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处长说:“你赢了”
大法要求我们按照真、善、忍宇宙特性做个好人、更高标准的人。得法初期,我是从事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当时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人们都在追求金钱等物质利益,在建筑工程中,更是乱象丛生。
我们单位是体制内建设单位,也就是甲方,花的钱都是国家资金。施工单位为了利益,用尽各种办法对甲方人员小则送礼品,大则送金钱。所以,在工作中,是为私还是为公,是对每个参与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检验。
修炼大法使我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反映到工作中就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单位将工程结算这个把关的工作让我负责。我按着修炼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为社会不良风气所动,工作中坚持原则,拒收礼金,不讲人情,为单位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基于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单位不仅让我负责新建工程的结算工作,还让我负责全单位的后勤修缮工程、园林绿化等工程的结算审核工作。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有一句话叫做: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尤其是在建筑工程中,人们更是认为是肥差。其中各种不正之风及腐败现象环生。我们这个单位几年间从主管领导到处级领导,从科级干部到普通工作人员,除了我之外,都受到检察机关的询问调查。有的退赃,有的写情况说明,还有一位被起诉,一时间轰动全单位。
一位老处长见到我说“你赢了”,我当时一愣,他接着说:“你们单位全都被检察院找去调查,就没找你。你不就是赢了吗?”
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修炼了法轮大法,才能够做到一尘不染的。正如师父所说:“有些记者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一亿多人学这个功呢?我刚才讲的话就是对你们的回答。这是人间仅剩的唯一的一块净土。这里能使人真正的道德高尚,能使人变好,能使已经变的非常不好的人从新再回归到最好的状态中来。除了大法以外,请问现在哪里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这里能做到,所以就有那么多人来。”[1]
那时单位内部审核制度刚开展不久,我们单位负责工程的内审人员,也没经受住诱惑,因受贿被判刑。这样,单位的工程及修缮项目的内审岗位就出现空缺。有人见到我就说,是要调你去这个岗位?我说不知道。因为没有任何领导找我说此事。
就这样,过了大概一年的时间,一天,主管处长找我谈话,对我说:“单位办公会上,领导决定让你去内审岗位。他们一直让你过去,我说,这边工作没完,就一直拖着,现在看来也拖不了。这边工作你就交待一下过去吧。”
就这样,我又走上了内审岗位。
“就你一个人是被请来的”
当时还没有社会审计,内审岗位是单位对内的最后一道把关窗口。在人看来,很有权力,因为你审核签字后,没有人复核,(因主管领导不懂专业)对方就可以拿到钱。
我按照师父的教诲,立足做好本职工作。可是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被中共邪党变异的思想搞坏,面对世风日下的社会风气,工程审核中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内审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说真话,办真事的原则,认真仔细的对待每个工程项目,不分项目大小,都认真审核,得到领导与同行的认可。
一年后,单位重组,总部机构大调整。下面单位不再设内审部门,人员竞聘上岗。当时让每个人申报,是去总部,还是留在基层。当时我考虑到自己从事此工作时间短,总部又是几个单位人员重新组合,要求高,并且是差额上岗,我从修炼人角度出发,觉得自己还是留在基层,做一些普通工作,当时就没有申报总部。
总部内审部门新任领导,已将下面各单位的人员情况统计,并到下面各单位走访。就在个人申报结束后,我接到总部内审部门新任领导打来的电话,他问我为什么没有报总部?我将自己的想法对他讲了。他说,根据他的了解,还是邀请我到总部工作,总部需要我这样的人,让我再考虑一下。
我不知当时我们单位的领导怎么向他介绍我的情况。同事听说,也对我说,人家领导特意给你打电话,你还是去吧。这时,我也在犹豫。因为此工作的难度很大,但从修炼人的角度出发,还应从工作出发,而不应该过多考虑个人的得失。
过了几天,总部领导看我没回信,再次给我打电话,这次态度更是诚恳的说:“你不要有顾虑,相信工作有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答应他了。我说:“我的申报表已报上去了,没法更改。”他说:“这你不用担心,我去跟组织部门说。你准备一下述职。”因为当时每个应聘者都要求述职。
述职是在总部由新组成的内审部门的领导任评委,我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最后诚恳的说:“因为这次是竞聘上岗,如果名额紧张,我希望领导优先其他人。”就因为这句话,当时在场的后来我们的科长说:“前面讲的都挺好,最后这话讲砸了。”意思是你不应这样说。我当时的领导也对我说,总部的评委问他:他说后面的话是啥意思?我们领导说:“他这个人就是这样,总是为别人着想。”
就这样,我走上了总部的内审岗位。一次单位聚会,一位科长对我说:“咱们单位十五、六个人,都是竞聘上岗的,就你一个人是被请来的。”我想,可不是吗?从处长、副处长、科长到一般员工,都是层层竞聘上岗的。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加拿大法会讲法》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2/10/6/20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