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过程中你的用心成度是多少

——读《由七年的资料点生活谈我的修炼心路历程》感想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九日】有感于本地区讲真相、救度众生的力度大大不够,愧对师尊的慈悲,而且好多人有条件而不愿做资料,加上邪恶的迫害,导致本地区做资料的人奇少,又缺少协调,长此下去,这怎么能行呢?怎么能救度这一方的众生?愿以此文唤醒大家。

看了《由七年的资料点生活谈我的修炼心路历程》,以下简称《由》文,好多人都谈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地方真是褒奖不一。我在这里也想就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谈我的一点感想。

我想作者之所以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写出了这篇超过三万言的文章,他的良苦用心是什么?是为了告诉别人资料点同修付出的心血?是为了寻求别人对资料点同修的理解?或者是为了记载资料点同修所历经的艰辛和曲折?实际上,作者写这篇文章,包括作者本人,他已经不是那些一手抓着人、一手抓着大法的人所能衡量的了的,他已经站在一个为他、一个无私、一个正法正觉的高度,暴露出我们整体普遍存在的又十分严峻的问题:对正法的用心成度和生命中为私的成份。

有人说这篇文章语气不够善,缺少慈悲。我说,倒还不如确切的说是作者对那些不用心做大法事的那些人的扼腕叹息和对宇宙苍生的悲悯。那种忘我的境界,那种为救度众生甘愿承受的无名苦难,让人感动落泪。

因为对正法用心成度不够,所以才会产生技术上的等、靠,才会产生不是主动而是被动甚至消极或者碍于情面式的学些技术;因为自保意识强烈,把自己的得失看的重于证实法和救人,所以才会说自己没有条件做资料,而尽看到别人比自己条件好……

上面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也很突出。表现在整体上,当地救度众生的局面始终打不开,讲真相的人少,发资料的人少,做资料的人更少,且本地邪恶还很猖獗;表现在个体上,问题就更突出了,一是有条件上网的不上;二是真相资料不敢留在家里,甚至连师父经文都不敢放,怕被邪恶抓到“把柄”;三是很少做证实法的事。要说不做证实法的事也真是冤枉他(她)了(注:为了简便,就用他称呼),因为他知道大法好,他也不想放弃大法,他也知道师父要我们做的是三件事而不是两件事,为了自己将来不至于落下。他在患得患失、经过细致而周密的“安全”防护下,他也做一些诸如发放真相资料一类的事,但数量和次数只能是极其有限的。他的讲真相,他的发资料,实际上都是建立在为了他生命未来的保障上,源于生命中为私的成份。这些人有个最明显的表现是:当他一听到哪位同修被邪恶绑架迫害了,他脑子动的第一念是‘该不会牵连到我吧’,然后第二念是‘他有漏,他才会被抓’,‘或者他没有正念正行’,对同修被抓,他甚至表现的既冷漠又麻木。

实际上他错把常人中的“狡猾”、“精明”、保护自己的一颗人心,当作“正念”了。从某一种角度上讲,邪恶就是要牢牢的把你控制在人的状态中,你还自得其乐,自鸣清醒,不知道这也是一种干扰和变相的迫害。而且我发现这样的人还真的很难突破,他的观念就是:我不做资料,或者我少做一点,总比我被找到把柄迫害了掉下来、后又写严正声明、给自己的修炼留下污点强吧!他真的被那常人式的“聪明”障碍住了,以至于这些人几年过来了都是出不了这个状态,有的还抱成一团,不能在法上提高上来。而这些年,本地区能走出来的,也一直就是那么几个人,就象《由》一文提到的,这几年走在正法前列的都是一些老面孔,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而那些走不出来的,直到现在还很难出来,因为他还走不出“私”的范围,放不下常人的“利”和“情”,而一直滞留在个人修炼状态中……这样的人,他对走在正法前列的大法弟子确实很难理解。因为他想的就是个体、自我,所以他找的也仅仅限于“干事心”或者“没学好法”等笼统的个体问题,而不能从法的整体上、从正法、从救度众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所以才会出现《由》文作者的那发自肺腑而催人泪下的感叹:“佛恩的浩荡也许只有真正在正法时期走过来的大法弟子才能有所体悟,但是能体悟的不是全部。佛的慈悲只有真修弟子才会体会到。”

在这宇宙从组,在这无量慈悲和洪恩浩荡的随师正法中,你还根本上抓着人的得失安危不放,那也只有让宇宙的历史给你应有的心性摆放位置了,历史终究会说明、会见证你的一切!

师父在《精進要旨二》〈无漏〉中说:“不过修炼者或常人连根本的舍都做不到,也谈及此理,那是为执著心不放而找借口乱法而已。”你的“念”首先就不正,又何来的“正行”?你所谓的正念正行也就成了你掩盖自身的执著和指责别人有漏的托辞。

最后我也建议每个大法弟子都能看看《由》这篇文章,从中找一找心性差距,也同时扪心自问一下,在这开天辟地的宇宙正法中,身为具有宇宙第一称号的正法时期的大法弟子,自己对正法的用心成度是多少,到底是你无私的将自己献给正法救度众生所用了?还是你将正法为你获取私人所求而用了?

以上为自己所在层次的认识,不当之处望慈悲指正。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