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给孩子买电脑之际多买了一台一体机,开始复印资料,还给同修补书,补经文,也印一些真相资料。三个月不到,刚把墨盒的问题弄明白,机器却烧坏了。原因是我怕家里的人知道我做资料,白天不印,晚上他们睡觉后印,印好后就将机器放起来。结果一天把机器放倒了,墨盒里的墨水漏了,再通电时线路烧断了。接着我又买了一台爱普生一体机,打了一段时间,又不好使了,说是得清理,拿去清吧,一个来月才拿回来。后来我叫身边的小同修上网吧去下载清洗软件,回来自己清零。刚弄明白清零问题,复印的效果又不好了,连上电脑打印效果好,一复印就不行,得洗打印头。得了,清零一个来月,清洗还不得两个来月?于是又买了一台微型激光打印机。满以为钱花的多,麻烦事会少的多,结果也不少,一年内返厂维修两次,换了六个鼓。
不到两年的时间,资料做的不多,钱花了不少,问题一个跟着一个,其实这都是自己求来的。
刚开始做资料时,同修几次给我送来资金,我都没要。一是家庭环境限制我不能干大,小规模的做些,费用自己能负担的了,二是我从什么都不会开始做的,如果做不好的话,那不是浪费资料点的钱吗?要浪费就浪费我自己的,不能浪费资料点的。前一个念头还可以,这后一个念头的漏就太大了,没有把自己溶于资料点的整体当中去,还自觉、主动的承认了旧势力对我经济上的迫害,对我做资料的干扰,正念不足。这就是后来问题一个跟着一个产生的根本原因。
过程当中没有把学法摆在首位,特别是开始的时候,干事心膨胀,怎么提高心性?又不知爱惜机器,问题一出现,总想依赖同修,(其实其中也有很大的怕心存在),可往往每次得到的回复,尽管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意思就一个:自己想办法。总也得不到自己希望的。当时不理解这就是自己要走的修炼的路,没人能代替,又不肯向内找,但要叫我停下来,也是不可能的。无奈只有一一独自去面对。直到花了两千多元买了机器,三千多元换了鼓,才不得不反省自己:我这是做资料吗?简直是在扔钱。周刊上同修做资料的也不少,谁象我这样花了这么多的钱,做了这么少的事?我是在证实法吗?这个问题直到看了师父的《对澳洲学员的讲法》才彻底搞明白:我的钱也是大法的资源,我却把它排除在外,浪费了不少大法资源。究其根本还是法没学好,凡事又不能无条件的向内找,不能及时在法中归正,被邪恶钻了空子。
回过头来看这段时间,虽然问题因根本执着未去而一个跟着一个发生,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却是消去自己一个一个执着心的过程。从开始躲躲闪闪的一包一包的购买复印纸,到后来堂堂正正的一箱一箱的购买,到现在帮助同修购买耗材;墨盒注水、硒鼓灌粉,我都是硬着头皮到卖耗材处去灌,为的是学学怎么做,过程中修去了我许多执着心,比如:干事心、怕心、妒忌心、抱怨心、求名的心、证实自我的心等等,尤其是怕心。
有一次做资料,我一会打开窗看窗外有没有人蹲坑,一会打开门看看有没有人偷听。身边的小同修说:你怕什么呢?师父的法身都在这坐着呢!最可笑的一次是,那台激光复印机灯有问题了,印的不清楚,因在保期内,只好去维修中心修,听同修讲:××维修中心有便衣蹲坑。可无论如何我也得去啊,不然保期要过了。虽说心里也怕,但真决定要去的时候,反倒不怕了。等去取的时候,怕心出来了,压都压不住,拿着复印机,当然是包严了的,走出商店大门,一路不回头,遇到转弯处就转弯,遇到胡同就走胡同,转了好几圈,最后才乘公交车回家。
接下来有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和一流离失所的同修走到了一起,时间虽短,但对我的帮助却是非常的大。同修是一面镜子,她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我们也都感到是师父在加持我们,让我们在法上快点、再快点提高上来。我们在一起学法、发正念、做资料、切磋,紧张而有序。在这样的环境中修炼,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天天、时时都在提高当中,学会了无条件的向内找,感受到了慈悲的指出同修执着心所在的那份祥和和宽容,溶于法中的那份快乐。后来同修被邪恶抓捕,我们这表面形式上的合作不得不停下来。
但是,我做资料的步伐却加快了。我要在短时间内恢复我这个小资料点,并让它正常运作。虽说这个资料点还是最小的一个,但我会努力使这朵小花开的美丽、鲜艳,因为它已是这万花丛中不应缺少的一朵。我想学装系统,同修送来了《资料点技术手册》;我苦于无法安装宽带,同修送来了无线网卡;我寻求技术力量的支持,师父又安排我接触一位钻研技术有一段时间、尚未独立运作的老年同修,我们取长补短,共同研究,现在我们都已经能独立运作。
做资料的过程,是我修炼中的一部份,其中的得失亦是我心性使然,有我悟到的,也有我、没悟到的,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修炼是严肃的,一思一念都应在法上,若不然,轻则给自己修炼带来麻烦,重则也会给整体带来损失。所以,听师父的,学法,多学法,学好法是关键。
走到今天,再回头,惊讶于师父的安排如此有序,感受着师父洪大的慈悲。唯有做好师父安排的三件事,兑现自己史前大愿,除此无以回报。
感谢师父的慈悲苦度!
感谢同修的无私帮助!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09/2/26/10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