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念与正念的再认识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修炼的路上,有一段时间,自己对什么是人念,什么是正念,总停留在表面上去认识。面对修炼中一颗又一颗人心,自己总是把它们当成是自己的东西,数着我今天发现了什么样的人心,去掉了什么样的人心。而面对自身出现的为我为私的念头和状态,自己却是不知所措,无可奈何,自责自己没有修好,没有做好,这让自己极度消沉,不能精進,让自己觉的根本动不了这个私,改变不了这个“自我”。

可是当自己在法上,没有自己的目地心,不求回报的一心为别人好或无条件的帮助他人时,自己就象换了个人,看人中的一切不再是消极的人念,而是超越于人的正念了,也明白了破解人心和私我的法理,师父告诉我们:“修成无私无我,先他后我的正觉”[1]。

我在向内找中发现:自己经常反复难以修去的就是自私,最难战胜的就是自我。私是人心背后的主宰操控者,人心是为私服务的,私的自我保护状态就是极力掩盖,害怕曝光、不让人说,更不让人碰。

修炼中,发现自己在常人中一旦名、利、情受到损失,自我受到伤害时,自己的人心就会痛的不行,后悔的心、自责的心、怨恨心、愤愤不平的心全上来了,有时情绪失控,魔性大发,并且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去发泄私愤,直到发够了脾气、发够了火,自己才会消停下来。

自己多次痛苦的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大量学法、向内挖根后,终于明白了:自己每一颗人心都与私连接着,而私却来源于旧宇宙为私的属性和旧势力的安排,人身上为私的一切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对应关系,所以在修炼中人心就难以去掉和彻底除根。

私被旧势力安排在人身自我中,人的先天善良本性被私包围禁锢起来,慈悲的佛性、洪大的誓约也被私间隔起来。因为私的存在,人最根本的利益不让动,最根本的执著放不下,最终让人的信仰不再神圣,让修炼的人不能无漏而真正圆满,为私为我是我们必须修去的根本执著!旧势力利用它不让我们走出人的壳、清醒的纯净的助师正法兑现誓约,利用它在干扰阻碍着正法,在与正法为敌,旧势力出于私毁灭性的疯狂考验正法时期的大法弟子。

同时,私会用各种人心执著来加强自我,让人中的自我更加自我,从而根本不会按照大法法理去向内找。修炼中,经常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的显示自己,就象常人一样,不说就没人知道自己似的,而且还有强烈的排斥心、妒嫉心,在和同修交流中经常是绕弯子兜圈子,不自觉的去证实自我如何了不起,自己正念如何强、认识的怎样好,交流中自己几乎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听不進去他人善意的批评和劝说。其实就是那个自我被加强了,在拒绝向内找,怕被曝光,怕被去掉。

我从中悟到:有什么样的人心,就会被那个人心指挥着去做违背法理的事情。如怕心,它发出的就是畏缩、恐惧、哆嗦、害怕的信息,它可以让人产生巨大的疑心,失去信心勇气,在压力下,主动跟自我妥协,向私投降,甚至放弃信念真理,如怕心下写的“保证书”、“转化书”等。

在修炼中,我还发现,自己最难放下的就是自我肉身的情和欲。在修心断欲方面,自己总是用人心人理去思考,错误的把有没有夫妻生活当成了自己修没修和修的好不好。为了能断欲修好自己,自己用了许多人的办法,跟妻子分床分屋住,躲着她,冷淡她,甚至想离了婚来个彻底了断,结果夫妻关系弄的非常紧张。

当自己明白了为他的一层法理后,自己才有了根本的改变:那就是首先要放下自我,放下那个我要达到什么目地不惜牺牲他人的私心,放下那个从来不会为他人着想,也从来想不起他人的自我个性,自己突然发现,有比情欲本身更强大的私藏在自己的空间场中,被掩盖着,不能归正啊。

在找到这些变异后,自己开始正视和控制欲望,并认真清理自身空间场,不再把情欲看成是老天对自己天经地义的恩赐,而是把它当成魔加以对待,并对它发正念,不让它对自己身体再起任何干扰作用,同时把妻子也当成要救度的生命,也为她发出正念,这样不仅自己无欲无求不想夫妻之事了,对方也想不起来了,而且“为她”的念头越强,自己的空间场就越祥和,这样一切都和谐自然了。

正念与人念、真我与私我,无时无刻不在交战着,是绝对不能互相掺、互相混的。修炼中,看到一些同修习惯性的把自己的脾气个性,甚至魔性,拿出来,当成是自己的正念,极端的夸大自己的胆量,却不注意他人和自身的安全;有的同修不自觉的把邪党的打棍子、扣帽子整人的一套工作方法也带到修炼中,不讲真话,不实修,更不主动向内找自己;还有悟偏的同修,自己不走出来讲真相,还阻挡其他同修讲真相,搞小圈子,传什么“高深认识”,一味追求自我如何的高,都是被自我麻醉了,在证实自我,而不是证实法,被旧势力安排的私俘虏了,当起常人了,还不警醒呀。

让我们快从为私为我中走出来吧,无私无我的纯纯净净的去助师正法救度世人吧。

以上是个人近期修炼心得体会,不当之处,望同修慈悲指正。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精進要旨》〈佛性无漏〉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