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不易需无私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和伙伴们攀谈时,谈到这样一个话题:有时候他们无法理解一些人(包括同事、领导、同学等)说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不明白那些人说出的话是褒、是贬、是关心或是讽刺?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因为自小就开始修炼,所以对一切事情都看的比较淡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社会环境的熏染,有时候也在考虑着别人和我说话的涵义是否有非表面所言之意。加紧学法让我很快明白这是自己后天的观念执著,一定要排除这不好的思想。再后来遇到什么事情,我都是把人的话理解为善意,是关心。因为首先不管这个人说话时抱有什么样的心理,我们都把它理解为一片好意,它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损失的。如果我们理解成是坏话,那么说不定曲解了人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七天没饭吃,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米,便赶紧埋锅造饭,米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用手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想用这干净的白饭来祭拜他。」颜回赶快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吃饭,心中相当感慨,便对弟子们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再反过来讲,即使那人是恶意,我们用善念来对待他,也会打动他的心灵与善根。人的先天本性中都是善恶同在的,在无私的召唤下,善就会显露出来。就象《神韵》中的纯善纯美使无数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节目中的善与超强的慈悲不禁催人泪下,归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起善念。其实,襟怀宽广坦荡这也正是君子之所为。只有无私才能体谅别人,才能理解别人。

如是君子怀德,恒久莫变。《中庸》说:“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意即坚守美德,永不离弃。听了这个故事,希望您也善念对待您身边的所有人,也许,做一件事保持善念并不难,心怀善念恒久不变的对待所有人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无私作为!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