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学法后的提高与感受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九年五月三十一日】最近一连几件事都没有做好,我想又该提高心性了,在上班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师父讲过的剥洋葱,我立刻明白了,是我又有一层人心该剥去了。

工作之余,静心学法,打开师父《二零零二年波士顿法会讲法》,学到“师父就是能看到缺点,就是能看到问题。就说你们的一言一行,我都知道包含着什么。通常呢,师父不对你们个别讲法,因为我一旦对个别人讲了他的问题的时候,他的思想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反倒影响了他,所以我很少对某个人这样去讲。但是,我在大的场合讲出这些问题时,你们不要觉的不是针对你或你们讲的。”我突然眼睛一亮,心灵好象受到了触动,我再次返回去看一遍,头脑中浮现出四个大字“以法为师”。

对“以法为师”的理解好象并不难,但是头脑中时不时就冒出人的观念,如:我从来没有见过师父,也没有对师父提过问题,师父也不知道我的基本情况等等。这种观念严重障碍着我们得法。虽然眼睛在看,好象在学法,实际上心已被观念蒙住了,看不到法的内涵。突破了人的观念后,心就看到了法,这时的法就如同明镜,能反照出我们心中肮脏的东西和错误的想法,然而此时的“突破”,看起来象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到的,其实我感觉是师父为我拿掉的。

“天上的王很多。大家知道,释迦牟尼讲如来佛象恒河的沙数,那印度的恒河得有多少沙子?何止这些呢,这是释迦牟尼讲出来的一句形容的话。每个如来佛都是一个法王,那还不止是佛家呢,佛家只是一个普遍的、非常多的神的一种,有多少神哪?有多少这样的王哪?如果每个王在发生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象你们这样对待,那可坏了。他们没有这种不符合他们所在层次状态的争论。当然了,他们能够看到真理,能够看到最好怎么样,但是往往也有一些认识上有一定差异的时候,可是呢,他们不会去争论。那是一种洪大的宽容,对生命慈悲,对一切都能够善意理解的状态。用人的话说都能够理解别人。所以有的时候啊,我们不能够带着很强的常人心,钻在一个牛角尖里边,老是出不来,越想越执著,越想你这个心越沸腾,越想那个魔就越利用。当你们不冷静的时候,我告诉你们,那个时候就是魔在利用你们,我不管你修了多长时间了,也别看你在大法弟子中的名望如何,你们不注意时保证是那样。”

学完这段法之后,我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人心。比如:我对婆婆的心就一直放不平,虽嘴上不说,但心里总冒泡。婆婆有三个儿子,老大媳妇不和婆婆说话,所以婆婆在老大家住着总是生气,老三家根本就不养老人,为此我曾对婆婆说:你就住在我家吧,我就象亲闺女一样对待你。可是很多时候我的内心总不能象对亲生母亲一样对待婆婆,总是拿婆婆和我的母亲比,两位老人只差一岁,但从自理能力,对人情事故的处理差异很大,所以我还总给自己的不开心找理由:我不能象亲生女儿一样对你,我的母亲象你这样吗?整天傻乎乎的,什么事也记不住,什么事也做不好。我能让你在我家住着,已经是托大法的福了,我要不学法,这件事我不会这样对待的。但是作为修炼的人,心里总是不平衡也不对劲,我也知道这种心态不对,也在努力调整,可总是不到位。真是,我的心已经执著的很强烈了,总是盯着她的缺点,那魔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在控制我的心。怎样才能把心放平呢?其实很容易,心性提高以后我这样想:不能拿她和我的母亲比,每个人的能力、智力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一个生命来讲,宇宙给他们的安排都是对他们最好的。作为一个努力向高级生命同化的修炼者,没有洪大的宽容和慈悲,怎么能符合师父的要求呢?怎么能达到宇宙的标准呢?今后一定要笑对婆婆。

还有一件事,需要提高心性去对待。前几天丈夫的大哥打来电话,说老三家搬到婆婆的院子里去住了,还卖掉了院子里的几棵树,大哥差点和老三媳妇打起来,我知道后也动心了。因为我们老家在农村,我和丈夫是考学出来留在城市的,在家里有三套宅基地,老大老三各一套院,我们回去就和老人一起住,公公去世后,因婆婆身体不好一直跟着大哥和我们住,所以那套本应属于我们的宅子就闲置起来了,老三家搬進去也没给我们打招呼,连在家的大哥也没说一声,是乡亲们告诉大哥后才知道的,我想:这老三也太不象话了,不孝敬、不赡养老人,反把老人的房子占了,回去得教训他一顿,他们家占两套房,我们回去往哪住啊。虽然如此,我并没有太动心,只是想教训他们一顿。有了这颗心,有一天我忍不住跟丈夫说:你回家把他借咱们的钱要回来,他盖房用的那一万不要了,那是咱们给他的,他借的那一万得要回来,他明明说一个月之后还我,可现在过去七年了还不还,现在还侵占了我们的房子,他们也太贪心了。学了师父这段法之后,我的这颗人心也放下了。再说,人都在迷中,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有因缘关系和业力轮报,哪里是用人心可以摆平的呢?还是用慈悲来化解吧。

通过这几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有人心,魔就钻空子,使劲将我们往人这拖,只有静心学法,以法为师,才能找到漏洞并修好他。这就是我学师父这段讲法后的一点感受。心性提高后,顿觉身心轻松愉快,美妙无比。叩谢师父慈悲救度。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