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激是走向成熟所必须的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零九年八月十九日】在《精進要旨》〈取中〉这篇经文中,师父讲道:“由于弟子们认识上的差异,有一部份弟子总是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每当看到我写的法就偏激去做,从而又带来新问题。”

最近,师父在讲法中强调了向内找的重要性,有的同修就有点走极端了,认为“遇到事情只能向内找,不能、也不需要指出别人的不足”。一听到同修在谈话中涉及到自己、不同意自己的做法,或者分析某地同修大规模被绑架的原因,就认为是“向外找,不修自己”,甚至拒绝和同修切磋,弄的有的同修都不敢说话了。

大法修炼,就是要“向内找”,但是,“向内找”不等于不能指出别人的不足,不等于象禅宗一样只能自己去悟,不能问,不能帮,不能切磋。弟子们在一起开法会、交流会,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是师父留下来的修炼方式,我们应该按照师父留下来的路走好。切磋,包括交流自己在修炼中“向内找”的体会,也包括谈一谈自己对别人修炼中出现的问题的看法,对大法弟子中出现的某一事件的认识,对没有做好的同修提出自己的建议。从某种意义上讲,切磋的目地不是为了找“知音”,正是为了听取不同的意见,查找不足,共同提高。

明慧网上刊登的切磋文章,有一部份谈的是自己“向内找”、同化法的过程,还有一部份就是在发表自己对某一篇文章的看法,对其他同修某些言行的看法。在一些问题上,也出现过几次比较大型的、时间较长的讨论。比如“安全与怕心”的问题,大法弟子的家庭婚姻问题,如何看待“迫害要来的传闻”等等。在讨论过程中,同修们的法理越来越清楚,都不同成度的得到了提高。这些讨论,不存在“谁对谁有意见”、“谁比谁高”、“谁在指责谁”,不存在个人恩怨、人际矛盾。大法弟子是一个整体,这是大法弟子在用法衡量面对的一切,在切磋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同化法、证实法。

从法中我们知道:帮同修指出不足是师父的要求,是大法弟子圆容大法的责任,也是大法弟子修出的慈悲。俗话说“旁观者清”,在遇到问题时,身边的同修如果能站在法上衡量,坦荡的谈出自己的看法,会让当事的同修更理智、更清醒。同时,这对周围的同修也是一个修炼过程,通过“向内找”看到自己的不足,吸取经验和教训,在相关的法理上认识的更清楚。

看到同修的不足不指出来,一方面,自己“怕得罪别人的心”被掩藏起来去不掉;另一方面,同修的不足也不能尽快得到弥补,对双方的修炼都没有好处。我们身边类似的教训不少了,我们不能总是在事后后悔:“我为什么当初就不严肃的跟他(她)指出来呢?”其实,这也反映出了我们自己修炼中的问题:修炼的不严肃,不能完全用法衡量,不能坚持法的原则,不能坚定自己的正念。

我们所反对的“向外找”,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指责、埋怨,推脱责任;只看别人的不足,不向内找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有不足不能慈悲包容,而是嫌弃、看不起;指出别人的不足时带有“证实自我”的心,非得要“改变对方、让对方同意自己”;党文化“斗”的因素没有完全清除,不坦荡,语气不慈善、不平和,说话刺激别人,或者表面婉转、内里含沙射影;在认识上不一致、做事方法不一致时,不能顾全大局、放下自我,而是坚持自我排斥其他同修,等等。这些心态,是导致配合不好的根本原因,也正是我们在向内找中要修去的东西。

不愿意指出别人的不足的同修,大概在这一方面受到过难忘的心灵触及。或者是自己真心帮助同修,可同修不能接受,甚至因此发生矛盾冲突;或者是别的同修在给自己指出不足时言语唐突,自己感到受不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其实,反映出来的都是人心,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正是我们“向内找”、修炼提高的大好机会,如果反而消沉下来,就辜负了师父的苦心安排了。

第三九六期《明慧周刊》里面,《安全与怕心》中的一个比喻我感到很贴切,今天不妨借过来。同修写到:“难道我们能够因为吃饭噎到了,就认为吃饭不对吗?要去掉的应该是错误的吃饭方法而不是吃饭的本身吧!”同样的,善意的指出别人的不足是符合法的要求的,在指出不足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来的一些人心,才是我们应该去掉的东西。大法弟子之间能够做到根本的信任,慈悲包容别人;同时,能够放下保护自我、戒备别人的心,敞开心扉的交流,共同在法上提高,或许,这正是我们整体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个人的一点认识,有不足之处,请同修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