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向当地民众揭露当地邪恶的一点认识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九日】我地有几个县市在向当地民众揭露当地邪恶方面,同修们在认识上存在分歧,以至不能较好的协调配合。

原因是在揭露邪恶的内容上有地方不实。再就是从语言上有“邪恶、恶人、恶警、流氓”等词,使文章带有情绪和指责,有一部份同修认为这样不实、不善的文章发给众生,不但不能启发世人的良知和善念,反而使世人认为我们也不讲真,从而对我们大法弟子反感。这样不但救度不了众生,反而推了他们一把。因此把资料扣下没有发出去。

而另一部份同修就把资料发出去了,他们认为:资料有不实的地方,这也难免。那些迫害大法弟子的人就是邪恶的,说他们恶警、恶人、流氓也不为过,不能因为资料有点不实,做出的资料就不配合发出去;我们大法弟子是一家,应该站在我们大法弟子角度上相互配合、一致对外;迫害大法弟子的邪恶之人不配挑我们的毛病,不应站在迫害大法弟子的邪恶一方为他们考虑,扣发揭露邪恶的资料、浪费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想改变对方,不想改变自己。还各自带着指责和不平的心在同修中传说对方,以至有好多同修参与其中,形成了间隔,造成了内耗。结果同修没有被营救出来,还激起迫害者的恶。真是为之痛心。

师父让我们向当地民众揭露当地邪恶,我理解是让我们更多的救度众生,把迫害大法弟子那些人的一切恶行揭露出来,曝光于天下,目地是震慑那些行恶之人,阻止他们再行恶,也是在挽救他们。也使广大的民众了解了他们的恶行,分清了善恶,从而启发世人的良知、善念,使他们被救度。

那么我们写这些文章的基点、心态很重要,师父说:“不管你再不好、再坏的东西,象钢铁一样的东西在佛法的慈悲威力面前都得熔化掉。”(《美国西部法会讲法》)我们要抱着一颗慈悲的心态,站在救度那些迫害者和世人的基点上,指出他们所做的迫害大法弟子的一切行为怎么不对,怎么有害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以至于使他们再怎样改好。真正发自我们内心的善,就能起到救度众生的作用。就象大人管孩子,孩子做错了事,大人应该耐心的给孩子说出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才能改正错误,这样才能使孩子改好。如果大人看孩子做错了,气的不行,开始指责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傻,该打你。”大人只是解气了,孩子错在哪里他还是不知道。

我们写的揭露迫害的文章,面对的是那些迫害者和世人,就象我们和他们面对面说话一样,如果我们抱着不平衡的心说:“你这恶人、流氓,你如何疯狂的绑架我们大法弟子,你真是太恶了,太无人性了,我们会把你的一切恶行告诉给你的亲朋、好友,以至于天下,善恶有报,你一定会有报应的。”这样我们能救人吗?

师父说:“我们大法弟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本着善念冷静的去做。无论对人讲真相还是参与什么活动,都要叫人看到大法弟子的美好、大法弟子的善良,千万不要做任何过激的事情。你在救度众生讲清真相中,你跟人家过激的去讲也起不到正面效果,因为你的不善不能够使被毒害的人思想中的那些邪恶因素解体,所以你就起不到正面的效果。”“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要抱着对着干、跟人斗的想法,这都是不对的,不能偏激,哪怕去领馆。对人还是要慈悲的,对邪恶的生命不一样,我们在发正念中清理那些不属于人类的邪恶、搞迫害的妖魔鬼怪,那些烂鬼、黑手你怎么去对待它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人要善。不是救度人吗?救度世人嘛,所以对人不善你能救度人吗?”(《各地讲法五》〈二零零四年美国西部法会讲法〉)

揭露邪恶的文章面对的读者是世人和那些迫害者及其他们的家人、亲朋好友,所以文章的内容要真实、确切。发现内容有不实的地方,应该改正后再散发。不要怕麻烦、怕耽误时间。别人可以原谅我们,但是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师父说:“邪恶是无孔不入的,你们一念一行邪恶都在虎视眈眈。”(《各地讲法四》〈二零零四年芝加哥法会讲法〉)

在文章用词和语言上尽量平和,体现出我们大法弟子的慈悲、善良、宽容大度。对于恶人、恶警、流氓、邪恶之徒等词,有明显的不满情绪,这对于世人的接受是有障碍的。我们可以用其名字或其职称,通过讲事实,把他们迫害的恶行揭露出来。让世人评判。有同修说:“师父讲法和《九评》就用这些词了。我们这么用没错”。我认为师父是给我们大法弟子讲法,而不是讲给世人的。《九评》是针对中共和共产邪灵,而不是针对世人和某一个人的。而我们揭露迫害的文章,面对的读者是世人和迫害者本人。

我们要想救度他们,还得顺着他们的执著,不让他们反感,才能救了他们。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认识,我只是看到我们当地几个县市因此而出现的间隔和内耗和对迫害我们的那些公、检、法人的愤恨等,对救度众生影响很大。想写出来已拖了好长时间,都是各种观念和自我保护私心阻碍着,今天写出来,目地是希望大陆写作、编排当地真相资料的同修们引以为戒,发挥你们的特长,把好关。愿我们的真相资料发挥更好的作用,救度更多的众生。

个人体悟,不妥之处,请同修给以修正,交流圆容。合十。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