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神话与传统的哲思(4)

更新: 2021年12月10日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一年六月七日】(接前文

宗教与哲学

古希腊的宗教与神话有很大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宗教往往选择神话与文化中有更多训诫意义的部分,才能起到教导民众的作用。严格地说,由于当时的人皆认为信神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那个时代并没有“宗教”一词,也没有现代人对宗教的概念,但为了在语言上方便表述,学术界便一直延用了“宗教”这个词。

有时候,我们也能看到另一个词,就是“哲学”。笔者在《从一段艺术史看人类思想的变迁(2)》中谈到过,古希腊的哲学在当时并非今天人们所认为的学问,而是类似一些流传下来的修行门派、修炼方法,也有现代学者将其与释迦牟尼佛和老子传出的修炼法门进行类比。从这个意义上看,古代哲学与宗教并没有多大区别,这种观点在学术上也是成立的。

以毕达哥拉斯主义(Pythagoreanism)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因为现在人们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归类为哲学家,很多人就认为毕达哥拉斯主义是一种学术上的哲学流派;但由于其理论中又包含大量涉及宗教或神学的内容,所以当学术界谈及希腊宗教时,这个哲学流派又被归类为宗教门派。

希腊神话传说往往注重的是故事性和娱乐性,因为智慧匮乏的凡夫俗子们习惯于按照人的逻辑和各种执著乱编故事,在剧情中把众神人情化、人味化,甚至邪恶化了。而当时的一些先哲和处于较高尚时期的部分教派,却不会对胡编乱造太感兴趣。德尔斐(Delphi)的阿波罗神庙入口处刻着三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凡事不过度” 、“妄立誓则祸近”,就显示出宗教不同于神话故事的劝诫特点。

当然,也有不少起负面作用的。例如厄琉息斯秘仪中要求讲黄色笑话,在一定地点要求参加仪式的人群大声用下流的粗俗脏话交流等等。尤其是到了后期,民众处于整体道德崩溃的时代,所有的行业也都乱来了,比如史上记载的爱神神庙大肆淫乱等情况,就不多说了。

图: 法国建筑师图尔奈尔( Joseph Albert Tournaire)根据德尔斐(Delphi)的阿波罗神庙遗址所作的复原图,绘于1894年 。(网络图片)
图: 法国建筑师图尔奈尔( Joseph Albert Tournaire)根据德尔斐(Delphi)的阿波罗神庙遗址所作的复原图,绘于1894年 。(网络图片)

古希腊宗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重视神谕(Oracle)的启示。不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民众,当遇到较为重大的事件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都会去相应的神圣之地(一般都是去不同神祇的神庙)来寻求启示,而相应的神祇如果接受朝拜,则会降下神谕予以解答。最常见的传达方式是通过祭司或神庙专职的预言者转译成人们能听懂的韵文,以诗句的形式告知祈求者。据记载,德尔斐神庙里的阿波罗神谕是被普遍证实最为灵验准确的,因此那里从公元前八世纪开始就成为古希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信仰中心。

圣人苏格拉底在世时,德尔斐的神谕便明言: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的人。然而,神谕的非凡评价却激起了大量的妒嫉;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导致苏格拉底被莫须有地指控为不敬神灵和蛊惑青年,在五百人陪审团的投票下被判处死刑。

图:当代希腊国立雅典学院(Academy of Athens)前的苏格拉底雕像,作者为十九世纪雕塑家德罗西斯(Leonidas Drosis)和皮卡雷利(Attilio Picarelli)。(网络图片)
图:当代希腊国立雅典学院(Academy of Athens)前的苏格拉底雕像,作者为十九世纪雕塑家德罗西斯(Leonidas Drosis)和皮卡雷利(Attilio Picarelli)。(网络图片)

在那个人人都信神的时代里,那些陪审团的成员和无端妒嫉仇恨苏格拉底的人都是相信神灵存在的,但这一点并不能改变他们打着敬神的旗号泄私愤、杀害圣贤苏格拉底的事实。

出于私欲而对圣者下手的事情屡见不鲜,西方最著名的是《圣经》里记载的希律王屠杀婴儿的故事:希律王听说出现了新犹太人之王降生的天象,视为威胁,于是派人寻找。然而派出的人得到天使的提醒,没有回去向希律王报告就逃走了。希律王找不到耶稣,便下令把耶稣家乡伯利恒那里所有小于两岁的婴儿全部屠杀了。

这类例子古今中外都不少见,当权者因为相信有王者降生人世就大肆屠杀,或者通过解读预言猜测哪些人可能是未来天子就妄开杀孽;历史上的主教、方丈等神职人员中不乏贪婪败坏之辈,但其中很多人真的相信神的存在;在无神论的中国,多少贪官污吏都坚信风水等等被官方定性为“迷信”的东西,可是相信这些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会贪污腐败了……

诸多的事例都指向了一个问题:一个人如果不下功夫去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心性,即使相信神的存在也不一定就意味着道德高尚。道德并不是一个相信什么存在或不存在就能简单评定的概念,而是涉及到人的行为准则、规范,以及为人处世方方面面所贯穿的品行、观念、心境的整体。而且严格来说,如果一个人相信神的存在却无视神对人道德品质的要求,那么这种“信”也似是而非,甚至是变异的,并不算真信。

古代的先贤们无一不是重视道德与心性修为之人,这与今天只以表面的学问、技术来衡量人的价值区别很大。举个例子,比如“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约为公元前624年至公元前548/545年间 ),现代人都只看重他如何精通天文地理,如何开创了米利都学派(Milesian school),把他作为西方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哲学家来看待,但实际上他所做的事情是对大众的道德教化,他所掌握的,与其说是科学知识,不如说是超能力更为贴切。

由公元前五世纪的希罗多德(Herodotus)编撰的《历史》(Histories)书中记载,大贤者泰勒斯准确预测了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发生的日全食;在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著作《政治学》(Politics)中则讲述了泰勒斯在冬天就预测到来年的橄榄大丰收的事迹。现代人都习惯于把这些准确的预测归结为泰勒斯的科学知识丰富、经过仔细计算判断出来的,甚至还有现代人称他为“科学之父”。但为何不想一想,在没有任何现代仪器辅助,而且科学极不发达的2600年前,一个古人如何能做到准确预测具体事件这一点?

与其牵强地将这些事迹附会为科学的功劳,不如大方承认它们明显带有先知预言的特征,其实也是为了教化人心。就拿亚里士多德所叙述的内容举例:大贤者泰勒斯在俗世中的工作是经商,但由于他投入了很多的金钱和时间用于寻求真理与研究哲学,导致自己变得越来越穷却毫不在意,因此引起了不少人的指责,认为哲学毫无用处。

为了扭转人们的观念,泰勒斯在冬季便预知了来年橄榄会大丰收,于是以很低的成本垄断租赁了米利都(Miletus)和希俄斯(Chios)的榨油坊。因为无人竞争,他在第二年通过出租榨油坊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亚里士多德表示,泰勒斯以此证明了:“只要哲学家们愿意,就很容易致富,但这并不是他们的追求。”

(待续)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