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摄像头的实时监视
虽然在摄像头前面经过的人都有被监控室的人看到的可能(假设值班人员一点不分心的一直盯着屏幕看),但是在象门卫、路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监控室的人要看清、并辨认屏幕上的每一个人,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对这些地方的摄像头,不要有心理压力。
针对在小区内主要干道上分布的摄像头,行走时,就象回家或办事一样正常走,一次去一个方向或一个单元,避免在小区内来回穿行,容易引起注意。尤其当小区内行人稀少时,个别行走的行人容易被监控室的人注意、追踪。当然小区和小区不同,多发正念是很重要的。
二、录像功能
摄像头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影像存储,“有什么事”了,回头来找录像。关于这一点,如果在小区内发资料智慧的做,不要引起“轰动效应”,那么“查录像”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小,甚至没有。
如果您是外地的陌生面孔,那么“录像”基本没有用,因为不能辨别录像上是“谁”。
雨伞/太阳伞、遮阳帽、雨衣等都会遮挡个人特征。另外,注意穿着大众化。
三、摄像头的“视角”
早期的摄像头都是“枪式”,是一个长方体的形式,前面是镜头,它能照到的范围基本和人眼睛向前看时看到的范围差不多,最大不会大于180度,也就是说人的眼睛向前看时,肯定不能同时看到后面。那么摄像头的后面就是它的盲区。
摄像头被装在可以旋转的“云台”上,可以解决摄像头盲区的问题。但是摄像头转向一边,另一边就出现盲区,而且人一看就知道盲区在哪里。
现在摄像头做的比较小,给摄像头外面加上一个暗色的罩子,就不容易使人看到摄像头当时面向哪里,以隐藏它的盲区,对外人造成“心理压力”。其实它的盲区仍然存在,没有真正全方位的摄像头。当走到这样的摄像头下方时自然的瞥一眼它,基本能看到它在照哪里,但应注意:它是能转动的。
四、关于“电子追踪”
关于“电子追踪”理论上可以做到,但是需要足够密集的摄像头和专门人员大量的工作。破除“电子追踪”最简单的办法是改变交通工具,它比摆脱人员盯梢要容易的多。
上面是从单纯的常人技术方面的一些分析,写出来仅供参考。我觉的我们也许不应進入常人思维去看问题,写出上述“常识”的主要目地是清除对摄像头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从炼功人的角度看,对摄像头监视要正念对待,不要有“作案”心理,或者感觉那东西就是对着自己来的,只要自然的象正常人一样行动,智慧的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就不会对讲真相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