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训蒙文》浅译(三)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2006年8月26日】“训蒙文”,在以前是一篇用来启蒙养正,教育孩童待人处世时应遵循的礼仪和规范的文章,与《三字经》类似,影响也仅次于“三字经”,其内容包括孝悌敬老、谨慎守信、宽容待人等待人处世的方方面面。由清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编,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后清朝贾存仁修订后改名为“弟子规”。

(接前文)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浅译】对谁都要好,因为人同样都是天地所养育的。德行高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高,人们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而不是他的外貌。才能卓著的人,他的声望自然会大,人们佩服的是他的才能,而不是因为他自夸的。自己有能力时,不要自私不舍得付出,他人有能力时,不要去妒嫉和毁谤。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浅译】他人有短处,切莫去揭穿,他人有隐私,切莫到处去宣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其人知道后,会越来越勉励自己行善。宣扬他人的过错就是做坏事,如果指责他人太过分,还会招来祸患。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劝善,共同建树美好的德行,如果见到对方的过失而不能劝善,那么两人的德行都会有亏缺。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浅译】凡牵涉到利益的获取和给予的事,一定要分辨清楚,给予他人的应当多,自己获取的应当少。凡想要施加于他人的事物,要先问一下自己,如果自己都不想要,那就要赶快停止。受人恩惠时,自己应想着报答,与他人有怨恨,应学会忘掉。怨恨不平的事情不要记得太久,他人的恩惠应永远记得报答。

(完)

(c)2024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