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的点滴体会

——智慧是从法中来

更新: 2016年09月29日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我自己从二零零二年五月开始学着写文章,到现在已经过去十五年了,在这其中自己也有一些关于写文章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写出来与同修们交流、分享。

克服畏难情绪

在一九九六年的时候,我正值高一时开始修炼大法,我喜欢写日记,记下自己的修炼感悟。尤其自从一九九九年七月,江氏与中共迫害法轮功后,我就开始把一些思索,在日记上记录下来。当时的记录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记得二零零零年的时候,我在一家服装作坊学徒,面对世人的不理解,当时也很忙,我没有太多时间一一对那里的人讲真相,于是我把平时所记录下的日记拿出来给他们看,他们十分的好奇,有的看了好几遍。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和我一起探讨,我就借机会给他们讲真相。后来当地第一次发真相资料,我也正巧活计很忙,于是我带上几份,在服装作坊里给几个一同干活的女孩讲了真相。这些人后来对我真的很好,包括这家的服装师傅。当时就感受到发自肺腑写出来的文字,对于世人的震撼的力量。

后来随着师父在明慧网上不断的发表新经文,同修们逐渐的把明慧网作为全球大法弟子交流的平台,在这个时候,我一方面想参与其中,但又怕写不好,网上不给发表。后来看同修的各方面的文章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就希望自己也能尽一份力,不管是哪一类的文章,自己也应该尝试一下。

当有这个想法之后,另外一种观念就上来了:我自己,论学历只有高中水平,在学校虽然作文挺好,但能不能写的达到能够发表的标准还很难说。更何况“舞文弄墨”是那些文人的事,我虽然有点文化,但算不上文人,走写作证实法的路,似乎对我不太适合。后来一想,退一万步说,我写的东西真的不适合,但毕竟我曾经尝试过写作。我在写作中可以多学、多看。如果自己都没尝试过把自己的各类心得与别人分享,只是一味的汲取别人的各类心得,那不但是自私的行为,而且是对自己和网站的不负责任。我们的网站是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平台,大家都不去提供稿件,只是一味的索取,那这个平台也不会真正的起到凝聚全世界大法弟子的作用。当想到这里的时候,自己就横下一条心,一定突破观念走出写文章证实法的路。

决心是有了,可是当真正落笔的时候,我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来一个命题想的很好,却在落笔的时候,不知如何表达。经常是写了上句,下一句不知如何写了。当时我就想,当初在上学的时候写作文,也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呀。我自己在被迫害中写日记的时候,也是“文如泉涌”,为什么当真的要写文章,想发表的时候却出现如此情况?而且我当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头痛、身体疼痛等等难受的状态。奇怪的是,当把笔放到一边,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什么不好的状态都没有了。我当时就意识到这是邪恶利用我没有写过正式发表的文章,也不怎么会写的生疏,让我“知难而退”。我就在想:文章我要不写的话,谁高兴?谁最不希望我写文章?是邪恶,一定是邪恶。等到我坚定的一连写出十几篇之后(当然这是说底稿,网上并没有全部发表),这种干扰就小得很多了。后来在证实法和个人生活中我也遇到各种困难,但无论怎么难,写文章证实法我坚持下来,一直到今天。

写出我的亲身经历就是想说,写文章其实并不难,千万不要把其看的是多么难的事情。我曾经遇见几位国内顶尖(文科)名牌大学毕业的同修,和他们聊起写文章的事情,他们也同样觉的写证实法的文章费力,不知怎么好写。这就是在修炼上要突破的地方。诚然,不是说每个人都得用文字的方式证实法,我是说,我们如果有素材,想在这方面走出一条路的话,那咱就试试突破那些干扰。

另外所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文章发表与否,我们都要找自己的不足,才能在修炼中、在写作中提高,救人的效果会更好。在做证实法的每件事情中,都是去执着的过程,绝不能从中增长执着。如果有意无意地掺杂了证实自己和显示等等人心,长此以往,就会害人害己。

写作中的教训

记得有一次我去同修家做客,在那里我想写一篇文章,结果同修与别人交流,我当时怕灵感消失,就坚持写,结果文章是写出来了,网上也发表了,但事后觉的很不理想,没有把我自己应该表达的表达出来。这就是一个教训。

后来我发现,写文章的时候不能着急,心要纯净,真正的静下来慢慢的写,才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写出来。而且在写完之后,我的经验就是不要急于发表,要放一两日,看看有无补充的。因为在专心写作过程中,有些方面的内容一时间不一定表达那么完善,过一两日之后,再琢磨一下有无补充的,这样一来往往会有一些新的内容及时地填补上。

结语

其实要想写好文章,离不开对于自己修炼状态的要求,我们的一切智慧都是从法中得来的。所以我们无论做哪一类别的证实法的项目,都要本着“证实法”的基点去做。

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就是总结一下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一点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希望我们从事写作的同修都能用好手中的神笔,把讲真相的事情做得更好。

疏漏和偏颇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