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征文选登】为了什么 中国知识分子在挣扎内耗

更新: 2022年09月08日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二年九月八日】如果说“六·四”让中国知识分子失去信仰、放弃社会责任、甘愿下海捞钱,那么这场对真善忍的迫害则使中国知识分子加速内耗而走向名存实亡的危机。

高校作为知识分子聚集之地,有着具有高等学历的行政管理层、从事研究和教育的教师以及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被社会视为发展进步的支柱。而因为忌惮知识分子的影响力,中共一直在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的管控:几乎每个大学都开设毛论、马论这类必修课程,设立党支部,监控师生言行,压制师生信仰,甚至设置有610办公室对真善忍进行迫害。这种迫使人放弃是非观念、看淡道德价值的做法无疑在蚕食知识分子的灵魂,削弱着知识分子的能力。实际上,这种环境正持续抑制着知识分子从利他角度的思考、对不正确现象的质疑挑战、对未知领域的坚持探究、维系宽松友好环境的意向以及贡献社会的责任感;而不断强化着对利益的争夺、对权力的追求、对功绩的急切、对领导的谄媚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冷漠。

虽然中国依靠高校庞大的师生群体,发表了数以万计的论文,然而在这光鲜表面之下,高校内核正在加速堕落。这种鼓噪物质成就而迫害精神追求的局面,扭曲了教育和学术生态,使很多知识分子在压力下被改造成在物质利益中互相争斗并痛苦内耗的群体,进一步使其逐渐放弃自我尊严和底线,最终在社会形象被丑化的同时失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力,而落入了成为中共政治附庸的困境。

在这自上而下对真善忍的打压之中,高校开始缺乏对道德修养的追求,现已出现了造假常态、内斗激化和浮躁盛行的现象。

抑制真——造假常态

高校造假几乎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财务造假尤为普遍。不少高校领导和教授利用手中资源套取经费、侵占公款,通过伪造交易、购买发票、收取回扣等方式谋取私利。更有甚者,利用强势地位侵占经费中属于科研人员的劳务报酬。

这种风气一定程度影响了高校制度。国家项目和其经费数目成为了高校的主要考核指标,直接关系职称、待遇和资源。一方面,国家项目对经费支出的明细进行限制,而这常常不符合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项目经费结余将可能对后续项目申请产生负面影响,鉴于这类潜规则,为了后续得到更多经费支持,高校会催促花掉所有经费。高校教师一面超量申请经费,而一面想尽办法花光经费。同时,在经费管理中,高校只负责审核文件,将采购活动交予教师。高校为了避免承担责任,使财务报销复杂化,以显示表面的严格管理。

教师在项目申请困难、经费开支压力和报销繁琐的多重压力之下不胜其烦,开始随波逐流,利用制度中似乎有意留下的空子,进行财务造假。即便是一些清廉的教师也多少会使用虚开发票来变更开支名目,或是为了简化报销流程,或是解决明细限制和经费结余的问题。

这种抑制求真务实的财务制度在掩护贪腐的同时,也成为了突破教师心理防线的开端。在更多资源和升迁机会面前,部分教师开始抛弃底线。在财务造假之外,也出现越来越多的科研造假。

从十几年前的“汉芯”事件,上海交通大学院长进行学术诈骗,到近几年多个院士的论文成果被国外团队打假,天津大学教授长期造假被学生实名举报,以及多起教师和研究生论文的严重抄袭现象被起底。而所有事件的曝光却几乎都没有高校管理部门的参与。究其根源,则是高校放弃求真,以利为导向的结果。领导层可以从造假中获利,而又可以不用承担责任。对于造假抄袭、论文买卖、夸大成果、署名潜规则等问题,高校师生现已习以为常。

伴随着财务和科研造假,高校不得不创造虚假繁荣,以掩盖研究和教育的失败。通过提高论文发表数量,显示科技成就领先;而在巨量论文之下,关键设备和软件依然高度依赖进口。通过引进善于发表论文的海外人才,显示科研实力成长;而轻视对师生的长远支持和对科研教育环境的本质改善,关键基础问题仍少有突破,所谓技术发展常与社会业界脱节。通过大量收买非洲等地留学生,显示教育国际化程度提升;而在给予了留学生明显高于中国学生的待遇同时,却大幅降低了留学生的毕业标准。通过提升就业数据,显示人才培养的成功;而背后却是操控数据和迫使学生假就业。通过宣传排名和资源,显示学校管理的进步;而极力掩盖和纵容教师对学生的霸凌以及封锁学生的自杀消息。在制度的滋长下,高校造假已然泛滥。

抑制善——内斗激化

伴随着对私利的追求,高校师生的矛盾日益突出。

教授之间互相不服、难以合作,有的甚至背地使绊,抓住机会拉人下马。在互相争斗和提防中形成帮派,矛盾逐渐激化。项目经费、职称奖项等资源渐渐被领导、院士这类人所把持。面对激烈内斗,青年教师为求职业发展,不得不选边站队而参与其中,一边忙于关系应酬,一边加班科研,疲于奔命。

研究生由于没有资源和权力,成为了高校底层阶级,常被视作廉价劳动力。虽然承担科研项目,为团队创造收益,却通常没有与之相称的收入。一些尝试提高学生待遇的导师还可能面临嘲讽和排挤。而部分导师直接利用毕业进行威胁,对学生进行压榨,甚至对学生进行欺凌和侵犯。在此风气之下,很多导师自然而然的开始让学生参与报销、采购或家务等与科研学习无关的琐事之中。一些学生在忍受长期欺压之后不堪重负,有的放弃学业,有的精神抑郁,有的甚至自杀。然而,高校偏袒导师和少有追责的纵容态度使得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愈加对立。

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为竞争奖学金、保送名额等资源,或为避免受到欺凌,有的送礼讨好教授或辅导员,有的诋毁或利用同学。在学生会中,明争暗斗更为明显。

当学生明白了争斗的要领,也开始赶下教师。近些年,一些学生开始通过扣政治帽子对教师进行打击,比如: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嘲笑中国梦、侮辱四大发明、 鼓吹信仰宗教等。

在压制善良的过程中,高校演变成了中共政治斗争文化的延伸:利益纽带下存在短暂的局部和谐,相互内斗渐渐成为主要旋律。在缺乏互相扶持、宽松友好的环境中,很多知识分子挣扎内耗而身心俱疲,进而缺乏思想碰撞、阻滞探索创新。高校中甚至出现这一景象:师生出国后,成果频出;归国后,则难有建树。

抑制忍——浮躁盛行

缺乏自我约束和克制,而进一步抑制了真和善,高校中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浮躁。

在失去眼前的利益时,很多人开始寝食难安而愤愤不平;在面对自己的困境时,拒绝反省品行和自立自强。越来越多的人盘算着如何走捷径,更快取得竞争优势;越来越少的人追求内心的平静豁达,更好专注科研和教育。

高校校长亦为政府官僚,任期之内急需政绩升迁,无意切实改善高校问题。高校行政缺乏长远考虑,抵触自身改变,而急于引进具有资源的外校教授、笼络海外人才、寻求海外合作、加大媒体宣传等方法掩盖固有问题、完成业绩目标。高校挖人过程中常常不计后果。有的许下难以完全兑现的承诺,导致教师入职后即与管理层产生矛盾;有的诱使海外知识分子损害国外研究机构的利益,导致华人形象严重受损,使得国际研究合作受阻;有的频繁互挖墙角,导致管理层提防教师带走资源,威胁取消“帽子”荣誉、扣留项目经费等。高校宣传也常常好大喜功。例如,为展现教育的成功,跟风本科生发表论文的宣传潮流,让教授配合工作,引导学生投机。然而在此宣传之下,却是很多博士生不能满足论文数量要求而不得不延期毕业的景象。

教师的聊天内容总是离不了房子、项目和“帽子”,难以忍受在名利争夺中落下,用勾心斗角、找关系、戴“帽子”代替真才实学。虽然重视项目申请,但却常常草草结题,科研成果与申请书的描绘总是难以匹配。在科研和教育中,教授们利用青年教师和学生追逐“短平快”成果,甚至有的要求青年教师和学生“锻炼”喝酒应酬;在创业潮流中,不少教授则直接虚假创业,套取政府补贴。如今,中国院士基本官员化,成为了象征最高江湖地位和权力的“帽子”:在科研活动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一边为自己谋取大量项目经费支持,一边壮大自己的帮众门徒。

于是,教授被称作“老板”,为争夺经费资源而奔波,有的甚至变成为了披着学者外衣的流氓,被戏称为“砖家”或“叫兽”;青年教师自嘲为“青椒”,为帮助“老板”赢得争斗,需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但拿着较低的收入;研究生则自嘲是“烟酒僧”,感叹无所学得的同时,而又不得不为了毕业而接受被压榨的现实。

然而,这股病毒般的内耗潮流不仅在高校,也已席卷整个社会。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我们在求学和探索中也曾拥有理想。面对潮流中的乱象,你是否仍在无可奈何中苦守底线;或已在随波逐流中身心交瘁。寻找真相,你会看到真善忍在中国文化里的光辉,找到当前危难的解药。祝你找回真正的自我,渡过中共的毁灭内耗,重拾作为知识分子的荣耀。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