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方能善解矛盾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十六日】近期先后接触了几位同修,感触颇多。一来,从别人的不足中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和执着;二是,做的好的同修带给我积极美好的一面,使我找到了差距、促我迎头赶上。

一、用私情对待同修是不敬的

有这样两位男学员,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是对周围的女性很有感觉且抱有好感,致使妻子猜忌、令她人尴尬、难堪,自己似乎浑然不觉其实是不以为然、没有严肃对待导致家庭不睦,还站在自我执著的立场上认为在过关、提高心性或无可奈何的采取回避、逐渐变的麻木,人为的增加了魔难,修炼状态时好时坏。

修炼环境是自己创造的。由于他长期以来没有正视这一问题,致使家庭环境恶劣,严重影响其修炼;一旦更换环境又表现很好,并且能带动感染他人,这种反差悬殊,前后判若两人。

另一男学员,情况相近,只是夫妻俩都是同修。矛盾表现上不是很尖锐,模糊了问题的实质,但此项执著一直起着间隔作用,障碍着他们更大能力的发挥。其妻也执迷情中,见不得此男学员与其他年轻女性接触,以至于对与此男学员熟悉的女学员恶语相向。虽说事情的起因是这位男学员的执著,却造成了其妻长久以来“执著于顾虑心之忍”维持表面平和的现状。

我清晰记的,在邪恶的劳教所、洗脑班、看守所、调遣处里,恶警禁止大法弟子之间任何形式的接触。哪怕是一个眼神的对视,都惊得它们像炸了雷,队列中不允许并排,座位和床铺的前后左右及上下都被它们用吸毒等类人员间隔开。它们怕的就是弟子间联系后能量场放射出的巨大威力可以消灭、解体它们!因此我想有此问题的弟子其执著被利用时,也易伤害同修,都是师父的弟子。请警醒!

我们知道修炼人与常人对待和处理事物的区别是能否向内找,当我们做的好时环境会展现为“佛光普照,礼义圆明”,一片祥和,出现不和谐是否有自己思想意识上的认可、行为上的不检点或者不合常理导致,我们毕竟是在常人中修炼,行为举止应合乎人的礼节规范。

师父说:“放不下的那些人哪,他嘴上说放下了,他其实根本放不下,所以就很难做的到。”(《转法轮》)究其原因还是放不下自己的执着。无论是自身存在问题,还是误解他人,以及被误解的学员都应该正确的针对自己,破除间隔、突破自己,圆容大法才是上上之举。

二、由同修间的误解想到的

在我们的学法小组里大家相处很好、配合默契,一直以来几乎不分彼此,一家人似的。二零零零年前都保持着每个休息日集体读完一遍《转法轮》,只要是讲真相证实法的事就是第一位的,产生分歧都能直言不讳直抒胸臆,那个环境使每个人都受益匪浅。在邪恶迫害最猖獗黑暗的时期,凭着对大法的正信和坚持集体学法的基础,大家站出来、走出去一次又一次,并且分别带动周边城区许多同修。

由于风雨兼程的一路携手走过,我们彼此珍惜这份缘,也产生了同修之间特殊的情。致使后来很小的问题却让大家一时间无法解决,时间一长加深了隔阂。在我们分别沟通时,都有自己理解的一套理论,坚持自我认识,还一度以为自己是在宽容别人。直至有一天有分歧的学员主动找我化解时,我们开诚布公理性交流,我才吃惊的发现,我们担心伤害对方、用自己的方式为对方着想产生的误解被旧势力用以间隔我们。

静心想来,以自我方式和强调自我认识其本质都没有离开自己,误解的形成是没能针对自己和善意的理解同修的意向,转了一圈竟然还是个私,人的私心习惯于维护自己,其实就是心不正。常人看自己象朵花。修炼人在强烈表达自己意愿、强调自身时的表现就是个人。我汗颜!如果遇事就能向内找形成自动的机制,什么结都能解开,也就解脱了自身,才是在大法中修炼的状态。

三、力所能及的做好三件事

有这样几位学员,他们由于真相资料来源不便,就用手写后去发、去贴,以讲为主。走路过程中,问路的或突然在她身边停下车来的人,都会立刻上前劝退,说是师父安排的有缘人。以至走在街上从前劝退过的人会来问候或索取真相资料,也有不好的大声对过往警察喊着:她是法轮功,反对共产党。但没人理会他。在我与这个学员见面时,没见其人先闻其声,因为她正在向报摊老板讲“自焚伪火”。

有一位学员在菜市场,恰逢一个拒绝真相的摊位高声喊着“这人是法轮功,发资料呢”,那位发的同修匆忙走了,这位学员看到情况后,说不能够让他误解,就上前向他很大声的讲真相,明白后此人谢了该学员并退了少先队。另一位学员,在等候红绿灯时,劝退了摇小旗的交通协管员。

他们每天走很多的路,讲真相,劝三退。见面分手前总叮嘱我几句要多学法、多发正念,话语简单,却能激励我,我想是因为大法弟子做的好,心正,出口的话能量大有力量,每每都能打动我。当别人称赞时,他们总是说:唉,力所能及,也做不了别的。

周围许多大法弟子均属于默默耕耘型,悄无声息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且理性、成熟。连我的常人同事都说:你的这几位朋友气质感觉很象,就象一家人似的。

以上为自己的点滴体会,请同修慈悲指正!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