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评论太重要了

更新: 2018年02月27日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个人现有层次理解,讲清真相,包含了讲清事实和讲清道理。讲清事实,形成文字就是新闻报道、资讯,明慧文章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写作交流;讲道理,形成文字,即为评论文章,比如时评、杂文、夹叙夹议等等,这方面的明慧交流文章还比较少。

说清事实、说清道理,是我们大法弟子十八年来天天在做的事情,积累了大量经验,明慧网有大量同修讲真相体会,其中包括了很多评论方法,可谓是“口述评论的杰作”,都值得我们借鉴、积累,本文只是总结了一些文字写作方面的个人认识,抛砖引玉。

重视评论的写作,绝对不应低于新闻报道的重视成度。

红朝乱世,众生对“是非”已然麻木,对“道理”已然混乱,这是旧势力的安排和淘汰人的“依据”,也正是世间的邪党、共产主义存在的最终目地——让人道德低下、不明善恶,从而被宇宙彻底淘汰。

让众生懂得真正的道理、明白善恶,是救度众生的关键。个人所在层次理解,一个不懂善恶的生命,留存于世等于留了一堆垃圾!能分清好坏,是众生留下来的最基本条件。

大法弟子讲真相,就是要让众生明白大是大非、懂得最基本的好坏,明白真善忍是好、看清邪党是坏,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才有可能认可大法、才有可能退出邪党,从而被救度。

我们把大法的美好真相、邪党的邪恶事实,呈现在众生面前,许多人本性犹存,当即醒悟。但是,在邪党社会中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变异的党文化灌输和熏染了人的身心,严重的影响着生命的觉醒,看到事实也给邪党找理由。所以,破除人的邪理歪说、论述真正的道理,是讲清真相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从讲真相媒体的专业化角度来说,评论最能展现一个媒体的思想、灵魂、活跃度、生命力,评论的质量直接反映媒体的质量,可以帮助深化新闻事实、揭露邪恶、让邪恶无处遁形。

评论能够把道理说清、能够把邪恶歪理驳倒,能够让人明白善恶正邪,所以,我们大多讲清真相的资料都带有评论,甚至每篇新闻报道都带有或多或少的评论内容;评论在讲清真相上,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评论的写作绝对不应低于新闻报道的重视成度。

从目前的明慧的评论数量和质量上看,还有待我们做的更好。

常人社会中,一篇好的评论,可以改变社会舆论的走向,一个好的评论员与其媒体可以吸引无数读者、观众、听众。我们的媒体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能借此救度更多众生,所以,花费一些时间精力探讨,还是相当必要的。

本文只是写了一些“点”,没能写成一个面、一个系统,希望有能力的同修补充、指正。

第一部分 重点谈一谈“评论的开头和标题”,因为好的题目和开头能更大限度吸引读者注意力、找到说理的最佳切入口。当然,开头和标题的确立,也是整体结构和风格的综合表现。

第二部分 说说评论写作的一些个人浅见。

第三部分 简单说说论证的严密性,摘录网络上一些基本知识,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 评论的标题

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可关注的东西太多了,可谓眼花缭乱。据最新统计,大陆单单微信公众号就有2000万个。超量信息占用了众生大量时间、精力,甚至大法弟子有时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影响,何况普通世人。

由此可见,当今时代的信息的刺激性和丰富程度到了什么地步。所以,我们要清楚目前人们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状态:他们是在各种信息诱惑下、在有限的精力下来选择信息的。如果我们的选题、尤其是标题,不能让人觉的与众不同、不能让他觉的有价值、话题切入的角度不“入味”,就很难引起他的关注。

也正因为信息过剩,人们排斥信息的“能力”非常强大。中国观众换频道7次/秒;再比如,大陆的微信公众号大多降低到5%左右的打开率(这还算好的公众号),也就是说,即使有一百个用户订阅,也只有五个人打开。人们对很多信息处于一种麻木和高度防御、规避状态,可以形象的说,一个人所能接触到的信息的99%都被淘汰了。

引起人关注的第一要素就是标题,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迎宾员,我们做不好这个关键的一步,世人就“秒杀”了自己听真相的机会。所以,确立题目、吸引读者是文章发挥影响力的第一要素。

当然,确立标题,也与文章选题、文章结构、文章风格息息相关,需要综合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把握好题目等于把握好了整体。

下面,我们举例说说确立题目的方法,个人认识,仅供大家探讨。

大视角、正面直击

此类选题一般都是大视角、严肃大话题,比如:

《诉江大潮势不可挡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反迫害十六年和平理性 八万人诉江维护正义》、《诉江大潮势不可挡 反迫害再铸辉煌》、《诉江大潮 让历史回归正道》、《逆天理 行大恶 江泽民和中共走向灭亡》

优点:表达效率高,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你在说什么。反过来说,如果看半天,也不知道你要说什么,很多人就放弃阅读了,除非你的噱头、开头确实精彩、很吸引人。

此类正面直击邪恶的文章选题是必须有的,因为我们大法弟子必须对大善大恶有一个基本态度。

缺点:话题比较大,不容易驾驭。而且,不容易说全面。也因为话题比较沉重,没有写作经验的话,文章就容易生硬、给读者说教、灌输、粗暴下定义的感觉。

观点明确的标题,对某些人的心灵有时会产生震撼,从而在重锤之下有所清醒。但是,大陆人中毒较深的人非常之多,而此类文章属于“提前下定义”,会让此类人看到题目和开头就反感而放弃阅读。

一篇文章不可能适合所有人,但是,如果我们的正念强,再讲究一点写作经验、考虑读者的心态,读者群的范围就会达到最大值。

以小故事开头

先生动的讲一个小故事,吸引读者,再引导到比较郑重的话题。

举例:《傻瓜打酱油的故事》

以小角度、个例现象开头

从一个现象或作者个人的经历说起,比较亲切、轻松。尤其是正在困惑人们的社会现象,让人想解开心结而打开阅读。

举例:《“年味儿”去哪儿了?》,《“幼儿园”咋变成了“药儿园”?》,《女警察的转变让中共恐慌》,《这张请柬吓着了谁? 》,《从公诉人“腿在发抖”说起 》,《“先点火,又灭火,以为拍电影”》,《山东省一些官员为何害怕真相展板?》,《为何鲜见中共媒体报道器官捐献者?》,《为什么不请律师就轻判、请了律师就重判?》,《中国人为什么比外国人挣钱少》。

题目小一点,写的实在一点,容易把问题讲的透彻。而且,一篇评论,善于选取新的角度,会使人产生新鲜感,便于论题从广度、深度上步步展开。所以,有人建议选题要做到:选取“人人心中有之,人人笔下却无”的新内容。

结合社会热点新闻,最容易引起读者注意

举例:《从震动中南海到亮相美国国会的红手印》,《台警抓捕“爱国同心会”成员,告诉大陆民众什么?》,《从六百墨西哥警察学炼法轮功说起》,《从台北市长保护法轮功学员谈起 为什么?》,《央视这三人为何皆得癌症而死?》,《从《华侨时报》败诉看中共海外代理人的结局》。

“制造”关联

如果手边没有刚刚发生的新闻热点,你可以试着寻找一些“矛盾冲突”的元素,把它们放到一起,也就制造了一个具备“新闻热点”的标题,会大大增加了读者的关注度,也提升了艺术品位和可读性。

举例:

《同一条街上的“避难所”和“集中营”》 (关联,赋予了历史的层次感)
《从台湾六千人排字反观大陆的串门遭绑架》 (对比、关联)
《杀人者的琴声与施暴者的狂笑》(对比和悬念)
《雷锋的照片与“天安门自焚”的录像》(类比)
《郑祥星之残与高蓉蓉之死》(类比)

如果是单一的理论性结论,就会比较枯燥。通过对比、关联,构建了“艺术化的兴趣元素”,而且会帮助读者从现有的共同认识过渡到一个新认识,是一个桥梁,比较循序渐进。举例:

《灭绝犹太人与消灭阶级敌人》,《“希特勒就是法律”与“党比法大”》,《“610办公室”和“中央文革小组”的异同》,《“中国奇迹”与“德国复兴”》,《“北京奥运”与“柏林奥运”》,《纳粹的社会团体与共产党的群众组织》,《共产党的歪理与纳粹的邪说》,《“第三帝国的语言”与共产党的“党话”》

具备“违反常情常理”、“不同于平常”的戏剧化元素

《打手的哭泣》,《“六一零”头子三躲法轮功》,《从索要子弹费到贩卖人体器官》,《杀人者的琴声与施暴者的狂笑》,《明慧编辑与610人员的对话》,《中共的酷刑是“国家机密”》,《不敢吹嘘的“胜利”》,《法律,法官的绊脚石?》。

在邪党社会的现实中看,这些本身都是反常现象,正是这个“反常”才构成了悬念,吸引读者,也提升了文章的艺术性。

打手是强者,但却在哭泣;杀人,却配有琴声;610是迫害法轮功的暴力工具,却在躲避手无寸铁的法轮功学员;明慧编辑与迫害法轮功的专职人员在对话,这些“元素冲突”都提取的很好,赋予了戏剧化效果,也产生了悬念和艺术价值。

标题,尽量不泛泛而谈

标题,应该把最有吸引读者的“看点”放上,所以,尽量不要泛泛而谈,宽泛的标题、大而全的标题,一般就没有矛盾冲突、没有触动的“兴趣点”,也就不容易吸引读者。

举例:《民心所向》,《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公平与不公平》,《清明追思》,《选择》,《说勇》,《一叶知秋》,《语言的力量》,《和朋友的一段对话》,《生命的选择题》,《从曹刿论战说起》,《从共产主义说起》,《“您损失了什么?”》。

当然,我们的文章如果出现在明慧网、综合真相资料,读者都知道是法轮功的内容、揭露邪党的内容,可能会吸引一部分反感邪党的读者。但是,如果你的文章出现在常人媒体(或常人媒体转载)就会突显文章的平淡,容易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

尽量不用《由什么想到什么》,《什么什么之我见》,《论什么什么之我见》。比如《xxx的下场说明了什么?》,《“xxx事件”说明了什么?》,应该在文章中提炼出能表达主题、引发读者思考、引起强烈兴趣的文字。

当然,如果不能写出更好的标题,这样的标题也是比较保险的方法,这个需要自己把握,不走两个极端。

善于用问号

标题多设立问号,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思索,引导更多层次的启发。

比如,《对中共无神论说“不”!》,也可以修改为《 为什么对中共无神论说“不”?》,比如,《善良终将战胜暴虐!》,也可以修改为《善良,如何战胜暴虐?》《善良终将战胜暴虐,为什么有人不信?》,让标题更具启发性和争论性,不直接强给读者一个生硬的定义。适当时机使用祈使句,平时尽量用真心讲道理的中性语态,可能更适合中毒较深的大陆人。

再如,《中共批孔的邪恶用心》,可以修改为《中共为什么跟孔子过不去?》启发读者去思考,呈现出作者的心态的理性和平静的,可以交流的。

在文字上做个“小游戏”

文字的巧妙重复,会带来戏剧化效果,让人产生兴趣。

举例:《“直通中南海”与“围攻中南海”》,《“自动离团” 人离命没离》,《“阎王”与“阎王班”》,《“幼儿园”咋变成了“药儿园”?》

互文,对仗,押韵,都可以作为题目的“修饰”、小游戏。

用借代、比喻,可以制造悬念,增加艺术性和新鲜感

《心中有正义 布衣又如何?》,《带你飞离灾难的“翅膀”》,《“口香糖”的悲惨命运》,《二亿人三退 历史给中共插上了亡命牌》。

使用代用名称、借代,升华了内涵,赋予了品味。

提出比较新的观点

用比较吸引人的观点作为开头,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中共邪党的大陆环境中,稍微敢擦边批评中共的,就会被删、被过滤。但是,相生相克,许多民众看不到真正揭露邪党的文章,就会有这个方面的“饥渴感”,而法轮功敢于揭露中共的资料就会成为他们“久旱后的甘霖”,比较犀利、穿透力强的观点更是这群读者的最爱。

《有感于“骂中共土匪,那也是对土匪的侮辱”》,《中共是“反华势力”》,《劳教虽已废除 恶报却不会停止》,《您知道中共党徽藏着什么秘密吗》,《翻墙改变生活》,《为什么不请律师就轻判、请了律师就重判?》,《如何对待法轮功,是甄别中国违宪审查的试金石》。

文字细节的推敲,尽量让人轻松易懂

如果一个题目比较拗口或稍微不易理解,就会增加读者的“畏难心理”,他们可能会觉得阅读成本(时间和精力就是读者的成本)太高了,而且,现代人总在强调“轻松的阅读体验”。

人对文字符号的接受能力是有极限的。有传播学的学者认为,一句话最好不超过三个词组。举例来说,广告效果好的户外大型商业广告,一般每行(或每句)不会超过三个词组。每句话包含词组过多,就不能在一两秒内看懂,因为需要动脑筋辨别,人就不愿再看了。在动脑筋的情况下,去看广告或多余信息,人们普遍没有这种耐性了。

所以,一个题目里,不要有太多的词组,更不要有看不懂的名词;不要让情节转换太复杂。举例,《“遭暴闹心”与“噬指痛心”的启示》

“遭暴”,“闹心”,“噬指”,让人比较费解名词和名词之间的逻辑,不便于理解的名词最好不要超过两个。而且,这些词比较沉重,就更加重了读者的阅读阻力(不过,个人认为,即使这样稍有一点瑕疵的题目,也比乏味的题目好很多)

长标题有实用价值

目前,网络文章的标题越来越长了,这确实有其实用价值。因为标题越长,信息量越大,吸引读者范围就越大,满足不同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长标题有利于搜索引擎搜到,因为关键词的数量增加了。

语感

写作的高手都在强调语感,因为,语感好的作品就像是朗朗上口的歌谣,会迅速感染人。

举例:《不畏暴政行大义 敢问红朝要天理》、《乱世中原谁最美?》、《中共脆如纸!》都有一定的文字韵律,听着看着都比较“痛快”。

一个题目、一句话,如果带有韵律,有高低起伏的平仄声音节奏(读者是在心里默读的,有声音感受),就会带有感染力,增加读者愉快的阅读体验。

举例,《中共的罂粟花与北京暴雨作秀》,《“波兰是和平的敌人”与“天安门自焚”伪案》,制造关联效应本身都是非常好的思路,但是,前后结构不对称,语言的流畅性上也就有了阻塞,不能朗朗上口,是好作品的一点遗憾。

“中共的罂粟花”是一个名词,“北京暴雨作秀”是一个行为动作;“波兰是和平的敌人”是一个结论或引用的话,而“天安门自焚伪案”是一起案件,这两者放在一起,文字的结构不够规范,表达上感觉不够顺畅。而且,他们之间的逻辑是什么,没能让人在字面上找到,在文字的艺术性上就稍微逊色一些。所以,在文字的语感上也就不够顺畅。

举例,《当被质问“你是不是热爱国家”时》

细细看,这个句子能看懂,但不是最简洁的句子结构。“当”“被”都是副词,起承转作用的,连续两个承转,再加上“是不是”的疑问,就更增加了大脑分析的成本。最简单的修改,可以是《一个经常听到的质问:你爱不爱国?》,分解成两个普通的标准句子“一个经常听到的质问”“你爱不爱国?”,都是一眼就看懂的句子。

举例:《谁剥夺了她拒绝聊天的权利?》

从句子的结构上说,如果是“谁剥夺了她聊天的权利”这样的主谓宾结构,是比较标准的,一眼就看懂。但是,里面加入了动作“拒绝”,而“拒绝”又是与“聊天”相反的动作,读者在一两秒之内看懂就有点难度(虽然细细读题目可以看懂,但不是最好)。

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修改的话,可以加一点解释过渡,比如,《你不想聊天,不行!必须聊!——谁剥夺了她拒绝聊天的权利?》

古人的诗词名句,都具韵律之美。新唐人有的评论员在节目中,表达流畅、语言节奏轻快、穿透力强,许多节目评论恰似文艺贯口,又似喷薄而出的清流。观众此时愿意随着这股清流一起快乐的奔涌,原有的思想早已抛之脑后,在评论员的音律节奏中疏通了思想管道。

关于语感、韵律的要求,听着好像有点难,其实,写好文章后,放声朗读出声音,就能听到好坏了。而且,这一点做好了,确实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最近,我无意中看到,一位大陆曾诋毁过大法的名人转发新唐人评论员同修的视频,并评价“此人水平简直太高了”。

我觉的,这位评论员分析透彻是一个方面,语速、语感更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方面。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文字也应该注意这个方面,会有助于写出更好的评论作品。

本文没有刻意去创新标题而吸引更多同修注意力,因为本文交流的对像是经常写作、有意愿探讨的同修。当初,《给咖啡加点糖》和《“济公吃肉”谱前奏》投稿明慧网时,为了不影响其他同修的精力,避免不参与写作的同修阅读而耽误了时间、精力,所以,文章都加入了副标题,《给咖啡加点糖——从题目和开头入手,挖掘真相文章的可读性》,《“济公吃肉”谱前奏——谈文章开头的多种形式》,注明是探讨写作的。

但是,后来发现,这样的标题还是吸引了许多同修的注意力。所以,后来的《写作思维:开阔一些,再开阔一些》等探讨写作的文章就故意弱化了兴趣点、缩小了读者范围。

这可以说,是从反面再次证明,题目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所以,我们经常写作的同修在构思题目上,一定要下些功夫,事半功倍!

我们对世人要最大限度的救度,就要最大限度的吸引读者。

第二部分 评论写作的一些个人浅见

1.论证要严密、细致

有一篇文章评论谈到:怪坡现象充分证明了牛顿“万有引力”是不存在的。文章举例怪坡现象后,就直接下结论说:“这个没有别的解释,完全说明万有引力不存在。”

从表面上看,作者会认为自己这个推理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你如果问问身边的常人,或网络搜索一下常人的看法,就会发现:大多数人都在用固有的科学观念来推导这个现象,比如:“这是视觉错觉”、“这是科学范围内的重力漂移”、“这是磁场效应”等等。并不是如你所想“怪坡现象不会得出别的结论”。

所以,你要了解你身处的环境、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想,你才能有的放矢的讲清道理,要有细致的观察力和包容力,才能写好评论。而且,我们不要从反面教训上给自己找理由,“对他们讲道理是对牛弹琴,怎么就听不懂道理呢?!”

大多数情况下,恰恰是你需要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转变思维了?是不是应该更有胸怀和细腻的慈悲来理解生命状态了?

再举一例。一篇评论文章评论说,某某政府颁布了一个破坏传统道德的法令,之后,这个地区一天三次地震,文章直接评论说:这是上天的报应。

如果是在其它地区,也许有提醒、警示世人的作用。但是,网络搜索一下这个地方的基本资料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每年都有上万次甚至几万次,平均每天就有几十次。所以,这个因果论证就有很大漏洞(结论也许没有错,但这样简单的论证方法,可能会被许多人抵触)

其实,做到论证严密这一点也不是很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有自己的人脉关系可以询问调查。而且,现在网络搜索也很容易,即使国内封锁,翻墙看看海外的媒体了解更多情况也是很方便的,关键是不能固执自我的思维模式中、要全面考虑问题。

在评述邪党的某个事实时,我们的评论也是需要考虑循序渐進的论证,不能“简单粗暴”的下定义。评述邪党之恶,最主要的目地是给不明真相的人看,而不明真相的人恰恰会有许多障碍,也许是不明事实真相,也许是变异的党文化逻辑,所以,我们要考虑他们的接受成度,不能迈过论证环节而“尽情的”抨击邪党。

2.先确立一个公认的是非标准

有学者分析总结西方人辩论的特点是:先确立一个公认的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再辩论。

这个方法确实很好,我们先不说邪党某某事情如何邪恶,因为你一说邪党名字,许多中国人就觉得要站在邪党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就像是条件反射一样,习惯性的为邪党开脱,善恶观念马上就错乱了。

“邪党坏”在文章的论述前,一般不作为一个公理。这样,可以避开这些人条件反射的“条件”:先不说邪党如何,我们先说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道理、标准,强化明确这个道理、标准后,再用这个道理衡量邪党,邪党的恶就无处遁形了。

举例:《“山下来了一行人,这笔买卖做不做?”》,《别把臭虫当自家人》,《匪徒有资格“调查”自己吗?》。

一下子就指出中共的邪恶,那些受毒较深的人接受不了,先用“匪徒”“臭虫”指代名词,把一个道理说清楚,再转到中共上,就比较易于接受了。

3.表达效率

什么是表达效率?读者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就是高的表达效率。

所谓成本,就是读者用了多少时间和脑力,收益是增长了多少知识,获得了多少信息,了解了多少受益的观点。

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最容易理解的表达,向读者传达你的观点。节省读者的阅读时间和脑力劳动。文章的体量(字数)适中,也便于其它媒体转载,尤其是真相资料。真相资料一般都是A4纸大小,选入一篇长篇的明慧评论,就会占据很大版面,影响讲真相的整体效果。

除了语言简洁、内容丰满外,图片的合理利用,也可以增加表达效率。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因为读图比读文字的效率更高,常常一目了然。

由于信息过剩、人的耐心降低等因素,许多信息被过滤、排斥,所以,表达效率直接影响到读者的接收效率,半天看不到自己觉的有用的信息,就会放弃阅读。附加一些图片、表格、地图、漫画,或视频地址、链接(电子版的文章),都有助于快速高效的理解文章。

4.起承转合,迅速开始话题

一般评论只有1000字,新闻由头超过250字,留给自己观点的文字就非常少了,所以,必须控制在200字以内。

评论,讲究表达效率,尤其现在的读者,处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他们不想耽误自己的时间精力,第一时间就想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当然,你的文章有非常好的悬念,能够吸引他,可以慢慢说出你的最终观点)

而且,从目前的接受程度来看,一篇评论文章的文字不应太多,八九百字上下就可以了。当然,你写的非常精彩(或者文章本身就是系列大型评论),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5.评论的附加值

我们经常看到专业的评论作者谈写作体会的时候,会提到“附加值”这个名词。

个人理解,就是通过你的评论文章,读者能感受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感受、更多的价值,有附带价值。

比如,你评论一件事情,而你就是这件事情的参与者或见证者(你见过类似事件的经历,也可以作为附加值),你带给读者的见证力就会更强,让读者得到更多的现场信息和感受,这就属于附加值。

另外,你的文章、观点带有知识性和启发性、人所未闻,也是增加了“附加值”。

增加附加值,会给评论文章增加感染力和说服力,这一点我们不应忽视。

6.视觉上“轻松”

传播学试验表明,文章的一个段落超过四行,那么读者的注意力就会转移。所以,太长的段落,我们尽量分开。从视觉上,一大片、不分段落的文字符号,人会觉的很吃力。

一般来讲,一个段落80至140字,比较适当(有人强调不超过80字为宜,有人说不超过140字,我们参考吧),符合人的接受能力。但是,你的文字论证性非常强大、非常有吸引力,段落太小,有时会削弱你的表达气势,这个度,需要自己把握。

如果是手机屏幕,评论文章约为五至八屏幕,每屏不超过60个字,这样的视觉效果,被一些人所推崇。当然,这属于一般规律,只是参考。

7.增加时评

常人最喜欢追热点,所以,我们的评论能跟上新闻的速度,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写时评文章,是切合读者心态、顺着执著讲真相的一个好方法。有了随时跟進最新新闻的评论意识,我们的评论产量和质量就会大大增加。

第三部分 论证方法

一个道理在世间存在,是客观的,不变不破的。但是,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道德水准会影响他们看清那个道理,尤其在邪党文化、无神论充斥民众思维的现实状况下。本来很清晰的道理,却需要我们说清许多事实、道理、想尽最好的破除方法,才能让现代人看清那个道理的真实存在。

1.法中所悟,威力无比

我记得一位同修曾说:从师父法中认识到的理,威力无比。真正从内心认识到了这个理,写一句、说一句,比如“法轮大法是正法”,就会起到巨大作用。

我们从常人层面谈写作技巧是必要的,但是,最根本的力量还是大法的力量。所以,在写评论前,一定要在法理上对你所评论的选题有一个真正的认识,这才是最好的方法。

常人的写作状态也是如此,作者要用全部心力灌注于文章,才会让文章具有感染力,“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但是,我们也不能走极端:你有了法理上的认识,就觉的常人层面的技巧没有必要了。其实,常人层面的技术掌握,也是体现了你的修炼状态和功力的。

2.我们是有许多论证方法的

评论有许多论证方法,比如,反证法,归谬法,推理归纳法等等。大家经常运用反证法,列举邪党媒体自己报道的消息,反证邪党自己的说法,以子之矛戳子之盾。

例如,《南航自曝空运活体器官逾500宗 中共活摘再被关注》,《中共机密报告自曝倾国之力迫害法轮功徒劳》,《央视10频道自曝器官移植详情》,三篇评论是叙述和分析评论相结合,说服力强。

列举邪党媒体或邪恶体制内人所说,能起到很好的见证作用。《众说纷纭话“活摘”》也是列举了大量邪党自己说的,“见证”邪党的真实嘴脸。因为列举事实的层面多、数量大,非常有震慑力。如果题目再犀利一些、更具有新闻性一些就更好了,比如,修改成《这些人“见证”活摘器官:江泽民、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医院医生、现场警卫、各国政府、薄熙来的儿子》。

讲清自焚真相,我们经常运用归谬法。在自焚伪案最初的几年,有的大陆人也听到了部分真相,但还是相信邪党的自焚污蔑。我有一次对出租车司机讲:“如果天安门自焚是真的,如果是法轮功所为,那就应该所有的法轮功都去自焚,因为他们学的是同一本书,信的是同一个理,那样的话,自焚的绝不仅仅是央视电视上的几个人,而是全世界范围的自焚!至少是几千万人自焚!”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你说的太对了,原来我一直没有相信,这次我彻底相信自焚是假的了!”
也就是说,写评论前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个是作者要对评论的具体观点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法理上的根本认识),同时,你还得考虑采取什么推理方式、论述方法。

论证方法是评论这座大厦的钢筋,一旦推理方法错误或论述方式不符合人的接受能力,就是大厦的钢筋出现了问题,看似巍峨耸立的建筑也是不过是一堆无规则的灰土、工业垃圾。

参考资料

人们对评论写作的逻辑规律、写作常识总结了很多经验,我们摘录一些最基本的常识“点”,便于同修对评论写作写作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些“点”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作者的写作观点,所以互相之间有重叠。

1.推理的逻辑要严密、客观,常用的推理方法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2.论证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互相之间有重叠,只是参考):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归纳论证:列举具体事例和现象,来论证得出结论。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3.评论,也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驳论中运用很多的是反证法,其中包括常用的归谬法。

有人认为,当“结论”的反面只有一个时,这种反证法叫做归谬法,当“结论”的反面不只一个时,这种反证法叫做穷举法(把反面例子一一列举出来,最后得出正面结论)。

4.有资深人士将新闻评论分为八种类型:解说型、辩论型、启发型、研判型、劝导型、褒贬型、纪念型、建议型。

5.开头的写法:开门见山、摆出结论、提出问题、亮出靶子、交代意图、由事入题。

6.结尾的写法:呼应开头、做出结论、提出呼吁、举一反三、引发思考式结尾。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