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内心的修炼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七年七月十一日】前一阵,有几天我出现了胃肠炎的症状,表现为高烧、上吐下泻、毫无食欲,身体虚弱。当时我只要一想到食物,就恶心、返胃,严重时就呕吐、腹泻。一天跑二十次洗手间,三天瘦下去六斤。特别是看到平时爱吃的芒果时,真是作呕一般,发自内心的不想吃了。

就在这时,学法学到:“那么有一天或今天我讲完课有人就進入这个状态:不能吃肉了,闻起来很腥,吃起来就想吐。不是人为的控制你不叫你吃或者你自己控制不吃,而是发自内心的,到这个层次上,从功中反映出来就不能吃了,甚至于你要真咽下去,就真的吐出来。”“不能吃是真正发自内心不能吃了。目地是什么呢?在庙里修炼强制你不吃和我们这种反映出的不能吃,都是要去掉人对肉的这种欲望和执著心。”[2]

其中“发自内心”几个字凸显出来,历历在目,字字入心,就象特意显现给我看的,而自己原来从来没在意过这几个字。是啊,当人发自内心的不想吃时,是自发、自觉、自愿的根本不想吃,是毫无食欲的。不是人为抑制、控制的强忍,更不是在纠结与痛苦的强为。

“发自内心”,现在理解:是出自内心深处的、来自肺腑的,自发、自觉、自愿、自然的,而非外界强制、自己强迫的。一个学生,只有发自内心的想学习,有上進的愿望,才有发奋图强的原动力,才能自觉的吃苦耐劳,才能珍惜时间和勤奋好学。否则,学生自己不想学,老师再循循善诱的教导,父母再苦口婆心的劝说,都等于是对牛弹琴,徒劳无益,收效甚微。一个孩子,只有发自内心的感恩父母,真心实意的关心老人,才能对老人恭敬孝顺、乐呵呵的服侍老人,才能照顾好衰老呆滞、唠叨易怒的父母。反之,如果孩子发自内心的厌恶父母,那么即使天天来看望,也是言不由衷、敷衍了事,老人的心不会感到安全与温暖。

师父让我看见这四个字,是让我证悟什么呢?啊,我明白了,是让我体悟:要发自内心的修炼。当一个凡夫俗子发自内心的想修炼时,会是什么样子呢?玄奘西行,是基于内心的想为东土众生求法之宏愿,走在“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的沙漠里,才毫不退缩;鉴真东渡,是因为从来没放弃过东传佛法的夙愿,才能在眼睛失明了、弟子死去后,还毅然决然的第六次扬帆启航。法门寺的良卿法师,是有发自肺腑的护法之心,才不畏生死,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地宫内佛主的舍利。一个凡胎肉身,发自内心的修炼时,是会感天动地的,也是圆满成功的。

一个修炼者,发自内心的想修炼时,是会由衷的敬仰师父与敬畏佛法的,因为他想修,所以他会心甘情愿的以苦为乐;因为他想做,所以他会想方设法的做到极致。发自内心的修炼之念,对于修炼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念,是佛性,所以能震动十方世界,能招来觉者保护。守住这一念,就守住了佛性正念,就能战胜所有的魔幻诱惑,也能克服所有的艰难险阻,更能让修炼者坚持始终。远行盯住目标方向,剩下的只是用脚去行進;修炼守住佛性正念,剩下的也只是去照着做了。

学法的时候,真心想修自己,才能看到佛法,因为真法只显现给真人;发正念的时候,一心只想除恶正法,神通才会运用自如;心里有众生,用心传递真相,心心相通,众生才能感动,才能得救。摔了跟头以后,痛心疾首思过,才能改过自新、痛改前非;一个人没有真心实意,那么说的话就会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做的事就会浮皮潦草、蜻蜓点水。每个大法修炼者,都有发自内心的以法为师、精進实修的初心,这就是正念。守不住这个发自内心的修炼之念,就会被执着、欲望迷惑,就可能会在人与神之间徘徊,也会左右摇摆、患得患失,还可能与修炼渐行渐远。

很多时候我们走不正,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好,就是因为忘记了发自内心的以法为师的初心,没有了正念,丢弃了佛性,只剩下了人心。我们当时的念是什么呢?是完成任务,是硬着头皮做,是多做事,是别落下。怀着人心,带着肉身,用人心做人事,是吃不了多少苦的,也是没有神通广大的,更救不成人的。比如,一个人因为师父要求学法,才捧起书来,那么师父不强调了,他就懈怠了。一个人为了完成任务而发资料,那么他的心没放在众生上,而放在任务上,效果就不好。

发自内心的以法为师、勇猛精進之念,是正念。修炼者要保持诚心诚意、真心真意的修炼之心,保持正念常在,才能正行始终。真心想修,才能修成;真心想做,才能做好。

从今天起,找回发自内心修炼的初心,保持佛性正念,精進前行吧。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转法轮》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