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多少际遇,有时只源于一次珍贵的选择,从而带来不可预知的改变。而我由衷的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幸运——只因为我和儿子多年前走上了法轮佛法的修炼之路。从此,在旁人看来本应是寄予同情的“单亲母子”,却有着太多的幸福要与世人分享。
一九九五年的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我有幸走入法轮功的修炼。至今还记得通读法轮功著作《转法轮》后的那份激动,而自那以后有“真善忍”法理陪伴的日子真的为我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大难题”、“小难题”。
待儿子十岁时,我把他也领進了修炼的门。人们都说母亲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我也一样,有什么能比把“真善忍”三个字告诉给孩子更重要的呢?好的思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要比给他丰衣足食的生活更受益无穷。想要跟朋友们分享的经历真的很多,不能一一详谈,在此我只从两方面说一说。
懂事的“小支柱”
儿子今年十四岁,正处在人们常说的“青春叛逆期”。都说“叛逆期”的孩子不好管,而我却没有这种感触,修炼后的儿子沉稳细心,为人不张扬又踏实,甚至有时还能成为我的“良师”。
记得有一次我没能克制好自己,和我母亲因为一些家庭琐事争吵,满腹的委屈让我禁不住落泪。儿子放学后看到我这副样子,立刻关心的问:“妈妈,有什么烦恼跟儿子说一说。”我象找到了倾诉的突破口,跟儿子大吐“苦水”,儿子静静的听,没有打断我,却在我说完后,慢慢对我说:“妈妈,你还记得师父说的遇到什么事都要向内找吗?看看自己哪儿做的不对,这不正是你提高心性的好机会吗?姥姥是老人,你不要跟她一般计较,我们不得有颗慈悲之心吗?……”我抬头看看儿子略带严肃的小脸儿,这“小大人儿”真让我这当妈的惭愧啊。有这样的儿子,我怎么好意思再做不好呢?
当然,儿子也有他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就需要我“出场”了。儿子每周末都得去爷爷奶奶的家,陪伴他们两天。爷爷奶奶老了,又极疼爱这孙子,可这两天对儿子来说真有点儿“难熬”,用他的话说:“爷爷总是那一套,我在爷奶家呆着太无聊!为什么我必须得每周去陪爷爷奶奶呢,就不能在自己家做些自己的事情呢?”我看着愁眉苦脸的儿子说:“修炼的人要事事都为别人着想,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别人的感受,何况你的爷爷奶奶?你是不是不够善啊?”儿子听后不出声了。但从此以后每周都很自觉的去他爷奶家,他爷爷还告诉我说:“我这大孙子可孝顺了,听话又懂事!”
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我和儿子用法轮佛法的法理相互扶持,看似苦恼的事情最终都能一一化解。“叛逆期”的儿子不但不“叛逆”,还成了我的“小支柱”,我们母子的感情也因此非常的融洽,令外人羡慕。
从初中学历到外语研究生
我是一所大学院校的职工。为提高自身的学历素质,二零一零年我在工作和家庭都兼顾的情况下,考上了本校的外语研究生。其实熟悉我的人都知道,由于多种原因,我读高中时只念了一半,虽说后来自费学了不到两年的“夜大专科”,但说白了,只是一个标准的初中毕业生。我奇迹般的读研经历轰动了我所在的大学,人们对我赞叹的同时也颇感“不可思议”。我曾亲耳无意中听见大学人事部门的主任和他的同事在议论我说:“谁这么牛啊,工人能考上研究生?”而我则深深的感到有大法的陪伴与支撑,才使我有了这样的奇迹。
人们都知道“佛法无边”,正是法轮佛法使我始终持有一颗平常的心,专注于我应该做好的,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为了缓解考前的紧张,我是念着“法轮大法好”和背着师父的“经文”走進考场的。由于备考时间短,还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我只是粗略的、尽可能的复习了一些考试的科目,并没有多少自信。修炼法轮大法的人都知道佛法可以给人带来美好,而我的成功验证了这一点,佛法使我平静又充满智慧。
大法可开智开慧,在上初二的儿子身上再次验证。明年就要中考了,儿子每天的学习任务很重,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辛苦,为了所谓的竞争,几乎每个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为了提高自家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术。而我的儿子除了每周末的一个英语班之外没再参加任何的补习。他自己对照大法的法理完全知道该怎么做,也丝毫不用我操心。
当然儿子的学习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不仅如此,儿子还弹的一手好钢琴。三年前曾在一次全国范围的钢琴比赛上获得“青少年组”金奖。很多家长向我讨教经验,我告诉他们:大法可为人开智开慧。
面对当今世界中太多的不良诱惑,我的儿子在“法轮大法”的修炼中依旧纯净,我不必象别的家长担心孩子“早恋”,也不必象别的家长担心孩子“泡网吧”,他自己知道如何用大法“真善忍”的法理归正自己,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好孩子,我无数次的感谢大法给我塑造了这么一个好儿子,我真的很幸福。
朋友们,人们都懂得凡事要亲身经历才有发言权。您只听大陆媒体的“一言堂”就轻易判定事物的好坏是不明智的,因为那是为维持迫害而编造的谎言。如果您肯坐下来听一听,我们每一个修炼“法轮佛法”的人都能给您讲出一个个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别被邪党特意制造的“假相、邪说”蒙蔽了您的眼睛,它是害人的恶龙,来了解真相吧,我和儿子的幸福您也会拥有,甚至能得到更多。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2/6/25/13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