”为主,少食辛温发散之品。中医学认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阴生津;可多食用补中益气的粥食、糯米、芝麻、胡萝卜、银耳、莲子、山药、莲藕、菊花、螃蟹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辛辣易伤人体的脏腑功能。

寒露时节,风起叶落,萧瑟的深秋景象容易让人产生凄凉之感而伤情志,出现情绪低落、精神委靡、食欲不振等提不起劲的状况,继而影响日常生活。此时,可以顺应需要休养生息,减少比较剧烈的活动,增加睡眠时间。

都说“登高解秋郁”,可以多到阳光充足的户外,爬山登高或草地闲聊或進行舒缓锻炼,这些都能放松身心,有助于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寒露时节,正值九九重阳节,携长辈爬山登高或草地闲聊或進行舒缓锻炼,是放松身心好时节。(清 张若霭《墨妙珠林(卯)・册・寒露》,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露时节,正值九九重阳节,携长辈爬山登高或草地闲聊或進行舒缓锻炼,是放松身心好时节。(清 张若霭《墨妙珠林(卯)・册・寒露》,台北故宫博物院)

重阳敬老

重阳节有很多民俗活动,如避恶禳灾、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等等,都有敬畏天地、祝福老人平安健康的寓意。尊贤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尽孝道是天经地义的本分。

然而现实生活中,“尽孝”却往往被现在的人们所忽视,甚至因赡养老人而对簿公堂,但强制性的法律是改变不了人心的。

有这样一些人,在这滚滚红尘中,以发自内心的善良,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出不同寻常的孝行:向您推荐专辑《幸福家庭系列》,愿您合家幸福、快乐。

注:
[1]《斋心》(唐)王昌龄:女萝覆石壁,溪水幽蒙胧。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1]《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3]《送槐广落第归扬州》(唐) 韦应物: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4]《池上》(唐)白居易: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