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们 别被贪欲迷蒙了双眼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一六年一月七日】近些年来,在中国国内各种理财产品逐渐多了起来,甚至很流行的一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细思起来也源于中共对资本市场的强制管控,导致人们的投资渠道狭窄,实际通货膨胀是很严重的,存款放到银行里只能不断的贬值,于是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才能大行其道。

我研究中国经济与金融领域已经有二十年,写本文的目地是想从经济与金融的角度来解析各种打着理财名义产生的骗局,所有的骗局能产生和发展都是因为人们贪婪的欲望,受骗者的结局轻者本金损失,重者将倾家荡产。恰恰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同修被裹挟其中。

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庞氏骗局”,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庞兹用许诺50%利润回报率的方式吸引投资者向一个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曾成功的在七个月内骗到了三万名投资者。

由此可见,凡是许诺超高投资回报率的项目都是类似的骗局。因为经济运行自有其本身的规律,近几年中国经济在不断的下滑,实体经济日渐低迷,连往日非常风光的房地产业也逐渐疲软。任何实体企业的利润都支撑不了过高的投资回报率,从民企到国企都处在很困难的经营时期,甚至一些央企和国企不靠中共的财政补贴就会倒闭。

先以房地产信托举例,以往房地产业是财大气粗的行业,信托作为正规的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一般为三百万元或五百万元。房地产开发商缺钱,找到信托公司要融资,愿意出近20%的融资成本,信托公司把项目包装一下,再找渠道销售,这样层层下去到投资者那里可能只有8%-10%的收益了。这样看似都赚到了钱,但实际都是把风险层层转嫁,最后落到投资者身上。近两年来,已经有多家房地产开发商违约。

上面的例子是说,曾经风光无限的房地产业都支撑不下去,那么声称15%-40%的投资回报率的所谓“理财产品”,做什么才能有如此高的收益呢?!

再看看庞氏骗局的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的构造,用白话来说就是“拉人头”,需要不断的发展下线来保持骗局的完整,否则骗局就会崩溃。用假设例子来做个说明:设骗局的人宣称,投资者只要一个月就可以将投资的一百元变成二百元。那么第一个月,骗子从两个投资者手里各收取一百元;第二个月需要给第一层的两个投资者付出回报,这就得需要四名新的投资者补充骗局,形成第二层;第三个月需要八名新的投资者为第一、二层投资者付出回报。

以此类推,到第十八层时,需要超过二十五万名新投资者来补充骗局,无法补充的话骗局随之崩溃!一般情况下,投资回报率都低于100%,这样设骗局者会获利更高,骗局维持时间更长。

现在有些企业,包括地方政府,都在制造庞氏骗局。去年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稀有金属投资,造成二十二万投资者的四百三十亿元资金难以兑付。

有一些投资者去昆明市公安局经侦部门报案,投资者提供的录音资料证实,该部门拒绝立案,理由是:“上面不让查,查了泛亚就得死,所以不能查。”这就是说明这么大的一盘棋不是泛亚在下,而是地方政府在主导着,换句话说泛亚不是设局者。可以说,官商勾结设骗局行骗。同修们,为什么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送给中共输血?

还有做互联网金融的e租宝骗局受害者人数超过百万人,涉及金额达七百亿元。还有什么P2P、跨境电商、MMM平台、虚拟电子货币……骗局实在太多了,数不胜数。无论其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什么保本无风险之类的话很容易打动“人心”,同修们,别被贪欲迷蒙了双眼,无论用什么借口参与都是错的,如果在同修之间宣扬这类投资,那更是错上加错。建议同修们仔细思考一下自己正参与的所谓投资,是否存在超高的投资回报率?是否会形成金字塔结构?是否不靠“拉人头”去发展别人加入,自己就没有收益?如果有类似的迹象,请及时醒悟。

正如《九评共产党》一书中写的,中共有邪、骗、煽、斗、抢、痞、间、灭、控这九大基因。骗排在第二名,骗能得逞恰是因为受骗者的贪欲。

个人浅见,如有不当请同修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