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色彩的奥妙(4)

更新: 2022年01月14日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二一年八月十五日】(接前文

金与黄

如果说哪种色彩在各国的传统中都能被普遍认可,那一定是金色了。不过,现在很多人一看见“金”字就会想到钱;甚至一些人为了表现出藐视钱财的态度而有意排斥这种颜色;还有人看见金色就会在第一时间作出“张扬”、“乍富”的评价……其实大可不必。事实上,不执著于钱财的人对财富的态度是平和的,也不会一看到金就条件反射地联想到钱。当然,在经济社会,黄金确实与财富有关。但从古至今,这种物质始终能在人类社会稳居高位,以至于人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不得不承认它的价值,也不是无缘无故的。

即使早在原始社会或文明初期,世界各地也都不约而同地视黄金为尊贵的物质。据远古的文字记载,在那些年代久远的古文明中,人们都尊崇黄金,但这种态度却与现代的贪财拜金思想无关,而是源于对神的敬仰。

由于留下了较为丰富的遗迹和史料可供研究,学术界对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古埃及为何尊崇黄金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得益于数千年悠久的神传文化,古埃及人从他们灿烂辉煌的文明中承传到一个天机——黄金是神的身体的残骸,具有永恒不朽的特性。

从表面空间看,黄金这种来自高层生命的残骸在超新星爆发或中子星碰撞中散落,从天而降,坠于凡尘,其来源都是超出人类层次的,与普通的金属元素完全不是一回事。现代科学已经能制造很多高科技材料,也多次尝试过“人造黄金”的实验,却连一克真金都没能造出来,因为在本质上存在着一个境界的天堑。

古代真传的炼金术(Alchemia)都要求炼金士必须在心性上达到极高层次的彻悟,否则毫无成功的可能。炼金术中讲的“贤者之石”(Lapis Philosophorum,也译作“哲人石”)从字面的名称上就已经告诉了术士们需要修成“贤者”、“哲人”,而这里的“哲人”也不是今天人们概念中的哲学家。我在( 《混乱的神话与传统的哲思》 )中谈到过哲学(Philosophia)一词意为“智慧之爱”,从这层意义上看,哲人即领悟了“智慧之爱”的慧悟者,也就是西方修炼中的觉悟者。历史上有些研究炼金术的人,并没有得到过什么真传,而是出于贪财的心理,通过些许粗陋的化学实验或一点世间小道的手段,就妄图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幻想依靠凡尘的技术制造出神佛层面的物质来,那怎么可能?

在修炼界,金所蕴含的意义与现代经济学或物理学上的概念已然是天渊之隔。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佛的描述,皆与金有关:寺院里的佛像多用“金装”,因为佛是“金身” ;过去道家讲修炼“金丹”,修成“金仙”。这些理论与古埃及人的认识不谋而合,神佛那种“金”的概念早已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因此也不属于五行中的金。

人间的黄金虽然没有高层的那么纯净,但毕竟其神圣来源与俗世凡尘天差地别,所以黄金自古就被认为具有驱邪的能力,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写着它能“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金色则被视为高境界的象征,超越了前面所说的“五色”的概念,具有神圣、尊贵、高尚的特质。同时,黄金拥有非凡的稳定性,而且质地柔和,这也赋予了其色彩恒久、稳定、中和的象征意义。

从色彩学上看,金的颜色其实是由多种不同的渐变色彩共同烘托出来,建立在黄金质感基础上的一种整体性的色彩感受,而并非普通的单色。不过由于其整体色调偏黄,人们便容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把物质称为“黄金”,把颜色称为“金黄”,金这种物质就与黄色相联了。

东汉刘熙的《释名》中写道:“黄,晃也,犹晃晃,像日光色也。”敬天知命的古人自然非常尊崇这种从天而降、普照大地的光色。唐朝的《通典》里也有“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的说法。可见,在古人看来,黄色是象征着中正平和的美丽色彩,承载着来自上天的品德,是最为醇美的颜色。今天遗留下来的明清皇宫、太庙及其它皇家建筑,屋顶都使用黄色建造,也是这个原因。

除了承接天德外,大地整体也偏黄色调,正如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说:“黄,地之色也。”大地属土,因此五行中就把五行之土与黄色联系在一起了。由于五行同时也对应着五个方位,所以前面谈到的“五色”在传统中也被称为“五方正色”,即东方之青(对应五行之木)、南方之赤(对应五行之火)、西方之白(对应五行之金)、北方之黑(对应五行之水)、中方之黄(对应五行之土)。

黄色作为中心正色,上承天德,下接地德,因此被视为位居诸色之上的正统中和之色;同时,在《易经》中有“黄裳,元吉”的说法,就是说穿黄色的衣服吉利,所以中国皇帝的龙袍慢慢便采用了这种祥瑞的颜色,尤其是从隋唐时期往后,黄色龙袍一直受到重视,成为传统。

(待续)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