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眼见为实的观念 学技术和修炼紧密相关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师父讲过这样一段法:“所以有些人产生了一种固执的观念,他认为通过眼睛看到的东西才是实实在在的;他看不见的就不相信。”[1]

过去我一直以为这是说常人不相信修炼,对于我们这些走進修炼之门的人,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准备写这篇体会时,看到这句话,突然感觉就不一样了。我经历的很多矛盾、障碍,都和这个观念有关,只是过去自己没有察觉到而已。因此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希望对同修有所启发。

我是同修眼中的“懂技术”的同修,我的修炼环境,或者说是修炼中的矛盾,很大一部份会体现在技术以及和同修的沟通上。在此我也想把自己现在所在层次看到的一些问题写出来,希望能给同修提个醒。

一、“孤独”是因为没感受到“整体”

多年前,我从技术论坛下载了教程,开始学技术。那时,既不会在论坛提问题,也不会通过关键词搜索,找自己遇到问题的答案,身边也没有可以请教的同修。教程中有不懂的地方,只能自己乱试。感觉很苦,很孤独。

现在回头看,那个“孤独”的感觉,完全是受眼见为实的影响。一个教程的形成,除了主写之人的付出,还包含着众多同修的建议,本身就是整体智慧的结晶。学教程已经是在融入这个整体了。可是这个“整体”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受“眼见为实”[2]这个观念的障碍,就体会不到(和这个整体没有互动)。从自我的基点出发去思考和感受,才会感到“孤独”。

二、间接帮助到同修的事,不要视而不见

随着学习的深入,技术在不断的提高,我开始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同修。对技术论坛的使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我既是一个提问者,也是一个答疑者。

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技术论坛真是一个大宝库,可是这个宝库太大了,一些问题即使有答案,很多同修也看不到(因为不会用关键词搜索),有些技术方面的更新,即使经常上论坛的人,也不一定能看到。有同修看到论坛有新的内容(主要是和安全相关的内容),会把链接转发给我。转发的链接,有些就是我没有看到的,我很受益。我也会把和安全相关的一些链接转发给别的同修。我知道我转发的内容,有些同修自己不会用到,我希望他们再转发,可能间接的就会转到有用的同修手中,因为我接触到的人毕竟很有限。转发一下,不会给自己添加多大麻烦,但对有用的同修来说,收到了,可能就是很大的帮助,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这也是整体力量的体现。

有些技术水平低的同修,也会给我技术方面的提醒,可他们对技术方面的描述经常是不准确的,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提一句,我常常无法知道提醒的准确内容是什么。所以,这里也顺便提醒一下同修,转发链接是最方便又准确传递信息的方法。

三、提问题也是在溶入整体

很多同修提问题,目地只是为了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我经常遇到的现象:回答同修的问题之后,就没下文了,不知是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是没解决放弃了,或者是有别的方法解决了?其实很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需要及时反馈。

我觉的不反馈的现象,主要是提问的同修没有想到提问也和整体有关,不单是从整体吸收,也是在为整体付出。因为你提的问题,别人也可能会遇到,你反馈问题解决之后,别人遇到类似的问题,可能直接就能找到答案。对于我来说,能知道这个方法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别人再问我时,我能很快给出解决办法,而不是先做各种假设,一项项去猜,去排除。

所以,提问之后及时反馈是否解决,真的是会对别人有帮助。即使提的问题没有解决,也是在给相关人员提醒,如何注意避免问题的发生。

四、信任和质疑的矛盾

做技术,和同修接触多,心性的摩擦也会反映到和同修的沟通上。

从这么多年的迫害中走到今天,在各种考验面前,同修之间的信任和质疑一直是个矛盾。很多时候,不被同修信任,是很痛苦和委屈的事。可是这个矛盾,体现在技术方面,思维往往需要相反。更多时候,需要的是“质疑”而不是“信任”。

开始时我也是受这个“信任”思维(也是一种眼见为实的思维)的限制,考虑问题解决方法时,总是按照提问人的描述走,效果很差。后来我才发现,不懂技术的同修,描述问题的用词往往是不准确的,甚至可能相差甚远。问题描述不对,当然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道了要打破这种“信任”思维后,解决问题就顺畅多了。我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要对方尽量发截图或照片,图片包含的信息远大于文字描述,而且准确。二是多做假设,对方问A问题,我要假设对方可能遇到的是A、B、C等问题。当然,这种假设需要经验的积累,经验来自于别的同修提出过类似的问题,这也是我前面强调过的,提问会间接帮助同修。

人总会有惯性思维,我在解决技术问题时形成的“质疑”思维,在和同修的正常修炼交流上,就形成了一种障碍。我往往会思考对方说这样的话,反映出来的是什么修炼状态,暴露了什么样的执着需要我提醒。逆耳的话,无论对错,都容易让人反感。我越是和同修关系近,就越容易说话直,甚至替同修着急,当然沟通的效果也就越不好。

开始我会强调事情的对错(这也是受技术思维的影响),后来才发现,向内找,不是找沟通中的对错,而是要看矛盾中暴露出自己什么执着。争执暴露出的最大执着就是善不够的问题,还有证实自我的问题(强调自己对,以自己的修炼状态衡量同修),还有同修情的问题,都是人心。只盯着事情本身的对错,也是眼见为实思维的一种表现。

五、错误是修炼的一部份

我们绝大多数同修,都是靠自学学习技术的。论坛的图文教程和视频教程很详细,为何学起来还那么吃力呢?现在回头看,自己过去在学习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自己没有正确理解教程或操作不正确造成的。当我学会某项技术后,会觉的这个技术也没有什么难点啊,为什么当初学起来那么难呢?我发现,当初的难点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的障碍,自己做错了,还没能发现哪里错了,才觉的难。

我把错误归结为“旧势力的干扰”和“自身的业力”,所以当我遇到难题时就发正念。人在迷中修,当然不会一发正念问题就自己消失了。神奇的是,我的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思路,是在打坐中突然想到的,甚至还有在凌晨半梦半醒状态中想到的。我认为这是点化,修炼中的超常现象,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之后,会觉的身心特别愉快。

另外,遇到难题解决不了时,确实觉的很痛苦,我把它理解为消业。学技术需要静心,这也是我特别深刻的体会,就不再举例了。当认识到学技术的过程也是修炼的过程之后,我已经不怕遇到技术难题了,也不会因此而烦躁,能够心平气和的面对了。

六、学技术的障碍是自己的观念

当我学会某项技术后,我会思考,周围哪些同修有能力能掌握或比较容易学会这项技术,然后尽可能的去普及传播。

我觉的同修的学习条件比我当初自学时好太多了,我当初都没人问,只能自己摸索。现在我不但可以给你答疑,还把我遇到过的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总结出来了,在我看来已经没有什么难点了,为何还不愿意学呢?这时我才发现,技术不是难点,难在同修的观念,当同修觉的难时,就不会想学,也就很难学会,是观念成为了学习障碍。

学技术前,不该先考虑自己是否能学会,而应该先考虑修炼这个整体是否需要。当自己真的有心学时,大法真的能开智开慧。再有一点,学技术真的需要静心,越是急于求成,越容易出错。而旧势力就是利用错误打击你的自信,对你進行所谓的考验,進而让你放弃。

学技术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去判断自己是否能学会。我见过小学文化的同修在学着为别人装系统,而大学文化的同修却说自己水平不行,不愿站出来为同修服务。我真实的体会到,学技术和修炼是紧密相关的。

七、学技术也是逆水行舟

技术在不断更新,论坛上的软件及安全设置也在不断更新。软件及安全设置的更新,是专业人士在做,但推广和普及这些更新,就需要每一个上技术论坛的(以及和这样的同修有联系的)同修去做,需要大家互相提醒,才能及时更新。这需要大家都有整体的观念,以及有技术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认识。如果不能跟上这些更新,就会给安全留下隐患,给邪恶留下漏洞。作为“懂技术”的同修来说,真的是责任重大。

八、来自同修的阻力

我遇到过不止一位同修有类似的观点:技术同修是为同修服务的,就应该满足同修提出的要求。听起来好像很合理,但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个人的要求,有些只是个人的愿望,或是个人的使用习惯,而不是符合技术上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否真的符合正法進程的大势?未来的事情是不确定的,真的不要轻易去下结论。

比如有同修说,系统不要总是改来改去的,能否给一个简单的,只用自动升级的系统(在我看来,这只能是一厢情愿)?甚至以此作为一种判断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是否不断更新,不单是和技术水平有关,还和个人时间、精力、责任心、个人修炼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技术水平和技术更新没有必然联系。

我还遇到过有同修坚决要求删除桌面的无界图标,自信有一个翻墙软件就够了。也许是觉的自己正念足?或者是自己愿意桌面整洁?对方坚持这样的要求,也不能不去满足他,毕竟是他的电脑,也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可我觉的,到真的翻墙困难时,这等于是人为的增加自己修炼的障碍。

我的感受:越是周围同修认为这个同修修的好(或是在反迫害中表现的好),这样的人越不容易听進别人的不同意见。大家都是修炼中的人。这里我只能提醒一下,自我膨胀很危险,这种危害大多是一时看不到的,是否“自我膨胀”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要被眼见为实的观念障碍。我也以此时常提醒自己。

以上体会只是我在现在修炼层次的认识,不对之处,请同修多多指正。写之前,我有很多埋怨同修的心,都随着写体会的过程消散了。感谢对我有帮助的众多同修。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转法轮》
[2] 李洪志师父著作:《各地讲法十二》〈世界法轮大法日讲法〉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