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

更新: 2019年03月27日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七日】信者,诚也。一般人认为的信就是诚信。“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更是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一直以来都作为规范人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准则而存在着。从古至今,诚实守信践行诺言的不乏其人,比如季布的“一诺千金”;而失信于人招致祸患的莫如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

在现今这个诚信严重缺失的社会信用危机中,跟现代人谈“信”,已经是无力回天的事情了。而我们作为修炼人在感叹人类道德下滑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师尊提到:“每个人也别怨别人,人人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

我在最近的一件事情上终于发现自己经常的失信,而失信的对像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

去年十月份,以前的一位同学向我借钱,本意我是不想借给她,可想到我给她讲过真相,做了三退,人家有困难,不帮吧,怕她对大法不理解,也体现不出来修炼人的“善”(我已经悟到我这其实不是善,是为做好事而做事),于是借给了她几万元钱。她当时很轻松的说十天左右就能还上。结果过了一个月没动静,我借出差的机会找了她一次,她当即表态第二天一定还。几天过去了她仍没还,我有点不耐烦了,她这是典型的不讲信用嘛,于是打电话催要,她用了各种理由解释,而且说话间竟毫无歉意。问她什么时候能还上啊,她说三月上旬吧。于是拖到规定的时间,她告诉我马上能还了,可我等了一天款都没到,答复是钱用在别处了,还我的钱只能再往后拖一天。

这件事开始引起了我的思考,这不对呀,修炼人碰到的事情都不是偶然的,向内找吧,哪里有漏呢?

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修炼后尤其重视这个问题,我没有失信于谁,对谁承诺的事情没兑现呀?于是再继续找,继续找,终于找到了,原来是失信于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晨炼,我每每听到同修天天早上都能起来,就信誓旦旦的表态说:我也要起来炼功。可往往坚持不了几天就松懈了。定好三点半闹钟,经常是拖到四点,拖到五点,有时到六点前才能起来。每天都是算算时间够炼第几套的,剩下的白天再补,还以为别人不知道,所以也从来没有过羞愧感。

我这种失信于自己的行为跟我同学借钱不还,一拖再拖的不守信用有什么区别呢?

再比如自己曾定过计划,每天背法。其实这就是一个承诺,对自己的承诺。开始的时候感觉很轻松,可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不那么简单了,经常会因为这个事情那个事情把时间占用了。我也就给自己这样一个理由,那样一个借口。这样失信于自己的行为好象还挺合情合理,于是自己从来没有察觉过,更没有重视过。

老子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孔子在《论语》中也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诚信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有诚信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而这个守信,失信的对像不光指别人也包括自己。

以上是我的个人感悟和交流,不妥之处还请同修指正!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转法轮》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