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初中之前,我对大法的认识仅限于奶奶(同修)的描述,只记得要时常念:“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并没有走入大法修炼。尽管如此,师父还是慈悲的看护着我,不让我受邪党文化的灌输洗脑。在上了初中之后,我开始逐渐走入修炼,过程极其缓慢,从听师父的讲法录音到亲手捧着《转法轮》宝书看,就隔了半年多。
由于初、高中学习压力很大,学校的作息时间紧张,导致我学法时间很少,更不可能参加同修们的学法小组,同修们也告诉我,我不用去讲真相。因此,在师父提到“正法时期大法弟子”[1]时,我总是把自己排除在外,认为自己只要做一个好人就行了。
但随着读法的深入,我渐渐转变了这种观念。师父给我安排的修炼道路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修炼我自己,我也代表了我背后的众生来得法。
在粘贴真相资料的过程中,有时我会因为学校有其它的事要做,而把这份资料留到明天。就在前几天的晚自习前,我因为打球而忘记了口袋里的资料,回到教室后才想起来,我正准备明天再发时,脑中便打入了一句话:众生都在等你呢。我顿感惭愧,众生的苦苦等待怎么能因我而拖延?晚自习一下课,我就把口袋里的五、六份资料贴在了学校附近的居民楼中,才坦然的回了家。我悟到:师父给我安排做的就是我应该做的。我一直都走在师父安排的路上。
在高中阶段,竞争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妒嫉心、好胜心也总是干扰着我。看到别人分数高了就闷闷不乐,虽然表面上是为他人喝彩,但内心想的却是:“要不是因为如何如何,我也能比他强”。起初我告诉自己,你这样的想法不对,要做到善。后来我明白,这是假我的干扰,我的本性并非为了成绩而争斗,我站在真我的基点上去否认假我,效果好了许多,但偶尔还会有心理不平衡,我会告诫自己:是你的不丢,不是你的你也争不来。我坚信日后一定会彻底去除这颗妒嫉心,不负师父的慈悲苦度。
在整个初、高中阶段,我的成绩一直居于上游,但较同学而言,我并未学的过于疲劳,反而每天都挤出一点时间来学法。学校的环境真的很复杂,稍不注意就会被争斗心、妒嫉心所牵动,只有每天学法才能保证我一直都在法上。在学校中,我经常能感受到师父就在身边。比如当我看到别人解出难题时心里会感到愤愤不平,想着:“那算什么呀,我能做的更好”。然而在这种心态下我更是解不出那些题目,这时我才悟到:是那些肮脏的思想挡住了我的智慧,我的智慧是师父给的,而妒嫉心是师父要求弟子去掉的,我这种思想应该立刻否定、清除。这样一想,马上心中敞亮起来了,思路也明晰了。在师父的看护下,我一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想有一天我也能把真相告诉父亲,唤醒他明白的一面。
我的父亲一直希望我能考个好大学,用党文化的斗争哲学教育我,干扰我学法。我用来听法的mp3被他发现后扔掉了,每天晚自习下课回家后,他都会等到我闭灯了才去睡觉,这样我就没办法读法。我也曾怨恨他。我认为他这样做是有罪的,但有一次他在跟我谈到过年的时候,说的都是些传统文化,也表达了对当今现状的不满,他说:“现在大家都在忙着赚钱,年味也就淡了”。我猛然惊醒,这才是他明白的那一面,他虽然也在利欲之中,但他是清醒的,他对我学法的种种阻挠并非他本意,或许是旧势力的干扰,又或许是在考验我。
因为未上大学的父亲把他上大学的心愿寄托在了我身上,所以对我要求也很是严格,但是妹妹出生后,却没有强加妹妹过高的期望,看着父亲对妹妹的温柔与对我的严苛,我心中难免有了怨恨。在妹妹小的时候,只要我一靠近她,她就大哭大喊,父亲总会闻声而来,严肃的批评我:“你跟她好好玩,不要总逗她。”我心里很不平,从此跟父亲疏远了很多,甚至一次因为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学大法后,我渐渐的放下了对父亲的怨恨与对亲情的执着,师父讲的法理让我明白我所经历的一切都照应着我的某个执着心,当我把心放下,不再怨恨,不再索取,释怀的面对家人时,一切都向好的方向扭转了。
现在妹妹也能与我溶洽相处,父亲也以我为他的骄傲。我知道,前世的恶缘在大法中消失殆尽,在师父的安排下,我相信一切考验都是为了我提高而来的。谢谢师父一直点化我,让我一直走在大法中。
师父讲:“慈悲能溶天地春”[2]。我每次出去粘贴资料时,都会默默的求师父加持让看到这份真相的人醒悟过来,每一份资料都是大法弟子的辛勤劳动的结晶,那也是世人得救的希望。
师父无限的慈悲救度了无数大法弟子,我们大法弟子也应该用慈悲去向世人讲述真相,一份不干胶,一份《明慧周报》,我都希望他们能被有缘人看到,弟子所能做的实属有限,但有时重复路过某个楼道,看到数天前的不干胶依旧贴在原处,我知道是师父在鼓励我,那种看到众生得救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超出常人间的一切快乐,是一种殊胜、神圣的喜悦。
我的修炼还有很长的路,弟子深知自己学法少,离师父的要求相差甚远,弟子一定会在今后,坚定的在大法中修炼下去。
感恩师父的慈悲苦度!
本文只是个人的经历与浅悟,不在法上之处,恳请同修们慈悲指正。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北美巡回讲法》
[2] 李洪志师父诗词:《洪吟二》〈法正乾坤〉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2/11/7/20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